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之謎:周恩來勸說毛澤東一起長征時,到底說瞭什麼?

1931年底,由於黨內大叛徒顧順章的叛變,黨中央在上海遭到瞭近乎毀滅性打擊,當時負責中央工作的周恩來也成瞭敵人抓捕的重要對象,在此情況下,周恩來隻能來到江西蘇區。

來蘇區後,周恩來從毛澤東手中接過蘇區中央局一把手的職務,任中央蘇區中央局書記,

主持全面工作。

也是從這時開始,他們二人一起攜手並肩,為中國革命嘔心瀝血。

在當時殘酷的軍事鬥爭中,周恩來更加切實認識到毛澤東卓越的軍事才能,

但隨著博古、李德等人來到中央蘇區,他們開始奪權,要撤毛澤東的軍職,而周恩來一而再、再而三地進行申訴,不同意把毛澤東調回後方,他說:“澤東積年的經驗多偏於作戰,他的興趣亦在主持戰爭”,“如在前方則可吸引他貢獻不少意見,對戰爭有幫助”。

他提出可供選擇的兩種方案:“一種是由我負主持戰爭全責,澤東仍留前方助理;另一種是澤東負指揮戰爭全責,我負監督行動方針的執行。”

但他的意見臨時中央並沒有接受,毛澤東被解除一切軍權,回到瞭後方,時間長達兩年九個月。

後來的事情大傢都知道瞭,博古、李德、周恩來組成的“三人團”指揮的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慘遭大失敗,紅軍不得不被迫長征。

既然已經決定開始長征,誰轉移,誰留下,便成為一個迫切且重要的問題。不過,紅軍主力戰略轉移的計劃和準備工作都是保密的,相關重大決策僅限於由博古、李德、周恩來組成的“三人團”討論決定,一般中下級幹部並不清楚。

至於高級幹部的去留,完全由“三人團”決定,事實上由博古一人決定。誰都清楚,跟著大部隊轉移,還有活下來的機會,可如果被留在中央蘇區,面對的就是蔣介石數十萬精兵的團團包圍和瘋狂剿殺。

最初,博古李德是不準備帶走毛澤東的,打算把他弄到於都去搞調查研究。後來,還是周恩來、朱德等人一再堅持,說毛澤東既是中華蘇維埃政府主席,又是中央紅軍的主要創建者,在軍隊享有很高的威望,應該隨軍出發。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才被列入瞭長征名單。

不過,一開始毛澤東聽說要將自己留下時,他的犟脾氣也上來瞭,關鍵是他也不想跟博古那幫人攪和在一起,於是,便給中央寫瞭一封信,表示想留在瑞金。

博古收到信後,立即找到周恩來,說,“你看到瞭,他自己要留下來的。”

周恩來看瞭信後,大為吃驚,他對博古說,“這事交給我。”

於是,他連夜馳馬飛奔尋到毛澤東,關起門來徹夜長談,這一談整整談瞭一夜。當時的談話沒有任何記錄,周、毛兩人終生也未透露隻言片語。

據當時的三位警衛員回憶,當天下著滂沱大雨,周恩來全身濕透勸毛澤東跟長征隊伍走,雖然想快去快回但是兩人一談就是一夜,中間警衛員進去倒水,兩人見有人來又閉口不談,直到警衛員出去關上門才又繼續。

周恩來究竟如何將毛澤東說動呢?自此成瞭千古之謎。

第二天一早周恩來回瑞金,博古問怎麼樣瞭?周恩來隻說瞭一句話:“他同意跟著走瞭。”

就是這一夜的談話改變瞭中國的命運。

試想一下,毛澤東若不走,留在瞭江西,恐怕就會和留下的一大批黨的領導人瞿秋白等一樣犧牲瞭。

周恩來以這樣的非凡組織凝聚力,為共產黨註入蓬勃的生命力,保留瞭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