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臺灣省後,解放軍在臺灣島的軍事力量,應該怎麼配置?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華夏民族的固有領土,然而,由於歷史的原因,卻始終孤懸海外。

於是統一便成瞭兩岸百姓始終期盼的歷史時刻。

盡管近些年來,島內的“臺獨”勢力不斷依仗著外部力量的幹涉,想要“倚美謀獨”,但終究隻是徒勞。

隨著我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的下水,我國整體軍事力量進一步增強。

太平洋再也不是美國人的後花園,美日等國傢再想幹涉我國臺海事宜,也得好好地掂量掂量。

很快我國將會擁有第四艘、第五艘航母,不僅會上電磁彈射,噸位也將會超過福建艦的“八萬餘噸”,甚至還有可能是核動力。

同時,我國的055大驅也會進一步建造,網傳的055B型驅逐艦也將呼之欲出。屆時,我國將會成為整個亞太地區,甚至是太平洋地區最強大的軍事力量。

至於臺灣問題,是武統還是和平統一,選擇權隻在我國。美日等外部力量將無力多言。

那麼既然臺灣將在不久的未來得以解放已成定局,那麼將來臺灣解放之後,解放軍將會如何在臺灣進行部署呢?

會不會有“福州戰區”?

首先,在解放軍解放臺灣之後我國軍隊可能會迎來更名。

解放軍之所以叫做解放軍,就是因為臺灣一直孤懸海外,尚未完成解放和統一。

但是無論是以“武統”為方式的“解放”還是和平統一的方式實行一國兩制,待到祖國真的完成瞭統一之後,那麼我國的軍隊再冠以“解放軍”就有點不合時宜瞭。

畢竟我們並沒有幹預他國內政的打算,自然不需要去“解放”中國以外的地方。

所以到時候,我們國傢的軍隊很有可能會更名為“國防軍”,又或者其他。

如果我們改名為“國防軍”的話,那麼大概率會維持現有的戰區的劃分方式,而臺灣將有可能被並入到東部戰區的轄區之內,而不是單獨設立“福州戰區”。

而另外一種可能就是部隊再次進行機構的整合劃分,形成類似於美國那種劃分方式。

隨著臺海的統一,我國的戰略防禦陣線也將會向外推延。

我國的軍隊將會根據需要分為類似於美國那種一部分軍隊用於國土防禦,一部分軍隊用於國土外用兵。

當然,由於這種情況涉及部隊高層的軍改,在沒有實現臺海的統一,並且中央軍委沒有明確表態之前做假設完全沒有意義。

因此在這裡不作討論,至於如何駐防臺灣,也隻能是繼續按照解放軍現有的五大戰區的“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方式來部署軍力。

臺海的和平統一,那麼臺灣島就必須劃入到我國的國防整體來進行考慮。

五大戰區的設立,本就是為瞭應對來自我國不同方面的威脅而作出的部署。

因此單設“福州軍區”意義不大,並且權責與東部戰區重疊。

因此如果我國沒有對外用兵的打算,依舊是以捍衛領土、領海、確保我國的權益作為目標的話,完全沒必要打破現有五大戰區的體制。

當然,隨著防區的擴大,東部戰區或許將會迎來一次大規模地擴編。各種軍事力量的外延也會向著臺海外圍進行擴大。

那麼一旦東部戰區的防區擴大,在實際佈防的過程中會是怎麼一種操作呢?以下隻作為一種猜想。

小而精的“集團軍”用於確保臺島與大陸的軍事聯系

首先在臺灣統一之後,臺海的跨海大橋將會在很短的時間內修建完成,並且實現高速路和高鐵、普鐵的通車。

一旦跨海大橋修建完成之後,臺灣島與大陸之間便可以暢通地運送軍事物資,保證中國軍隊在臺灣的建設。

而跨海大橋就成為瞭大陸與臺灣之間的軍事後勤的節點,一旦到戰時,其戰略意義就類似於當年抗美援朝時候的鴨綠江大橋一樣。

因此,我軍一定會派出大量的防禦部隊在海峽兩岸以及海上對大橋進行駐防。

這支部隊必須有對空,對陸以及對海的作戰能力,因此至少是集團軍級別的單位。

並且這個集團軍也要根據實際的駐防需要進行調整,屬於小而精的哪種類型。

首先這個集團軍至少要有兩到三個的重裝合成旅,能夠在臺海的通道兩端執行防禦任務。

同時還應配備至少一個航空旅,同時需要有海軍力量的支持。

至少是一艘055級別的大驅,2—4艘054級別的護衛艦,兩艘以上的075兩棲攻擊艦,以及5艘以上的常規動力潛艇。

這部分的海軍,平時主要可以停靠在基隆港與高雄港,也可以停靠在福建的三都澳軍港,主要作用在於對臺支援作戰,以及平時確保臺灣海峽安全而進行警戒巡邏。

當然,以上還僅僅是用於確保臺灣島與大陸之間通道的完全所做出的部署。

臺灣本身就是一個軍事戰略的要地,有瞭臺灣,我們的戰略防線就能夠前移。

那麼我軍就應該充分利用好臺灣的戰略優勢,對美、日、韓、澳、菲等國傢進行戰略防禦,同時還應該確保我國在南海海洋貿易的航道安全。

駐防臺灣,以確保我軍戰略防禦的外沿及維護我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權益

如何充分利用臺灣島的優勢,推進防禦陣線呢?

首先我們可以在南投、蓮花兩個縣建立起各種型號的波段雷達監測系統,覆蓋范圍要能夠將日、韓、澳、菲以及美國的夏威夷海域都覆蓋到其中。

同時火箭軍在南投地區進行駐防,也就是臺灣中部山脈的西側,部署用於戰略威懾的機動導彈車,以及修建常備的戰略導彈“待機庫”。

另外,在臺島東側建立起岸基防空部隊,防止從太平洋地區侵入我國領空的飛機與導彈等威脅。

並形成監測節點,與我國內陸的監測網絡實現數據鏈共通,嚴防敵對國傢對我國使用遠程戰略導彈。

同時島內需要常駐3個以上的重裝合成旅。

其中三個駐守宜蘭、蓮花、臺東,用於應對臺島東部可能出現的威脅。尤其是宜蘭平地區要註意防范。

另外兩支合成旅中的其中一支分別駐防在從新北沿臺島中部山脈西部南下的各個縣市,一直到屏東縣。

平時在這些市縣駐訓,也可用於與宜蘭、花蓮、臺東等三地的合成旅進行輪換。

空軍力量方面,我軍可以在高雄以及臺中、南投等地各設立一個空軍基地,整體駐防的空軍力量為一個空軍大隊,平時分屬三個空軍基地進行戰備巡邏與值班,如果戰時可根據需要進行增加。

同時空軍的電子對抗、氣象等多兵種至少要有一個大隊的力量沿臺灣中部山脈部署。

港口建設

最後,是海軍的部署。一旦臺海統一,那麼我們將會得到高雄港、基隆港、臺中港、臺北港以及桃園國際機場等五大港口。

作為臺灣最大的港口,高雄以其深水良港和便捷的地理位置,屆時高雄將會被建設成為軍民兩用的港口。

方便我國應對南海地區的突發情況,主要駐紮解放軍包括055在內的各型號大型水面作戰艦船。

但是由於南海地區所面對的主要是保衛航道以及海洋維權等方面的任務,因此主要停靠的都是除航母外的各型艦船。

而基隆港作為臺灣的北大門,需要承擔警戒日美韓等威脅的重任,需要建設成為中國航母的停靠基地,至少能夠容納下1—2艘航母,並且要有大型船塢,以保證我國的航母以及各型大型水面戰艦在戰備輪班的時候能夠靠港維修、維護。

而臺中港、臺北港以及桃園國際機場則保持原有的功能不變,不作為重點建設的軍港,以確保臺灣島內的海洋貿易的正常進行,不再增加港口調度負擔。

隻是臺中港需要建設能夠容納我軍大型滾裝船的備用港口,以確保戰時,解放軍能夠快速通過海運支援臺島。

除去以上港口外,我國還應在宜蘭、花蓮、臺東等地區建設數個深港,以方便我國的戰略核潛艇出海。

最後還需要在臺灣進行部署的,就是武警部隊。

由於臺灣統一之後,必然需要臺灣交出軍事指揮權,隻保留維護地方治安的警察部隊。

但是隻保留警察部隊顯然是不能維持正常的治安需要的,所以至少要有一個武警總隊駐紮在臺灣。

同時為瞭配合海軍的行動,海警力量也應該交由大陸進行統一管理。

以上,就是臺海統一之後我軍需要在臺灣駐防的軍事力量。

雖然隻是一種設想,但是也結合瞭臺灣島的一些地緣政治因素的考量。

事實上,為瞭應對來自太平洋方面的威脅,臺灣地區所部署的軍事力量應該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