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一個動人的故事,讓農產品不愁賣!

導語:

人們對故事的記憶更為深刻。同樣一款產品,單調的產品功能介紹遠沒有繪聲繪色的產品案例故事讓人印象深刻。

好的產品一定是帶著某種故事屬性問世的。那麼,怎樣讓你的農產品擁有一個好故事?

01

茶葉與仙女的故事

我們是農業生產大國,卻是農業品牌弱國。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萬傢茶企不抵一傢立頓”。這是前幾年新華社的一個報告,中國的7萬傢茶廠產值抵不過英國的一個立頓。

作為有著上千年茶文明的國傢,發展到現在,現代人卻隻願意用一包立頓解決瞭事,這是時代的悲哀,也是消費者的悲哀,更是我們本土茶企的悲哀。

中國茶企研究的是茶葉的制作,立頓生產的是成品,靠的是大流通,搞的是工業化,研究的是喝茶、茶壺,一產、二產、三產融合瞭。

至於茶企如何打造工業化大生產、在市場流通的茶產品,那是另一個話題,今天我們隻說一說,如何講好品牌故事。

還是以茶企為例,也有很多品牌是有故事的,但他們似乎始終走不出仙女、仙子、仙人等各路神仙的套路,在仙俠鬼怪的路上一去不回。

例如,龍井茶有這樣的故事。

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在天庭舉行盛大的蟠桃會。正當地仙送茶時,忽聽仙子嚷道:“地仙嫂得瞭重病!”一不留神,地仙的茶盤一歪,一隻茶杯翻落凡間。

被打入地下的天宮“茶杯”成瞭一口井,曾有龍來吸仙茗,龍離開後,留下瞭一井水。這就是傳說中的龍井。

再如,安吉白茶有這樣的故事。

傳說在明朝年間,有一個地方官吏,為人剛正耿直。在仕宦生涯中,他看透瞭官場的黑暗、腐敗,就下決心辭官返回傢鄉湖州。

有一天,他出去踏青,坐上一條船,清閑自在地靠著船舷,欣賞著湖光山色,不免心曠神怡,不知不覺地沉浸在恬靜的夢境中。

忽然間,他恍惚看見一位美麗的仙女,身披著金黃色的羽衣,下身穿著白玉色的裙裾,站在象牙雕成的船頭上,背後張起一面綠綢的風帆,乘風破浪地飛駛而來。

他十分驚奇地站起來,揉揉眼睛,定神註視這奇景。

霎時間仙子和仙船都不見瞭,隻見對面的群山中,飄來一莖花卉,碧綠的葉間,射出一箭花莖,唯獨在頂端翹然開放一朵小小的白花,十分可愛。 

他非常愛惜這株不知名的花卉,就伸出手去,想撈過來。誰知道這株仙花飄飄地落在瞭一顆半山腰的大樹上,他的鼻尖還留著葉的清香。至於結局大傢都知道瞭,這仙花就是白茶花。

類似的神仙故事很多很多,又如,六安瓜片有百花仙女變身老太婆拯救村民、播撒瓜片的故事,信陽毛尖有九個仙女、雞公與吳大貴的故事,十大名茶中很多茶葉品種的傳說都與仙女有關,都在不厭其煩地述說著仙女與茶葉的傳奇故事。

而仙女,似乎也累瞭,畢竟有那麼多的茶葉品牌需要自己去幫忙做故事營銷或品牌推廣。

有些人意識到瞭故事的重要性,但隻是依葫蘆畫瓢、本末倒置,先出來產品,再附會出一段並無太多特色的故事,怎能打動人?

02

讓你的產品更有溫度

很多人誤以為品牌故事就隻是編一個好玩的故事,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

一個好的品牌故事,不僅僅賦予這個品牌性格,同時也是向消費者傳達品牌精神的重要工具。

好的品牌故事是消費者和品牌之間的“情感”切入點,賦予品牌精神內涵和靈性,使消費者受到感染或沖擊,全力激發消費者的潛在購買意識,並使消費者願意“從一而終”。

既然是“情感”的切入,我們就應該避免虛情假意的故事,而是講一個具有真感情的故事。

所以一個新品牌也沒必要把目標定得太好,品牌和產品就在那裡擺著,就算真寫出一個超過LV,蓋過香奈兒的品牌故事,跟自己的實際品牌也不搭,不如講一個更貼切的品牌故事。

比如維吉達尼農產品,每個產品都有一個農戶的真實故事,而這個故事還穿插瞭農戶從播種到收獲的全過程,而這也不知不覺傳遞出這些信息:

農產品是天然的,是放心可靠的;購買這些農產品,是在幫助新疆的農民子女讀書。這個故事不僅有溫度、情懷,也傳遞瞭產品的特色賣點。

怎麼獲得長期用戶?

過去,消費者買棗子、杏仁等土特產,從商販或商店裡買瞭就買瞭,除瞭“等價交換”的商業行為,沒有任何的連接點,更別提溫情。

將產品故事化,可以讓產品生產者和購買者形成一個有著共同價值觀、有溫情的社區。

他們不再僅僅是“買賣關系”,而是一種情感上的互助、共鳴關系。

為什麼要“產品故事化”?就是要形成這樣一個溫情的社區,獲得有著強粘性的長期用戶。

03

從哪些方面著手設定故事?

1. 地理環境和來源——農產品品質的天然劇本、安全品質的註腳

農產品生長的地理環境很重要。

那些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標示著農產品來源於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征本身就具有當地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因素的烙印。

如“射陽”大米、碭山酥梨、“安溪鐵觀音”茶葉、貴州國酒“茅臺”等。

農民生產者的精選優良種子也是為瞭產出優秀、安全的品質。好的血統基因,好的來源,自然是好品質的保證。

青島膠州的大白菜,遠在唐代即享有盛譽,獲得地理標志認證後,最高能賣到上百元一棵,即便是在大白菜價格跌到低谷時,仍然能賣到10元錢一棵。與普通的“白菜價”相比,的確令人嘆為觀止。

2. 獨特的種養殖方法或制造工藝——讓故事出彩

農產品從幼小到長成、成熟,其成長經歷以及是否還保留瞭其優秀本色,決定著品質的高低。

人的成長過程是鮮活的,農產品的成長過程也可以融入人格化特征,如不畏惡劣生存環境的勵志故事等,成為賣點。

TerraNera咖啡豆

據介紹,TerraNera咖啡豆是世界上最昂貴、最奢侈的咖啡豆,而這享譽世界的咖啡豆,源自秘魯安第斯山脈東南部的克丘亞,其令人沉醉的滋味貫穿整個生產過程。而其生產過程卻富於傳奇:

當地有一種棕櫚貓,也叫Uchunari,它們和咖啡農一同生活。棕櫚貓喜歡挑選咖啡樹中最成熟香甜、飽滿多汁的咖啡果實當作食物。

咖啡果實被棕櫚貓消化掉果實外表的果肉,而那堅硬無比的咖啡原豆,隨後被其消化系統原封不動地排出體外,又被采集起來,洗凈放在特制的架子上,置於叢林高處幹燥。

經歷瞭棕櫚貓消化過程的咖啡豆,產生瞭神奇變化,依稀可聞見其中苦可可、榛子等味道。其香氣最初淡而清晰,漸而變得絲滑如黃油般濃鬱,最後餘味醇厚。

3. 鄉土風情、地理文脈、歷史文化等資源——故事重要題材

農產品與農耕文化一脈相傳。而農耕文化在我國已有千年之久,其中一些可以與農產品嫁接,營造具有文化美感的產品氛圍。

浙江青田稻魚共生系統,是中國第一個世界農業文化遺產。青田自公元9世紀開始一直保持著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稻田養魚”,並不斷發展出獨具特色的稻魚文化。

金秋八月,傢傢“嘗新飯”:一碗新飯,一盤田魚,祭天地,慶豐收,祈福年年有餘(魚)。這樣的稻米和田魚,風味別具一格。

4.創始人的成長故事——讓故事更有說服力

既然是個新品牌,那麼其實沒有必要一定把創始人編的有多麼傳奇,而是可以通過創始人的成長經歷,表現出他是多麼熱愛自己的這份事業,多麼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品牌和產品改變人們的生活,帶給消費者幸福和快樂。

比如江西的80後女生康敏創立甘姥姥品牌,這個品牌本身就有她自己的成長經歷:

甘姥姥裡的甘指的其實就是甘蔗,因為主打產品紅糖是用甘蔗熬制的,所以就用瞭其中的一個字;

而姥姥代表的是她的外婆,在那個缺愛的年代,外婆給瞭她最多的溫暖,每到周末,她就會偷偷跑去外婆傢,而慈愛的外婆總會塞給她很多自己親自做的好吃的。

直到現在,她都覺得,世界上最好吃的零食,就是外婆做的紅薯幹、南瓜醬、李子幹等等,所以,用瞭姥姥這個溫暖的名字。

用“甘姥姥”作品牌,意為希望她的原生態農產品能讓大傢回憶起童年的自己,能讓大傢品嘗到最純真的味道。

我們現在農產品供大於求,好山好水出好果,好果得有好的吆喝。一個好的故事,就是最悅耳的吆喝!

鮮活的故事,不僅將農產品同地域文化、歷史典故和創始人物等要素緊密地聯結瞭起來,富有人情味的營銷手段更是深深地打動瞭消費者的心。

你的農產品有一個好的故事嗎?關於農產品品牌打造你還有更好的主意嗎?期待你來我們的留言區說一說。

編輯|卷耳(微信:18186233709)

排版|小抽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