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即1999年5月7日,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美國為首的北約炸瞭,造成中國3名記者死亡,館舍被毀。消息傳回國內,激起舉國憤怒。
這一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1事情還得從科索沃危機說起。
巴爾幹半島自古以來便是兵傢必爭之地,很多帝國都曾在這塊土地上展開過大規模的殊死血戰,而科索沃就位於這個充滿瞭利益爭奪的地方。二戰結束後,科索沃並入塞爾維亞,並享有高度自治權。但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科索沃的民族獨立運動就開始興起,想要維護國傢統一的南聯盟對此發起瞭強烈的鎮壓。
然而南聯盟阻止科索沃獨立的行為觸及到瞭美國等西方國傢在巴爾幹地區的利益,於是北約全力支持科索沃走向民族獨立,導致南聯盟內部的矛盾愈演愈烈。趁此機會,北約打算派兵入駐南聯盟,並通過軍事行動在巴爾幹半島推行強權政治,將自己的意識形態在歐洲擴大范圍。
南聯盟堅決反對北約罔顧國際法幹涉其內政的行為,導致北約與南聯盟之間的沖突逐步加深。
1999年3月24日,美國與南斯拉夫的戰鬥正式打響。空中戰鬥機日夜不停,海上戰艦絡繹不絕,南斯拉夫的人民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居住在大使館的中國記者們堅守崗位,蹲守在戰爭前線,把前線消息傳回國內。
但意外,還是來瞭。
5月7日,美軍的導彈穿透瞭南聯盟的供電樓,搗毀瞭供電系統,整個國傢完全陷入黑暗之中。美軍B-2隱形轟炸機直接在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上空投下瞭五枚導彈。
第一枚射穿瞭大使館後勤樓,中國記者邵雲環當場遇難;第二枚擊穿瞭樓頂,辦公區很多重要文件化為灰燼;第三枚在大使館西北角爆炸,特派記者許杏虎和他夫人朱穎當場遇難;第四枚射向瞭地下室,點燃瞭汽油和易燃物,燒傷瞭剛從宿舍樓逃出來的工作人員。

第五枚並沒有及時爆炸,最後是在2004年的時候,被塞爾維亞的軍方搜尋到瞭之後進行瞭銷毀。這一次的投導不僅毀掉瞭中國大使館,更多是對於周圍地區的輻射,數千人民沒瞭傢園成瞭難民。
美國這樣的行為,無異於是在藐視中國大使館,侵犯國土,這是一場挑釁也是一場警告。
2這一消息傳回國內後,舉國悲憤!人們紛紛走上街頭,表達對美國的抗議!
當年那個夏天,無論是學生、工薪階層還是老弱婦孺,所有人的民族血性都被激發出來瞭。
但是任憑中國人在外如何吵鬧還是吶喊,美國就是充耳不聞,遲遲不出面給個說法。

最後眼看事件難以平息,他們才不情不願地給出瞭一個解釋,“這一次的炸毀行為,並不是蓄意攻擊,而是一次誤傷”。
這個慘劇竟然被美國人定義為飛行員的一個“誤會”一個“偶然”!在美國眼裡,既然是誤炸,所以,和美國政府沒有直接關系,所以不存在侵犯別國國土!
美方還進一步解釋:美軍在此次與南斯拉夫交戰期間,使用的是舊版地圖,舊版地圖上並沒有大使館的位置,使得飛行員在定位上產生瞭失誤。所以在飛行員們在定位對大使館發起襲擊的時候,地面審核沒有及時發現問題,從而下達瞭射擊的指令。
這解釋多麼可笑!多麼輕描淡寫!
美方這荒唐且毫無誠意的解釋以及無所謂的態度徹底激怒瞭中國人民。雙方也一度站在瞭開戰的邊緣。
但中國政府選擇瞭克制。
在分析瞭美國空襲大使館的陰謀之後,我們選擇瞭隱忍不發,繼續快速發展國內的經濟和加強軍事建設。如果當時中國沒有忍住,選擇開戰,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
同樣也是因為這件事,無數學子們在高考填志願的時候毅然選擇投身軍營,投身航天科技發展,他們憑借著滿腔的熱血和愛國情懷,抵擋著訓練的艱苦和科研的枯燥,熬過瞭一次次的失敗。
1999年12月16日,距離南斯拉夫大使館空襲事件已經過去大半年,中國宣佈與美國的轟炸事件的賠償問題達成一致,由美方向中國支付2800萬美元的賠償款,並且迫於外交的壓力,寫瞭致歉信。
自此,美國轟炸駐南大使館的事情算是有瞭一個明面上的解決,但是中國的復興之路,才剛剛起步。而這件事,也是國人心中的強心針,心裡一直隱忍,我們不會也不能忘記這辛酸的血淚史。
3那麼,問題來瞭,美國為什麼要轟炸中國駐南大使館?它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它為何要冒著可能與中國鬧僵關系的風險以及可能遭受國際譴責的局面挑釁中國主權?
事件發生,國際國內一時眾說紛紜,對於轟炸原因,說什麼的都有。
我們先來看流傳得比較廣的三個猜測——
第一個猜測是,美國要“斬首”南聯盟領導人米洛舍維奇。
1999年,美國以及北約武力武力進犯南斯拉夫的的一大“理由”,便是米洛舍維奇曾經在巴爾幹半島犯下過反人類的罪行。看到美國人大軍壓境,米洛舍維奇自然想要去保全自己。
於是,一些媒體認為,考慮到中國數十年來一直和南斯拉夫保持著不錯的關系,所以米洛舍維奇自然有理由來到中國使館尋求庇護,而美國這一次的轟炸便是對於米洛舍維奇的“斬首”行動。看上去這倒算是一個說得過去的原因。
然而,如果對當時南斯拉夫的局勢進行深究,我們則會發現這種論斷根本站不住腳。
因為在北約出兵的初期,米洛舍維奇便以一國領袖的身份組織國內軍隊進行抵抗。
根據公開的消息報道,在美國炸毀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之後的一段時間當中,米洛舍維奇還多次公開露面並進行講話,完全不是剛剛遭到瞭轟炸的狀態。而且在此次軍事沖突前夕,我國就已經不止一次地表達瞭不去幹預別國內政的原則,所以,不太可能接受米氏來我使館“避難”。
因此,米洛舍維奇藏身於中國使館的流言顯然是一種禁不住推敲的無稽之談。
再來看第二個猜測。
第二個猜測是,美國要炸毀被我使館秘密的收藏的美國F-117A攻擊機。
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美國派出瞭24架F-117A攻擊機執行攻擊南斯拉夫的任務。
1999年3月27日晚上,一架F-117A攻擊機在執行攻擊任務的時候,被南斯拉夫的防空導彈擊落。
據說在美國的F-117A攻擊機被擊落後,我國第一時間與南斯拉夫進行瞭聯系,然後南斯拉夫就將F-117A攻擊機的導航設備、帶有隱形塗料的殘骸、發動機噴口耐高溫部件,秘密移交給瞭中國。
然而美國F-117A攻擊機的導航系統內的電源,卻還在繼續工作,於是就讓美國根據其發出的定位信號,發現F-117A攻擊機的殘骸,被移動到瞭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內。
然後美國人為瞭阻止中國研究F-117A攻擊機的殘骸,從中獲得重要信息,於是就轟炸瞭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
關於這件事,網上的傳聞非常廣,但仔細推敲起來可能性也不是很高。首先,F-117戰機的技術在當時並不是太先進,而且已經服役多年,美國根本就沒有必要為飛機殘骸冒如此大的風險。
其次,這個說法有個最大的問題,是S-125伯朝拉地空導彈采用全程無線電指令制導,其制導雷達是厘米波的,並沒有反隱身能力,所以不足以捕捉住F117隱身戰機的雷達反射信號。
最後,據當年我國人民日報駐南聯盟的記者回憶,在南聯盟防空兵擊落美制F117隱身戰機的那段時間,F117的殘骸是對外公開展示的,甚至可以隨意拍照。南聯盟政府還邀請瞭好幾個國傢的外交和軍事使團前去參觀。要說研究,似乎每個到這裡的軍事代表團都可以研究,中國人似乎也並沒有得到特別的優待。

那麼,這些F117隱身戰機殘骸到底去哪瞭呢?
其實一直躺在貝爾格萊德尼古拉·特斯拉機場旁邊的貝爾格萊德航空博物館裡。這架美國F-117戰機的殘骸目前還在該博物館展出,裡面包括印有美國空軍標記的左翼、駕駛艙蓋、彈射椅、飛行員頭盔和無線電裝置等等。
如果按照某些媒體所說的,南斯拉夫將飛機殘骸送給中國,藏在大使館地下室,那為何中國連最關鍵的座艙蓋和機翼都不取走,甚至連最容易攜帶的飛行員頭盔都不拿走呢。
另外,中國駐南聯盟大使潘占林也否認瞭此事。
第三個猜測是,我使館內藏著南聯盟的通訊指揮系統。
這一說法,來自兩傢歐洲報紙:英國《觀察者報》和丹麥《政治報》。兩報同時發表瞭一篇文章,聲稱美國轟炸中國大使館是故意的,而且還是蓄謀已久的。
這兩份報紙聲稱,中國大使館當時已經成為瞭南聯盟軍隊的“無線電轉播中心”,因此美國直接下令轟炸我國大使館,摧毀南聯盟的通訊系統。
關於這個解釋,個人認為比較牽強,美國怎麼可能會為瞭一個“無線電轉播中心”就動手攻擊中國大使館。這簡直就是穩賠不賺的買賣,因此個人覺得美國轟炸中國大使館是為瞭“無線電轉播中心”的可能性很低。
另外,當時的美國也極力否認,因此這個推論就沒有瞭下文。
4那麼,美國轟炸中國使館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畢竟中國是大國,雖然20多年前,中國國力並不強大,但也是有核國傢,是五常之一,是妥妥的大國,炸中國的使館就等於炸我們的領土,相當於宣戰,美國精於世道,它不可能不瞭解這一點。可它為什麼還是要炸呢?
任何事情不能就事論事,更不能淺層次去看待問題。
我覺得,美國轟炸中國使館這事,要站在更高的層面去看待問題。實際上,美國之所以這樣做,是有深層戰略目的。
第一,當年,美國之所以要對南聯盟動手,實際上是攪亂歐洲,迫使歐元貶值。
相比於亞洲,歐洲才是美國的心頭肉。但到瞭90年代,這塊心頭肉越來越不喜歡美國,歐洲各國(尤其是德法意)都想擺脫美國掣肘,雄起一把,成為世界一極,所以歐洲統一的呼聲越來越高,最終他們成立瞭歐共體,之後,又想著統一歐洲貨幣,將整個歐洲經濟聯系在一起。
1995年12月確定統一貨幣為歐元。
這讓美國很不爽,因為這樣一來,勢必會沖擊美元的霸權地位。
尤其是,1999年1月1日,歐元在歐盟各成員國范圍內正式發行後,非常強勢,一下成瞭與美元一爭高下的世界第二通用貨幣。
這讓美國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美元霸權和軍事霸權是美國稱霸世界的兩大法寶,所以,它必須要搞亂歐洲,讓歐元貶值。
打擊南聯盟成瞭一個絕對時機。美國的想法是,通過戰爭來逼迫國際遊資離開歐洲,流入美國。
但美國千算萬算,有一點沒算到:當轟炸南聯盟開始後,國際遊資竟然有很大一部分流入瞭中國!
其實,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當時就成瞭世界資本的避風港,所以,此後就有大量歐洲資本湧入中國,尤其是南聯盟戰事一起,聞風而動的遊資更是潮水般湧入。
這下,讓美國傻瞭眼。美國向來就是“我不好過,也絕不讓你好過”的尿性,所以,它必須要搞點事情,讓這些資本逃離中國,回到美國。
於是,轟炸中國大使館就是極陰損的一招。它就是要刺激中國,刺激中國發怒,讓中國自毀長城。
但好在,當時我們忍辱負重,咽下瞭這口惡氣,沒有上美國人的當。
第二,美國轟炸中國大使館,目的是要迫使中國戰略收縮。
自南聯盟戰事發生以來,中國一直在明裡暗裡反對美國,反擊美國的霸權主義,呼籲美國以及北約立即停止轟炸一個主權國傢。同時,在聯合國大會上,更是投票反對美國種種作為。與此同時,中國也從主持正義出發,積極聯合其他發展中國傢,反對美國以及北約一切霸權主義。
中國的這種行為,無疑是在摸美國的屁股,讓它非常不爽。
自古以來,軍事服務於政治。美國想到,必須要敲打一下中國,讓其知難而退。而炸使館是一個絕佳的選擇。因為炸中國的大使館,成本低,見效快,還好把控,不會給中國造成多大的軍事損失,但能造成巨大的政治損失,讓中國政治蒙羞。
通過此舉,一來可以向世界宣示其強大的霸權,想打誰就打誰,以此來擠壓中國在國際外交上的戰略空間,逼迫中國外交戰略收縮。二來也是借此羞辱和警告一下中國,讓中國知道:別跟我對著幹!
52004年,當年的美國總統、轟炸中國使館的最終決策者克林頓出版的新書發行,在這本自傳中,他專門提到瞭當年炸使館之事。雖然涉及的篇幅很短,但克林頓還是以一種較為隱晦的方式談到瞭事情的真相。
克林頓說到當時美國雖然一直對外宣稱是由於過期的地圖而誤炸使館,但他從中情局方面得知,這次的轟炸其實是“命中瞭預定的目標”。
劃重點,命中瞭預定目標。
也就是說,就是美國人一開始就是沖著中國使館而去的!
美國的狼子野心,一覽無餘!
但好在我們沒有上當,我們忍受瞭恥辱,我們化恥辱為力量,化悲憤為圖強。美國人看到瞭中國的克制,更看到瞭中國的隱忍,所以他們也沒有將事件進一步升級。而且由於心裡有愧,在年底,克林頓政府終於批準瞭中國加入WTO(世貿組織)的申請。
兩年後,中國正式加入WTO。
至此,中國經濟的戰車開始進入狂飆突進的時代。
後來的事情大傢都知道瞭,之後美國反恐的十年,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速的十年,2007年的增長速度一度達到恐怖的14.2%。中國出口規模增長瞭4.9倍,進口的規模增長瞭5.2倍,GDP增長瞭3.3倍。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正式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的骨格變得更強變得更壯瞭。
這件往事已經過去二十餘年,但它如同一道深深的傷疤一直烙在中國人的心裡,成瞭鞭策和鼓勵我們後來者的一股力量!同時,也成瞭我們國運騰飛的一個轉折點,它告誡我們:民族隻有自強,才能不被欺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