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宋慶齡親自給毛澤東送螃蟹,剛一離開,毛澤東:你們拿走吧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中有5秒免費廣告可增加創作收益,感謝各位看官點擊支持原創,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眾所周知,古代無論是中國的帝王還是外國的皇親國戚,他們每天幾乎都是錦衣玉食,山珍海味。

但與他們所不同的是新中國領導人生活相當樸素,吃飯更與普通老百姓並無差別。

在普通人的印象當中毛主席並不喜歡吃那些所謂的魚翅爆肚,更對牛羊雞肉都不感興趣,唯獨愛吃的就是紅燒肉。

但他也不會頓頓吃,反而一個星期隻會吃一頓。

毛主席簡樸的生活習慣讓很多其他的外國領導人都不敢相信,日常生活中他餐桌上平時隻有一個葷菜,兩個素菜,隻有過年或者是請重要的來賓時才會準備的稍微豐富一些。

尤其是在新中國三年的困難時期,毛主席就更是如此,他主動帶頭和全國人民一起吃苦,甚至給自己定下瞭三步要求,不吃肉,不吃蛋,吃糧更不會超過定量。

也就是因為長期缺乏營養,導致中國人民領袖毛主席和其他普通的百姓一樣得瞭浮腫病。

那麼一個國傢領導人為什麼要如此樸素?今天就讓我們看看在那三年困難時期毛主席是怎樣度過的。

困難時期毛澤東縮減飲食量

1960年到1962年是我國歷史上被稱為三年困難的一段時期,在這一時期全國人民生活的都相當困苦。

據統計,1960年糧食的產量已經跌落到瞭九年前的水平,就連生產的棉花也跌落到1951年,油物料等更是跌落到1949年剛剛建國時的水平。

那些輕工業生產量也急劇下降,當時黨和人民面臨著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以及困難,大部分的地區因為營養不足,食物攝入量不夠,使得百姓普遍的發生瞭浮腫的病癥。

饑餓在全國蔓延開來,很多省份農村人口的死亡數量都在急劇增加。

為瞭度過這一共同的難關,中央人民政府不得不將每個國民的口糧定量減到最低限。

全體共產黨員,國傢幹部領袖們都要以身作則“低標準,瓜菜代”。

當政策一出臺,中南海裡的機關幹部們就開始重新定量。

當時的毛主席身高體胖,自己報的糧食定量是每個月26斤,劉少奇報的是幹部當中最低的,隻有18斤,周恩來也報瞭24斤。

當這樣的數據傳到各黨支部和小組之後,每個人都認為領袖報的數量都比較低,他們也應該和絕大部分的男性幹部一樣定在28斤。

但是領導們堅持說自己已經夠瞭,不要變動。就這樣才按照他們報的數量給他們發糧票。

也就是在毛主席的帶領下,整個中南海都開啟瞭節儉之風,每個人都勒緊瞭褲腰帶,把自己的糧食定量減到最低。

但這也造成瞭不可磨滅的負影響,那就是全民饑餓感和營養不良越來越嚴重。

食堂的大師傅也會在這時候想盡一切辦法幫助群眾渡過難關,他們采集一切其他可以食用的植物和糧食摻和在一起,讓大傢可以填飽肚子。

毛主席也經常吃不飽,但是一想起群眾和自己面臨同樣的困境,他就夜不能寐,食不下咽。

1961年,毛主席的桌上放著各地的來電,特別是安徽、山東各專區都報來瞭陸續死亡的人數,可以說饑餓正在中國大地上席卷,它們沒有目標、沒有方向,隻是在不停的席卷著各著各城區的人民。

民族的生存也在饑餓的情況下變得岌岌可危。

毛主席拒絕宋慶齡好意

困難的時期還不知道有多長時間能結束,毛主席異常焦慮,就算休息也是躺在那種簡樸的木板床上,身上搭一條補瞭又補的毛巾被,深夜他依然會靠在靠枕上看文件。

身邊的衛士也相當心疼毛主席,半年多來,他發現毛主席的頭發也在一根一根悄悄變白,腳背和小腿的肌肉都失去瞭彈性,按下去就是一個深坑,久久不能恢復,這也就是當時老百姓普遍得的浮腫病。

那時毛主席已經將近六七個月沒有吃過一口肉瞭,甚至在20多天都不曾吃過一粒糧食。

據他身邊的衛士透露,毛主席日常吃一盤子馬齒莧野菜。有的時候如果沒有野菜就會炒一天菠菜,一天也就這一頓,然後他就會廢寢忘食的進行工作。

很多次周總理都來勸告他,請求他吃一口豬肉,就算不是為自己吃,也是為全黨全國人民吃一口,但是卻遭到瞭毛主席的拒絕。

毛主席反問周恩來,你不是也不吃嗎?大傢都不吃,所以我也不吃。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一次毛主席一個星期沒有吃過米飯,七個月沒有吃過肉,更沒有喝過一口茶,也就是在他的以身作則下,大部分的領袖都跟著毛主席不吃肉瞭。

為瞭使毛主席能夠增加營養,中南海裡負責為首長提供餐食的部門領導也費勁心思,肉蛋奶這些毛主席是絕對不會吃的,但是他卻不會拒絕吃野菜野食。

所以他們會為瞭給毛主席,偶爾弄兩隻麻雀或者是在中南海裡面撈一些小魚小蝦。

但是這也隻能間隔一段時間搞一次,不能一次量太大,否則毛主席看瞭也是不會吃的。

這樣的消息很快在大街小巷流傳,宋慶齡也因此得知。

眾所周知,當時很多中外的名人都喜歡吃大閘蟹,尤其是宋慶齡,她吃大閘蟹的時候特別講究,在她保存的物件當中就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吃螃蟹的工具,據說還是孫中山先生曾使用過的。

因為自己特別喜歡吃螃蟹,所以宋慶齡也經常將螃蟹送給朋友們,尤其是在困難時期,宋慶齡聽說瞭毛主席與民共苦,拒絕葷腥食物之後。

為瞭改善夥食,宋慶齡特意送瞭大閘蟹給毛澤東,希望能為他增加一些營養。

除此之外,宋慶齡還請傢裡的廚師到東華門的特供點去買大閘蟹,然後分給劉少奇,周恩來等人。

有一次宋慶齡專門從上海趕來,親自拿瞭一網兜的螃蟹看望毛主席,因為毛主席一直對宋慶齡保持著特殊的尊敬感,所以便收下瞭螃蟹。

隻不過在大傢高興之餘,毛主席卻在宋慶齡走瞭之後直接將螃蟹轉送給瞭身邊的警衛戰士,讓他們拿去改善夥食。

其實作為黨和國傢的領導人,毛主席每年都要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少禮品,其中不乏一些珍貴的東西,比如說有我們熟知的人參、鹿茸、熊掌、靈芝這些高貴而又罕見的補品。

每當毛主席遇到這些送禮的情況,他的解決辦法總是會讓大傢吃驚,因為他會把這些禮品登記造冊,然後全部交公。

比如說1964年印尼的華僑代表著曾經給毛主席一次性送來的31.5kg的高級燕窩,但毛主席都沒有看,直接交代工作人員將燕窩送到瞭人民大會堂去招待外賓。

毛主席將自己的節儉貫徹到瞭終生,就連他的生活管理員都曾經說過,毛主席日常吃飯就用瞭一雙毛竹的筷子,還有一張簡陋的餐桌,幾乎每次吃飯都吱吱作響。

毛主席曾經說過,我們所有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不是為瞭吃世界,而是為瞭改造世界,這才是人,人和其他動物的區別就在這裡。

所以這也可以很清楚的解釋,為什麼毛主席在吃穿用度上都絲毫不講究。

就是他作為領導人節儉的做法和氣度帶領著我們整個國傢轉危為安,走向瞭富裕的生活。

困難時期轉危為安

1959年到1961年,我國遭遇瞭嚴重經濟困難,為瞭戰勝困難。

1961年的1月份,黨的八屆九中全會批準瞭“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

我們開始按照現有的情況調整國民經濟各方面的比例關系,調整農、輕、重之間的比例關系,壓縮基本的建設規模,節儉財政支出,穩定市場的物價,提高產品質量。

國傢采取瞭多種緊急救援的手段,比如我們剛剛所提到的全國實行“低標準,瓜菜代”,進行大規模的糧食調節運輸工作,搞季節性的調劑,隻不過這些方法都沒有從根本上緩解糧食缺少的緊張局面。

尤其是在1960年之後,大中城市的蔬菜瓜果基本上都面臨著脫銷的風險,而且各級政府也不能爭取足夠多的糧食供應居民們的口糧,饑餓也慢慢的從農村向城市蔓延。

在這個時候,進口糧食就成為必須要進行的方式。

除此之外,我國也接受瞭很多國傢以及政府的幫助,比如說我國在1961年接受瞭內蒙的國際無償糧食援助。

這是在三年經濟困難時期我國唯一接受的外國的無償援助。

小麥1萬噸,面粉6千噸、牛羊肉1千。現在看來看來可能並沒有多少,但在當時可是雪中送炭的糧食。

中國當時想以貿易支付的方式償還,但是遭到瞭拒絕,蒙古表示因為中國過去無償的援助過他們,這也算是他們的報答。

好在後來隨著經濟調整方針的貫徹,我國的經濟逐漸有瞭新的起色,並且逐步開始恢復。

當時數千萬中華兒女也並沒有因為當時的經濟困難而放棄,他們在組織的統一領導下團結一致,共度難關,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認真工作,投入瞭120分的熱情進行建設生產。

也就是因為黨,政府,人民之間的團結協作,使得我國人民終於度過那段艱難的歲月。

學習時報2019年12月06日《毛澤東飲食二三事》

文摘報2018年12月01日 05 版《宋慶齡也愛大閘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