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初期,日軍的零式戰機稱霸天空。但是很快就被打的七零八落。特別是在馬裡亞納海戰中,被擊落600架,被稱“馬裡亞納獵火雞大賽”。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有很多,而零式戰機的性能不足,也是很重要的原因。那麼日軍知不知道零式戰機的落後?為什麼不改進呢?
實際日軍早知道這種情況,也完全意識到零式戰機已經落後。比如其他國傢在設計戰機之初,就將防彈措施放在重點之上,就連油箱也得到瞭加強。采用生橡膠多層面密封,一旦油箱擊中,生橡膠會被油料溶解,進而堵住漏點,而且使用相對不易燃燒的煤油。

具體到一場空戰的勝負,如果飛行員的技術相同,那麼戰機性能,就起到決定性作用。而二戰時日本的工業制造水準,生產的中島榮12星氣冷發動機最大功率1000馬力,但隻能使用60秒,之後,馬力迅速衰減30%。比同時代的發動機性能要差的許多,這是個可怕的差距。
而彌補這個差距,是需要時間的,日軍卻沒有足夠的耐心。為瞭保證速度、機動力和航程,盡可能的減輕重量,放棄油箱、飛行員以及飛機本身的防彈設施,成瞭必然的選擇。甚至將機身鉚釘的長短和厚度,進行瞭削減,所帶來的後果就是減輕瞭重量,但是機身蒙皮的拉力,下降瞭很多。

但此時,恰巧出現瞭新型航空鋁材。因發明人叫“五十嵐”,所以也叫“五十嵐鋁合金”。嚴格說隻是改進,其真正的發明者,是德國冶金學傢維爾姆。因在1903年一次試驗中,發現用鋁和一定比例的銅,合在一起冶煉,會得到一種硬度和強度,遠高於鋁的新材料。所以用拉丁語“杜拉”來命名,也就是堅硬的意思。

五十嵐鋁合金
而日本工程師五十嵐,受杜拉鋁的啟發,在純鋁中入“鎂”和“鋅”,就得到瞭比杜拉鋁還輕的鋁合金。 一直有種說法,因為含有鎂,所以零式被擊中後容易燃燒,這是不正確的。因為離子狀態的鎂,是不會燃燒的,根本原因是油箱沒有防護。
經過種種措施之後,零式戰機的重量,成功的降到瞭1680公斤,也就是一輛轎車的重量。用全身鋁制,也無裝甲的戰機,得到瞭在中低空第一的機動性。

隨著戰爭的展開,特別是後期,日軍也意識到瞭問題,也試圖進行改進。比如,曾想研制自封油箱,但現實是,不要說研制專用的橡膠技術,就連粘合用的塗膠都來不及。同時,也進行瞭大功率發動機的研究,但圖紙還沒有畫完,日本就戰敗瞭。

總之,零式戰機由於基礎設計的原因,無法進行根本性的改變。如果全部得到加強,發動機功率又遠遠不夠。而研制一款新型發動機和戰機,但時間又不允許。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態,讓日軍墜入瞭一個沒有盡頭的黑暗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