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精準控制花開的時間”

“這是您的科學種地示范樣板間?”

“是的,根據我新研究的方法,一畝地所需肥料由10斤減少到7斤,灌溉時間縮短到3分鐘,既高效又環保。”

在雲南省開遠市羊街鄉古城村的一座大棚內,記者見到瞭正在玫瑰棚裡忙碌的村民趙大哥。趙大哥承包瞭30畝土地,共投資170萬,歷經3年摸索,規模逐漸擴大。專註養花的他,津津樂道的是自己大棚內的高科技。

趙大哥的鮮花種植大棚。秦淼攝

從個體農戶到科技先鋒:花農的綠色實踐

雲貴高原上,陽光經透明的棚膜灑落,照亮瞭生機勃勃的多頭玫瑰。大棚內裝有溫控系統,空氣濕潤清新,為鮮花生長創造瞭良好環境。

“以前是眼睛看天、腳踩泥土,種花跟著感覺走。”村民趙大哥笑著說,“用上智能溫控系統和滴灌設備後,管理科學多瞭。”

記者看到,花田裡裝有先進的溫控系統,它能自動調整溫度和濕度,確保花卉在最適宜的環境中生長。

此外,棚膜下方看似簡單的管道和滴頭,卻是現代農業技術的結晶。“我們通過精準灌溉,有效控制每滴水的流向和量,減少水資源浪費,保證花卉的最佳生長狀態。”趙大哥解釋道。

趙大哥介紹大棚內的溫控設備。秦淼攝

“大棚內還有哪些高科技?”

“看這個,全智能一體化控制天窗,它借助傳感器,頂棚自動開合控制光照強度、溫度與濕度。”趙大哥指瞭指一個白色儀器。

花卉種植對光照、溫度、濕度有嚴格要求,是否能根據天氣情況變化及時調整,是花卉產品能否達到高品質的關鍵。

“這是什麼裝置?”在種植花卉的支架上,記者看到瞭一些均勻分佈的黑色噴頭。

“霧化噴霧設備,能將水以微小的水滴形式噴灑到大棚內的空氣中。”

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增加空氣中的濕度,並通過蒸發過程降低環境溫度。同時可以配合農藥或生物控制劑使用,有助於防治病蟲害,保證鮮花的健康和產量。

在與記者交流時,趙大哥多次強調“種花需要有‘可持續’發展理念,絕不能貪圖一時的利益”。

“花卉種植講究‘精細活’,曾有農戶為追求產量,大量施肥造成土壤酸化、板結等問題。”羊街農服中心副主任苗莎說,“現在,我們這裡的養花人普遍都有環保意識,通過提高科技水平,精打細算,不僅提高瞭花卉品質,還能節約人工、降低成本,地裡這筆‘低碳賬’大傢都有數。”

從種植到銷售:企業的綠色產業鏈轉型

如果說,普通農戶已行走在精細化種植管理道路上,對大規模種植的企業來講,管理含“綠”量則更高。在雲南省開遠市羊街鄉古城村的知花小鎮,記者走訪瞭園區內一傢花卉種植企業。

“歡迎來到我們的花卉大棚!”企業工作人員說。

走進大棚,撲面而來的不僅是鮮花的香氣,還有一股濃濃的科技氣息。

“在精細化管理下,我們能精準控制開花時間。”企業工作人員自信滿滿地向記者介紹。

利用大數據算法,計算機可對棚內環境進行高精度控制,以自動化和智能化讓更低的能耗、更省的肥料,實現花卉現代工業化種植。

“不同品種或處於不同生長期的花卉,所需生長條件不同,智能化種植模式可以讓同一個大棚裡控制不同區域的溫濕度等條件,大大提升鮮花質量和產量,一年能夠生產鮮花8-9季。”工作人員說。

記者看見,棚內花卉色彩斑斕,品種不一,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灼灼其華,格外嬌艷。

“我們的目標是實現全產業鏈條的綠色發展。”工作人員說,“從種植到銷售,每個環節都有科技支撐,通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你看這裡。”工作人員俯下身子,指著花卉種植底座說,“我們所有種植設施都采用數字循環系統,自動化程度高,低碳節能又環保。”

大棚內建立瞭水回收和循環利用系統,流到地面上的水會排流到備用水池,將排水經過處理後再利用,通過管子接到土裡面進行二次利用,減少對水的需求。

“65%水直接被吸收利用掉,排出去35%的水再進行回收利用,最終損耗率僅為5%,通過水回收和循環利用系統我們能節約30%的水。”工作人員說。

園區內花卉種植企業的水回收和循環利用系統。秦淼攝

記者走訪的現場,是雲南省從花卉產業大省向花卉產業強省邁進的微觀場景。

2023年,雲南省花卉種植面積195萬畝,鮮切花產量將近190億枝,全產業鏈產值超1200億元,鮮切花產量位居全世界第一。數據顯示,今年1-7月,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海關監管驗放出口鮮切花4644噸,貨值1.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7.3%、28.4%。

以綠色發展為引領、科技創新為驅動、設施裝備為支撐、品牌建設為抓手、富民增收為目標,雲南的花卉產業疾馳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在我國“雙碳”戰略引領下,雲南省花卉產業轉型,也成為低碳農業發展的一抹新“綠”。

剛剛采摘完送到包裝車間的鮮花。秦淼攝

“現在是淡季,有時間陪陪孩子。馬上又該忙瞭,我們雲南的優勢是冬季花,品相好的玫瑰,一朵就能賣到八九元,期望著今年有個好收成。”趙大哥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