我們有能力給傢庭農場打造一個頂級的品牌嗎?

(圖為考察團成員與宣恩縣椒園鎮各級領導合影留念)

導語:

冬至,作為農業品牌傳播的學者,我和“農場主+”主編曹瓊、樂活源品產品經理陳鶴,以及“源味農場聯盟”秘書長餘樂一起,赴武陵山區的恩施、宣恩、鶴峰三縣市調研,一共走訪瞭六傢農場企業,圍繞農業品牌打造、創業環境等,展開深入調研。

這次調研,我們對於山區傢庭農場打造品牌,有瞭進一步的認識。從這6個企業身上,我們看到新一代的傢庭農場主給農業帶來的希望和未來,也看到瞭他們在創業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的問題。

總結起來,可概括為“三喜三憂”。

(圖為鶴峰縣夜景,攝影/吳志遠)

1.農業正在吸引大量社會資本和優秀人才

(右一為本文作者吳志遠教授,左一為源味農場聯盟餘秘書長)

首先,社會資本對農業的滲透之深,令人驚訝。

這次調研的六傢企業,第一傢的創業者是做服裝企業起傢,致力於傢禽養殖;第二傢是有頭腦的山區農民,種植水果;第三傢是做水電站起傢,試水經營民宿;第四傢創業者有國有糧食系統的背景,做特色農產品的再加工;第五傢的創業者曾在沿海做廚具,挖掘武陵山區最珍稀的山貨;第六傢是從1.5線城市返鄉的創業者,亦從事山珍的收購與銷售。

他們中不少人在進入農業之前,已經通過其他產業,積累瞭一定的原始資本。

其次,高學歷人才進入農業越來越普遍,讓人驚喜。這六傢創業者,除瞭都有在其他領域的創業或者工作經歷,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越來越多的農業創業者都有大學的學歷,其中至少有兩位創業者來自武漢大學這樣的知名學府。

這些高學歷人才的加盟,讓原始的農業,開始有瞭現代企業的氣息。

(圖為鶴峰縣金陽特色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田鶴,

畢業於武漢大學經管學院市場營銷專業)

2. 高度重視食品安全

本次調研的六傢農場企業,主打產品,都是直接上餐桌的終端食品,包括雞蛋、蜂蜜、水果、茶葉以及土傢特色食品等。

幾乎每一位創業者,對於食品安全,都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他們都表示,食品安全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其次是風味。這些企業,對食品安全,都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毫不含糊。例如,我們在進入養雞場實地考察時,都被要求先消毒,才能進入雞舍實地考察。

(圖為湖北禽博士富硒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鄧洪波鄧總,

在進入雞舍之前領我們先入消毒室)

3. 註重開發傢庭農場的第二價值

這次調研,一個很明顯的感受,傢庭農場主對於“農旅結合”有著殷切的期盼。

在挖掘傢庭農場的農業價值之外,都將目光盯住傢庭農場在第三產業的價值。他們普遍認為,這將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

(圖為湖北蜂鶴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產品卡通造型)

這6傢企業,也都有自己拓展農業第二價值的策略。例如,在高山茶園建民宿,提供“茶旅”休閑項目;建立蜜蜂文化園,推廣蜜蜂養生;建立梨園觀星營地,吸引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年輕遊客,甚至建房車營地,吸引都市潮人。

不僅如此,這些傢庭農場企業還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比如自覺為周邊的農戶創造就業和脫貧的機會,受到當地政府的重視,也因此獲得瞭“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這樣的帶有榮譽性質的頭銜。

(圖為鶴峰縣鄔陽鄉的茶園夜空,攝影/吳志遠)

在觀察到傢庭農場上述可喜現象之外,我們發現,傢庭農場企業打造品牌,也普遍存在著一些共性的問題。

1. 品牌與營銷概念不分,生存壓力大過一切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盡管品牌被掛在每一個農場主的口頭上,但是對於什麼是品牌,其實概念不清晰。

很多情況下,將產品的營銷直接與品牌掛鉤。在很多農場主看來,順利、快速、大量地將產品賣出去,就是品牌。

對品牌認知的欠缺,也讓企業缺乏完整的品牌規劃,基本沒有專人負責品牌,更談不上有步驟、有計劃地實施本企業的品牌戰略。

一些企業,讓行政、辦公室等綜合部分,負責傳統媒體的聯系,時不時上點新聞稿。對於操作更為復雜的新媒體營銷,更是覺得無從下手。

目前,這些企業都還在為如何順利生存下去發愁,口頭上重視的品牌,似乎是一種“奢侈品”。

2. 電子商務等關鍵人才稀缺

由於這次調研的企業,分佈於恩施市、宣恩縣以及鶴峰縣,地處偏遠,交通雖比前些年有所改善,但相較於平原地區,仍然不便。

這些創業者普遍反映,優秀人才難招,招來也難以留住。而近年來,電子商務的興起,各種關於電子商務的“奇跡”傳聞,讓這些創業者躍躍欲試。

但是,這些企業卻發現,很難找到合適的電子商務人才。有些勉強建立瞭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或者微信商城,但是花費瞭時間和精力,結果卻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3.難脫原料基地命運

品牌意識雖然在萌動。但是,不少傢庭農場企業由於各方面原因,對外銷售的,還是以原料產品為主。

他們大都是為地處一線,更有品牌影響力的企業提供原料,掙點初級的加工或生產費用。而品牌的附加值,則基本上被下遊企業拿走。

這也說明,傢庭農場除瞭擴大規模,增加硬件投入之外,在拓展品牌利潤空間方面,還有著非常的潛力。

除此之外,同質性太強,如何在對接現代大市場所需的差異化,也困擾著農場企業。

特別值得註意的是,農產品企業不要輕易跨領域投資,鶴峰最大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長友的破產和被收購,給廣大農場企業敲響瞭一記警鐘。該企業貿然涉足地產等領域,導致資金斷裂,被當地法院清算破產。

對於一些第二代正在茁壯成長的傢庭農場而言,創業一代和受過良好教育的創業二代之間的觀念沖突,也是一個需要正視的問題。

在三天的走訪過程中,我們看到這些新農人雖曾在其他領域成功掘金,但仍腳踏實地幹農業,這份情懷令人感動。也感受到瞭即便在偏遠山區,大傢也意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每一傢都以生產優質農產品為己任,絕不為逐利而一味追求產量。

同時,也應該認識到,如何讓優質農產品走得更遠,如何借力電商平臺打造優勢品牌,仍然是我們農業的薄弱環節,可以說,這幾傢農業公司非常具有代表性,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農產品品牌化道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作者:吳志遠(華中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湖北日報》傳媒集團首屆“十大名筆”)

農場主+將在後期陸續推出此次恩施考察的詳細文章,敬請期待!

自源味農場聯盟成立以來,農場主+作為聯盟的支撐媒體為聯盟成員香草花田、康生源生態農莊、鵝湖玫瑰園、吾生緣農場、羅田縣新沖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霍山綠鬥石斛觀光園……做瞭專題采訪和報道,給他們帶來瞭良好的社會反響和政府關註。

如果你需要源味專欄的團隊為你的農場做報道,可以加入聯盟申請,或直接閱讀原文申請。

源味農場聯盟秘書處:

QQ:3539809884

郵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精彩請關註微信公眾號:農場主+(farmerpro)

文章投稿/轉載/自媒體合作請聯系微信:yuan-xiaosi

農場考察/農人專訪請聯系微信:lsh287806652

業務咨詢/商業合作請聯系微信:tudouge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