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貼身侍衛,練些什麼武功?為什麼皇子見面,都要以兄弟相稱?
清朝入關後,皇城內駐守的大部是八旗精銳。兩白旗住城東,兩紅旗住城西,兩藍旗住城南,兩黃旗住城北。抽調各旗包衣奴才,組成內務府。 由皇帝本人親自從兩黃和正白旗,以及武舉人中挑選人員,組成宮城護衛。

所選之人分為兩個等級,一等為禦前侍衛,授予三品或四品頂戴。二等為乾清門侍衛,授予五品或六品頂戴。這些由皇帝挑選的統稱為:禦前侍衛,就是傳說中的大內侍衛。
但是皇帝的貼身侍衛,是另外一個構成: 康熙繼位之初,在侍衛中挑選年少有力之人,練習撲擊搏鬥。等鰲拜被拿之後,這些人因功封賞,並賜名善撲營,成為康熙最信任的護衛。日常除瞭練習近身搏鬥之外,騎術,射箭也是相當的厲害。

人員一般在三百左右,身手矯健,隻聽從皇帝本人的調遣。當時護衛皇城的是八旗和綠營,分為驍騎、前營、神機、健銳等等。而保衛皇帝的叫親軍,由領侍衛內大臣,以及禦前大臣節制。 但禦前大臣還兼管皇帝的近身人員,所以善撲營歸其統領,但隻是管理一些日常雜事而已。
不要簡單的認為善撲營,隻護衛皇宮的安全。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皇子的武學老師。由於是近身手把手教授,所以特規定禮制,皇子稱之為“諳達”,就是兄弟的意思。

同時還負責對皇帝,太子,皇子侍衛的防身,騎馬,射箭的培訓和考核。 除此之外,也負責監督其他侍衛,以及朝臣禮儀的事情。比如:禦前帶刀侍衛,所站位置不對,或者武器持有不規范,或者面露不恭敬的表情,善撲營可直接拿下,不必事先請示皇帝。
再比如,晚清時慈禧太後得知,顧命八大臣欲圖謀不軌,便先發制人。隻動用瞭善撲營20人,乘夜襲營。全部都是一上手,就把顧命八大臣的護衛拿下。當時八大臣的護衛,都配備瞭手銃,沒有來得及掏出。

所以終清朝一代,善撲營始終是皇帝,最得力的貼身護衛,也就是侍衛中的侍衛,隨著清朝末帝溥儀的退位,善撲營也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其中的大多數人散落民間,很多事情也廣為流傳。想必這就是大內“高手”的由來。

最後說一點:善撲營和摔跤,不完全是一個概念。摔跤是競技體育的一種,善撲營所用的摔跤,是一種格鬥技能,而且不僅隻會摔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