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傢跟著我一起學習寫作,月入過萬。”“30天,教你成為大V”類似這樣的宣傳層出不窮,朋友圈很多人轉發。
學瞭之後發現,很多人發現自己該什麼樣還是什麼樣,錢沒掙到,還浪費瞭錢。
瞭解瞭人傢的背後的經歷,那個老師已經做自媒體好幾年瞭,那個大V已經在這個領域摸索瞭十幾年瞭。
你想花費一點時間,來學到人傢全部經驗,可能麼?
這些宣傳都過於放大瞭其中的一個點,例如:努力,運氣,環境,智力……導致很多人誤以為憑一己之力就能成功,往往忽視瞭綜合考慮因素。
今天看群裡小夥伴說辛德勒成功是因為他的口才好,能夠跟很多人打交道。但是也別忽視瞭――當時是二戰,需要武器設備,德國對猶太人的壓迫,他有一個很會打理工廠的管傢……
成功都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一個點,而是全面到位。
“一萬小時定律”很多人以為做任何事情隻要我勤加練習,多花費時間,我一定能成功。
自己發現已經超過這個時間瞭,卻沒什麼起色,感覺這個定律不合理。
其實這個定律是在你有優勢的基礎上再去努力,花費一定的時間,可以成功。
你所謂的“一萬小時定律”,是不是純屬浪費時間呢?
那麼什麼是優勢基礎呢?
時代背景:
馬雲如果身處新中國剛建立,中國都沒互聯網的時代,怎麼可能有阿裡巴巴,淘寶,支付寶呢?
成長環境:
我記得看過一個跟蹤調查,說是同時挑選三個孩子,他們分別一個很富有的傢庭,一個中等條件的傢庭,一個處於社會底層的傢庭從小到大的生活狀態記錄下來。
這個過程中,看到富有的傢庭給孩子報興趣班,找最好的老師來教他,幫他準備出國的一切,鼓勵孩子去多看看世界。
中等傢庭給孩子說要好好努力,上大學,找好工作,將來安安穩穩一輩子。
底層傢庭給孩子說要多早點成傢立業,分擔傢庭責任。周圍的同齡人都嫁人瞭,她也一樣瞭。
方向:
方向是否正確?現在有句話特別流行“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自己明明不適合彈鋼琴,感覺隻要自己努力,就會成為朗朗。
朗朗學鋼琴之前也是根據自己的優勢綜合考慮才決定的。
方向不對,有時候努力是瞎努力,付出的時間是浪費,沒結果還累。
個人努力程度:
經常聽別人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不在某一領域下功夫,肯深入研究,不花費時間怎麼會有回報?
機遇:
我之所以現在能夠坐到大學自習室裡學習。沒有像很多小時候的同學,打工的打工,結婚的結婚。
在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剛好有機會上城市的學校,老爹老媽把我帶出瞭我的傢鄉。
不然憑借我自己在老傢天天玩,估計早都輟學瞭。
自身不可控制因素――選擇適合自己的
其實,有很多的因素都是沒有辦法控制的。
例如:原生傢庭,我記得武志紅老師特別強調童年的重要性,一個孩子長大後什麼樣子,跟他小時候的成長環境,父母關系分不開的。
環境因素,記得《熔爐》中有句話特別印象深刻:“我們一路前行,不是為瞭改變世界,而是為瞭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看《殺死一隻知更鳥》的時候,辯護律師阿蒂克斯·芬奇盡管握有湯姆不是強奸犯的證據,都無法阻止陪審團給出湯姆有罪的結論,導致湯姆死於亂槍之下。――湯姆是一個黑人。
學長也提到――“很多因素我們都沒有辦法控制,但是應該最大面子選擇適合自己的,然後接觸到資源,竭盡全力。”
把握可控住因素――努力和機遇
學長也講到可以控制關鍵因素――“個人努力和機遇”
圖片發自《懷左的蛻變書屋》
個人努力,也就是借用學長一句話――“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其他的都會有的。”
但是在確定這件事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是不是自己的興趣愛好,結合優勢劣勢綜合分析,選擇適合自己的。
“斜杠青年”感覺最近特別流行,覺得這樣是什麼都會一樣。
如果想這樣,什麼領域隻知皮毛,略懂一二而已,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根本就很難走下去。
其實仔細觀察一下,是一個點往外擴散,也就是自己的優勢領域所牽扯到跟它相關的領域,最終還是回歸到這個最核心的優勢。
舉個例子:學長曾經講過,大概意思是:他喜歡寫作,去學習新媒體的相關知識,想讓自己的文章有人來看,就學著運營公眾號,在簡書上寫作等。發現想給文字配上圖,自己學怎樣拍照,修圖……
一個系統運行著,這一切其實圍繞的一個核心點就是寫作。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當機遇來的時候,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的。如果隻埋頭努力,機遇來瞭根本不知道,那也不可能成功。
成功隻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馬太效應”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即兩極分化現象。
最簡單的例子――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
“二八定律”的應用有點像:社會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會財富,即: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
放到交際圈裡,我們80%的朋友都可能是泛泛之交,真正能幫助我們的朋友估計不超過20%。
放到做事情上,我們80%都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20%的事情對我們至關重要,需要我們認真對待。
把握住自身的優勢,選擇好適合自己方向,並付出一萬小時的時間去做,想要的都會有的。把自己的優勢不斷疊加,不斷前進,不斷進步。越努力越幸運,越幸運越努力。
天時地利人和!
現在願意坐冷板凳的人不多瞭,大傢都想走捷徑成功。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才最可靠。
底層思維――成功的王牌
身處在這個變化很快的時代,究竟怎樣才能抓住機遇呢?學長提到很重要的一點:不變的,處於看似底層的基礎。例如:知識,思維能力……把這些做到位,才能更好的在這基礎上拓展延伸。
想起來《好好學習》裡面講的“底層思維”――“我們關心的不僅僅是具體的方法和技巧,更關心自己的認知深度:我們必須在大量具體知識積淀的基礎上,形成更宏觀和抽象的理解,在深層次上掌握普遍規律,從而將之前學到的繁雜的知識用一根線串起來,在具體知識之外找到新的答案,將有形化為無形,又將無形用於有形。”
《三體》中,即使過瞭幾百年,但是科技依舊沒有很大突破,丁儀冬眠一個多世紀蘇醒後還可以去大學教物理,本身說明的就是基礎科學不行。
從底層做起,慢慢來,把握變化中的不變因素,利用好這張王牌!
《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把握好自身優勢,抓住機遇,等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