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練】
1.為誰培養人和培養什麼樣的人,體現的是( )。(單選)
A.教育內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手段
D.教育目的
2.我國確立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是( )。(單選)
A.生物進化論
B.黑格爾哲學
C.政治經濟學
D.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3.國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單選)
A.學校教育制度
B.社會教育制度
C.終身教育制度
D.職業教育制度
4.“教育不應再限於學校的圍墻之內”是什麼階段的教育主張( )。(單選)
A.制度化教育
B.現代教育
C.前制度化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5.下列有關“現代教育制度改革的基本趨勢”的表述,不正確的選項是( )。(單選)
A.終身教育體系的建構
B.高等教育的大眾化
C.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綜合化
D.義務教育年限的縮短
6.在確立教育目的的問題上,教育史上有兩種對立的理論,這兩種理論是( )。(多選)
A.個人本位論
B.社會本位論
C.形式訓練說
D.相同要素
7.學制的發展與完善經歷瞭漫長的歷史進程,現代學制包括( )。(多選)
A.單軌制
B.雙軌制
C.多軌制
D.分支制
8.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個根本問題是教育的方向性問題——即教育為誰服務。( )(判斷)
9.終身教育制度是現代教育制度的發展趨勢之一。( )(判斷)
10.簡單說明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之間的關系。(簡答)
。
。
。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養出的人的身心素質做出規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識、智力、品德、審美、體質諸方面的發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種個性結構;二是就教育所要培養出的人的社會價值做出規定,即指明這種人符合何種社會的需要或為哪個階級的利益服務。其中關於身心素質的規定是教育目的的核心部分。故本題答案選D。
2.【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確立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我國確立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是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主要內容如下:(1)人的全面發展。全面發展的人是指精神和身體、個體性和社會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發展的人;(2)社會條件決定瞭人朝什麼方向發展,怎樣發展,發展到什麼程度;(3)從歷史發展的進程上來看,人的發展受到社會分工的制約;(4)現代大工業生產的高度發展必將對人類提出全面發展的要求,並提供全面發展的可能性;(5)馬克思預言,人類的全面發展隻有在共產主義社會才能得到實現;(6)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
ABC為幹擾項,故此題選D。
3.【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地位。廣義的教育制度指國民教育制度,是一個國傢為實現其國民目的,從組織系統上建立起來的一切教育設施和有關規章制度。狹義的教育制度指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一個國傢各級各類學校的總體系,具體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目的、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學校教育制度處於國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體地位,體現瞭一個國傢國民教育制度的實質。由此可知,國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學校教育制度。因此,A選項正確。
B選項,社會教育制度是學校教育和傢庭教育之外,利用各種社會文化設施和資源,對廣大社會成員所實施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訓誡和影響活動而采取的相應制度。
C選項,終身教育制度是將終身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制度,使終身教育制度化。
D選項,職業教育制度為有關職業教育活動的一系列規則的總和。
綜上所述,B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故本題的正確選項為A。
4.【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發展。非制度化教育提倡的理想是:“教育不應再限於學校的圍墻之內。”庫姆斯等人主張非正規教育的概念和伊裡奇所主張的非學校化觀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
5.【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體考察的是現代學制的變革。從橫向來看,現代教育制度的發展趨勢:
(1)加強學前教育並重視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2)強化普及義務教育並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
(4)高等教育日益大眾化,類型日益多樣化。國際上通常認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低於15%的屬精英教育階段,大於15%小於50%的為大眾化階段,大於50%的為普及化階段。我國已跨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
(5)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於國際交流。
(7)終身教育體系的建構。
(8)教育社會化和社會教育化。
故選D。
6.【答案】AB。中公教育解析:在教育目的價值取向上,存在的兩種典型對立的理論: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論。個人本位論註重個人價值,要培養“自然人”;社會本位論註重社會價值,培養合格公民和社會成員。故正確答案AB。
個人本位的價值取向,就是認為個人的價值高於社會價值,把人作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張。特點是重視人的價值、個性發展及其需要,把人的個性發展及需要的滿足視為教育的價值所在;認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於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發展,使其需要得到滿足;主張應根據人的本性發展和自身完善這種“天然的需要”來選擇確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發展的需要來規定教育目的。在個人本位論者看來,個人的價值高於社會價值,社會隻有在有助於個人的發展時才有價值。教育價值的高低取決於其對個人的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18、19世紀是個人本位論全盛時期,其主要的代表人物如法國思想傢盧梭、英國的洛克、美國的羅傑斯、瑞士的裴斯泰洛齊、德國的康德等。
社會本位論與個人本位論相對立,把滿足社會的需要視為教育的根本價值。在社會本位論者看來,社會價值高於個人價值,個人的存在與發展依賴並從屬於社會,社會效益的高低是其教育的價值所在。這種觀點認為,,社會是人們賴以生和發展的基礎,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評價教育的效果隻能以是否滿足社會的需要來加以衡量。因此教育目的應從社會的需要出發來確定。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如法國社會學傢迪爾凱姆、德國教育傢凱興斯泰納和哲學傢諾篤爾普、法國的塗爾幹等。
C選項,形式訓練說是早期遷移理論之一,代表人物沃爾夫,它以官能心理學為基礎,主張遷移要經歷一個形式訓練過程才能產生。與題幹教育目的不符。
D選項,相同要素說是早期遷移理論之一,代表人物桑代克等,主張隻有當學習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種學習才能影響另一種學習。
CD兩項均與題意不符,故選AB。
7.【答案】ABD。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學制的類型。現代學制包括單軌制、雙軌制、分支制。因此,ABD選項符合題意。
A選項,單軌學制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形成的一種學制。單軌制的特點是所有的學生在同樣的學校系統中學習,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各級各類學校相互銜接。
B選項,雙軌學制是19世紀歐洲出現的一種學制。雙軌學制把學校分為兩個互不相同的軌道:一軌自上而下,其結構是——大學(後來也包括其他高等學校)、中學(包括中學預備班);另一軌從下而上,其結構是——小學(後來是小學和中學)及其後的職業學校(先是與小學相連的初等職業教育,後發展為和初中連接的中等職業教育)。
C選項,不存在多軌制學制。
D選項,分支型是20世紀上半葉前蘇聯建立的一種學制。這是一種在初等教育階段強調共同的基礎性教育,到中等教育階段分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兩個分支的學制。從形態上看,我國現行學制是從單軌學制發展而來的分支型學制。
綜上分析,C選項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擇ABD選項。
8.【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含義。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國傢對教育培養人的總的要求,它規定著人才的質量和規格,對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導作用。教育目的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規定人的身心素質的培養規格和質量,二是規定教育所要培養出的人的社會價值,即教育要為社會培養什麼人的問題。教育目的包括為誰培養人和培養什麼樣的人的問題,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問題是培養什麼樣的人,而不是教育為誰服務。故此觀點錯誤。
9.【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終身教育制度。終身教育指的是人們在一生中都應當和需要受到各種教育培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教育-財富蘊含其中》的報告標志著終身教育體系最終形成。終身教育體系的建構是現代教育制度的發展趨勢之一。
10.【參考答案】
(1)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區別:教育目的是國傢對培養人的總的要求,它規定著各級各類教育培養人的總的質量規格和標準要求。培養目標是教育目的的具體化,是結合教育目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點制定的各級各類教育的培養要求。
(2)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聯系: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之間是普遍與特殊的關系。教育目的是針對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養目標是針對特定的教育對象提出的,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對象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制定培養目標需要考慮各自學校學生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