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4屆畢業生現狀堪憂,“輕舟已撞大冰山”,就業率比想的還低

或許很多人曾經想起兒時在電視裡看到的畢業典禮,都會心向往之。穿上學士服,甚至頂著博士帽,這樣的人才,誰不是傢長和老師口中“前途無量”的年輕人?

可時代不會像我們的思維那樣一成不變,當普通人察覺到不對勁,往往已經晚瞭。工廠可能擔心會燒菜的阿姨“尥蹶子”不幹;卻絲毫不介意攆走大學生。

大學生自嘲畢業沒去處,“輕舟已撞大冰山”

學歷,決定著一個人就業的“最低線”,是用來兜底的。但因為特殊時期人才斷層的原因,以前的畢業生確實吃到不少時代紅利。

可惜,我們培養後代時,可能誤以為隻靠學歷就能決定發展上線。當代大學生的處境,卻早跟傢長們想象的不一樣。網上這樣的話題火瞭:

人傢優秀的人是“回頭一望,輕舟已過萬重山”,即使有艱辛也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平凡的自己,畢業後便是“輕舟已撞大冰山”。

比傢境人脈,不行;比個人能力,明明已經從小聽話走學業的路線,還是沒換來啥好的工作。記得曾經有位來自211院校的研究生,換過幾份“正經工作”後,實在受不瞭精神壓力。

她笑著做起瞭餐廳服務員,可這種樂觀豁達,還是受到不少質疑。總之,大學生要面子,坐在辦公室當“高級民工”賺低級工資,被視為虛榮。

脫下長衫、不在意外界眼光去做服務員,又會被說“傢裡白供你讀書”。可能考上清北的學生有多少,能像俞敏洪老師那樣出息的又有幾個呢?而這兩屆畢業生,處境可能更難。

23、24屆畢業生現狀堪憂,就業率比想的還低

“輕舟已撞大冰山”,對局外人來說或許像笑話,生動而誇張。但對於要找工作的應屆生,卻可能是無奈而無助的感覺。不是大傢不樂觀,而是“倒黴蛋”笑不出來。

很多普通傢長,因為閱歷有限、分析和辨別現實的能力有限,思維還停在幾十年前。第一,覺得培養後代,隻要他們聽話、學習、成績好,就代表傢裡改變人生的希望就落在他們身上。

第二,認為好大學是隨隨便便就能考上的,沒考上就等於沒努力。而真實的競爭是,除瞭文憑,人脈資源、信息、從小養成的性格情商,決定瞭層次。

而曾經大量墊底的“差生”,也早就不像以前那麼多。縱使你是全日制大學生,看看23、24屆的真實就業現狀,足以叫人憂心。

知名媒體半月談,曾經發文指出,高校動輒90%以上的就業率,往往是讓學生們拿“單子”來充數而已。某知名大學內部調研的本科生真實就業比例,才2成多。比想象更低。

所以,為何今年下半年,原本例行公開的大學生失業率不再公佈。按照理論上的說法,是統計人員認為現在年輕人“慢就業”或者自由職業者多,傳統方式難以證明具體情況。但更深層的原因或許大傢都明白。

大學生就業信心降低,考研率或許會越來越高

“慢就業、間隔年、全職子女”,這些新鮮的詞匯變得流行起來。或許對於一些傢境優渥的畢業生,確實是你情我願在傢享福、出去旅遊。

但是對大部分普通傢庭的大學生,如果能及時找到一份“差不多”的工作,估計沒多少人真的願意“慢就業”。整頓職場的00後,都是不怕隨時走人的。

更真實的普通畢業生,沒等整頓職場,先被篩出去瞭。大學生就業信心降低,那麼未來更多人可能要用繼續投入教育,才暫緩迷茫。考研率或許要更高瞭。

然而,大傢越熱衷於考研,往往就陷入瞭悖論和惡性循環。一位教授直言,時代發展得再好,也沒有那麼多崗位需要高端人才。培養那麼多研究生出來,以後學歷貶值可能更快。

已經有一波考研人,讀研畢業便後悔啦。以為提升學歷一定能換來更多工作機遇,可不知這幾年各行業怎麼瞭,似乎裁員多、招人少。研究生工資沒明顯高出多少。

反而可能因為自己學歷好,很多企業覺得“留不住”也“不需要”,讓你另謀高就。可惜,讀研也不能表示肯定能做科研或者考上公務員。

最後,倒弄得比本科階段有瞭更多一層“長衫”。所以,考研之前不能盲目因為就業難便稀裡糊塗報名。要認真分析專業和工作前景才好。

話題:你覺得求職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