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考編試題:浙江教師招聘考試練習題05-23

  【每日一練】

1.馬克思主義認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是( )。(單選)

A.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B.知識分子與工人農民相結合

C.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

D.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

2.下列內容不屬於素質教育基本任務的是( )。(單選)

A.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B.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C.培養學生的社會素質

D.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

3.依照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少年必須接受的,國傢、社會、學校、傢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是( ),它具有強制性。(單選)

A.創新教育

B.素質教育

C.義務教育

D.傢庭教育

4.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發表瞭( )報告。(單選)

A.《學會生存》

B.《教育財富蘊藏其中》

C.《終身教育論》

D.《生態教育》

5.有利於逐級普及教育的學制是( )。 (單選)

A.單軌學制

B.雙軌學制

C.分支型學制

D.多軌學制

6.我國學校教育層次包括( )。(多選)

A.幼兒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7.清末學制包含瞭資本主義和封建性因素,是傳統性和近代性的綜合產物,以下能夠體現出癸卯學制濃厚的封建性的內容的有( )。(多選)

A.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指導思想,強調對學生進行封建倫理道德知識的灌輸

B.“惟中國男女之辨甚謹,少年女子斷不能令其結隊入學,遊行街市”

C.根據學生的表現和學業程度獎勵相應的科舉功名

D.將初等小學堂規劃為強迫教育階段,兒童7歲進入學齡期後,理應一律入學

8.美育不能促進教育目的實現,但能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判斷)

9.普通中小學教育的性質是義務教育。( )(判斷)

10.試述我國現階段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論述)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馬克思認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這也是我國教育目的實現的基本特征。故A選項正確。

B選項,知識分子與工人農民相結合是中共黨史上的80句口號之一,由毛澤東首先提出,與題意不符。

C選項,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是在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傢率先產生的一種教育模式,並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故排除。

D選項,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是推進傢庭、學校、社會形成教育合力的要求之一,也不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

BCD均與題意不符,故選A。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擔負著三大基本任務: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社會素質、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選項A,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指教會學生學習,不屬於素質教育的基本任務。

選項B,心理素質是素質整體結構的核心層,每一個學生都是通過自己的心理活動接受各種素質教育的,心理活動積極,就會主動地去接受教育,從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否則反之。

選項C,社會素質包羅甚廣,主要由政治、思想、道德、業務、審美、勞技等素質構成。

選項D,身體素質是素質整體結構的基礎,身體素質不好,其他各科素質也不會好,即使別的素質好,那它們也很難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選項BCD均為素質教育基本任務,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A。

3.【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義務教育的相關內容。義務教育是根據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少年必須接受的,國傢、社會、學校、傢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義務教育是強迫教育,具有強制性、免費性、普及性。故此正確選項為C。

A項,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們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不是法律規定的強制性教育。

B項,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註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不是法律規定的強制性教育。

D項,傢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在傢庭裡對兒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不是法律規定的強制性教育。

ABD三項均與題意不符,故此題選C。

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學會生存》是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供職的法國教育思想傢埃德加·富爾於 1972 年向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長遞交的一份研究報告。提出學習化社會 理論,倡導學習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意義,被尊為終身學習思潮的代表人物。

5.【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單軌學制是指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銜接和連續沒有特定的限制,中等以上教育階段中分化出來的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兩個學校系統在入學條件和學習年限上基本相同,且都與高等教育相通,這種學制形式有利於逐級普及教育,有更大的適應能力,因此被世界許多國傢采用。

6.【答案】ABCD。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現行學校教育制度的結構與類型。各級學校是按照教育的縱向等級劃分的,比如在現代學制中,學校分為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A、B、C、D四項正確。學前教育又叫幼兒教育。

故正確答案為ABCD。

7.【答案】ABC。中公教育解析:清末學制表現出濃厚的封建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制的指導思想仍是洋務教育“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延續,沒有本質上的突破,強調對學生進行封建倫理道德知識的灌輸,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效忠封建王朝。

(2)“讀經講經”課的比重過大,初等小學堂占全部課程總時數的五分之二,高等小學堂占三分之一,中學堂占四分之一,大學設有經學科。中西兼學,既要學西學,又不肯稍減中學,導致學制偏長。

(3)各級各類學堂盡管無明確的等級限制,但進入大學堂“須覓同鄉京官為保人,出具確實具保印結”,無形中維護瞭教育的封建等級性。

(4)廣大婦女被排斥在學校教育之外。

(5)《各學堂管理通則》中對教職員和學生規定瞭許多旨在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的禁令和嚴厲的懲儆條例,顯示瞭較強的封建專制性。

(6)從學制時間上看,延續時間過長,總計 29~30 年,即使不算兩端的蒙養院和通儒院,也有 20~21 年,體現的是逐級淘汰的封建選拔制。學制中,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分量重,各有三級;而中等教育分量輕,隻有一級,屬於過渡性質而已,可見尚未擺脫封建傳統的小學-大學的框架構建。

(7)從學校設置看,按地方行政級別規定辦學級別,如初等小學堂由鄉鎮設立,高等小學堂由州縣(及大鎮)設立,中學堂由府(大州)設立,高等學堂在省城設立,最高學府設在京城,同時鼓勵私人辦學(限於小學),也是套用瞭傳統的辦學體制。

(8)從學校管理看,保留舊學校每月朔日(初一)的祭孔、宣讀《聖諭廣訓》的典禮,及月課、歲考、以學業成績獎懲學生的各項制度。畢業考試由地方官會同學堂監督(校長)和教員主持,各類畢業生分別賦予相應的科舉出身,如通儒院畢業生按翰林升階,大學本科畢業生作為進士出身,高等學堂畢業生作為舉人出身,中學堂畢業生獎以(國子監)拔貢、優貢、歲貢,高等小學堂畢業生作為(府、州、縣學)生員,即秀才出身。師范學堂和實業學堂比照同級普通學堂給予畢業生科舉出身。

由此不難看出,清末學制包含瞭資本主義和封建性因素,是傳統性和近代性的綜合產物。故答案為ABC。

8.【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美育的作用。美育能促進教育目的實現,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具體表現為:(1)美育可以促進學生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形成,它對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具有特殊的功效;(2)美育能促進學生智力發展,擴大和加深他們對客觀現實的認識;(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進身心健康,促進體育。故本題表述錯誤。

9.【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義務教育的定義。我國普通中小學教育的性質是基礎教育。基礎教育包括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義務教育是依據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少年必須接受的,國傢、社會、學校、傢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實行九年義務教育,隻包含小學和初中兩部分。因此,題幹說法錯誤。

10.【參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目的。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佈瞭《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教育要“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的這一表述體現瞭時代的特點,反映瞭現階段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們要求培養的人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堅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知識能力的統一。

2.我們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要求堅持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兩方面的和諧發展。

3.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強調學生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