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武帝時期的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傢,獨尊儒術”,已經兩千多年,儒傢思想一直占據著統治地位,說它是我國封建社會統治的根本也不為過,儒傢是怎麼一步步強大起來的呢?
要說儒傢的老祖宗,當屬孔子,他也被後世稱為聖人。但在他那個時代,儒傢還隻是一個學派而已,他的思想也沒有受到當時統治者的重視,連他的老傢魯國都沒有重用他,導致孔子周遊列國,但其他國傢也不待見他,他在弟子的幫忙下回到魯國,專心治學,做瞭教育工作者。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第一個社會大動蕩時期,周朝的禮樂制度土崩瓦解,新的社會秩序還沒建立起來,很多人都在思考和實踐,到底哪種理論能夠建立新的社會秩序,所以各種學說也就應運而生。這正是“百傢爭鳴”的時期,各種思想和學派層出不窮,儒傢隻是占據一席之地,甚至都不能說是最主要的。按照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裡的說法,主要有六大門派,分別是陰陽傢、名傢、墨傢、法傢、道傢、儒傢。
陰陽傢,代表人物鄒衍。主要將天地運行之道來闡述人類的社會行為,比如五行五德學說,被統治者用來證明自己政權的合理性。但陰陽傢更像是算命先生,忽悠人可以,真正用來治理國傢卻沒什麼用。
名傢,代表人物公孫龍、惠施。主要是通過辯論用道理和邏輯來解決問題。在春秋戰國時期名傢能夠通過辯論使人明白道理,但辯論使用太多難免走向詭辯,例如“白馬非馬”的例子。名傢雖然有哲學傢的意味,能夠引人思考,但對治國這種必須腳踏實地的事情卻也用處不大,它充其量也就是個手段,並不能用於統治。
墨傢,代表人物墨子。墨傢的思想比較廣博,愛好和平,不喜歡打打殺殺,喜歡借鑒,不喜歡鋪張浪費,甚至在幾何、物理等自然學科也有涉獵。墨傢是代表社會底層人民的,受到老百姓的愛戴,但統治者未必喜歡,特別是後來中央集權越來越嚴重,墨傢也就逐漸沒落瞭。
法傢,代表人物商鞅、韓非子。法傢主要強調“依法治國”、“富國強兵”,一切論功行賞,削弱貴族的權力。這在當時是非常對統治者胃口的,特別是那些有志於侵略其他國傢進而完成統一的國傢和君主,因為法傢對提高國傢效率、統一國傢行動力的功效顯而易見。所以戰國時期,大多用法傢來啟動變法,當然最成功的當屬秦國的“商鞅變法”,這也打下瞭後來秦國統一中國的基礎。但法傢帶來一個重大的弊端就是社會負擔沉重,人民缺乏活力,所以秦國雖然用法傢統一瞭全國,但用法傢治國卻導致瞭秦二世而亡。
道傢,代表人物老子、莊子。道傢是我國最主要的思想流派之一,一部《道德經》成為很多人的人生守則。道傢講求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就是我們常說的“不折騰”。漢朝初期經歷過秦國和項羽的破壞,繼續休養生息,道傢自然成為瞭漢初統治者的首選,“蕭規曹隨”就是最典型的體現。也正是由於不擾民的政策,實現瞭後人敬仰的“文景之治”。道傢雖然對大蕭條時期恢復生產生活很有幫助,但卻讓地方勢力逐漸強大,以至於很難掌控,比如漢初的“七王之亂”,唐朝的“安史之亂”等。這時又要走中央集權的老路嗎,那會不會又重蹈秦國的覆轍?
法傢太剛,道傢太柔,有沒有一個折中的方案呢?那就儒傢來吧。儒傢講究倫理,也就是秩序,大傢都別亂來。國君別亂來當個明君,大臣別亂來當個賢臣,整個社會秩序都被“三綱五常”等人為設定的框架給框住,那麼社會就不會亂瞭。漢武帝正被法傢和道傢折騰夠嗆,突然發現還有儒傢這麼個好東西,有瞭儒傢,那我這個皇帝按照社會秩序不就一直是皇帝嗎,因為大傢都不要亂來呀,這個好。於是重用董仲舒等大儒們大推儒學,以至於“罷黜百傢,獨尊儒術”。後世的統治者都看到瞭儒傢的這個優點,把它看成不可多得的治國工具,一直沿用瞭下來。
所以,儒學的興旺發達是我國智慧的統治者們不斷試錯後的最終選擇,但其實儒學的真正的根源是周禮。孔子不就是以周禮為正統,要求大傢“克己復禮”嗎?而周禮的核心也正是社會秩序。這就是為什麼中華文化一直沒有斷過,因為治國的基礎理論從西周初年一直到現在,延續瞭三千多年。
而實際上,統治者在使用這些學派學說時是個很技巧的事情,並不是一條道跑到黑,而是做瞭很多融合。
統治者對自身的要求,主要是道傢,因為道傢講求修煉,可以成仙和長生不老,這是統治者對自身的最高追求。統治者們對道傢的追求幾乎貫穿瞭我國整個封建時期,當然佛傢也穿插其中。比如唐朝統治者姓李,就說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後代;宋朝統治者都是以道傢皇帝自居,比如宋徽宗的謚號為“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他別名又叫“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明朝的嘉靖皇帝為瞭得道修仙更是多年不上朝。
統治者對官吏的要求,主要是法傢,因為法傢講求執行力,隻有有瞭強大的執行力,國傢機器才能得以正常甚至是超常運轉。但古代統治者們對官吏的苛刻要求不會傳遞到百姓階層,比如武則天時期酷吏橫行,朱元璋時期大案頻出,但這些都是在社會上層的事情,基本不會連累老百姓。宮廷腥風血雨,平民還是照常過日子。
統治者對平民的要求,主要是儒傢,原因正如前面所說,就不再贅述瞭。
不論是用哪種思想學派來指導國傢建設,其目的都是為瞭適應當時的環境,實現國傢的繁榮富強。儒學這麼長時間以來作為國傢思想的基礎,與其隨著時代變化而與時俱進也密不可分,這也證明瞭其生命力的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