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1月,以王洪文為首的造反派,篡奪瞭上海市的黨政大權,刮起所謂的“一月革命”風暴,隨即成立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全國性的奪權浪潮由此開始,當時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絕大部分幹部都被打倒,最主要的兩個人是上海市委第一書記陳丕顯與上海市市長曹荻秋。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曹荻秋的故事。
曹荻秋是四川資陽人,生於1909年,上世紀二十年代,革命成為時代潮流,工農運動蓬勃開展起來,此外,學生運動也搞得風生水起,正在成都師范大學讀書的曹荻秋成為學生運動的骨幹,當時曹荻秋領導師大的“擇師運動”,抵制反動校長的就職。
1929年,曹荻秋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當時國民黨實行白色恐怖政策,大肆迫害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面對蔣介石倒行逆施的行為,我黨不斷進行鬥爭,時任廣漢特委書記的曹荻秋領導發動廣漢起義,並成立廣漢蘇維埃政府,起義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26軍第1路,曹荻秋擔任第二縱隊政治委員。
隨後,曹荻秋輾轉於武漢和上海,在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委領導的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任秘書。
“九一八”事變後,全國湧現出許多救國團體,上海就有一個“上海反日救國聯合會”,曹荻秋參加瞭這個團體的工作,並帶領上海學生到南京進行請願活動,卻在1932年因叛徒出賣被逮捕,隨即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關押在上海提籃橋監獄。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在中共的營救下,曹荻秋終於被釋放,中原局成立後,曹荻秋隨劉少奇到豫皖蘇邊區,參加中共豫皖蘇邊區黨委工作,擔任中共皖北特委書記。
當時,日偽軍不斷進行“掃蕩”,曹荻秋深入群眾,與人民患難與共,不僅領導蘇北人民取得瞭反“掃蕩”的勝利,還為建立江淮解放區作出瞭重大貢獻,解放戰爭時期,曹荻秋任蘇北區黨委書記與蘇北軍區政治委員。
淮海戰役爆發後,華中支前司令部成立,曹荻秋擔任政治委員,他積極發動群眾支援前線,為淮海戰役的勝利以及上海的解放作出重大貢獻。
上海解放後,二野司令部決定成立隨軍南下的西南服務團,曹荻秋擔任團長,他隨軍來到大西南,參與瞭重慶市的解放與接管工作,並擔任重慶市委第三書記,此後,曹荻秋又擔任瞭重慶市委書記、市長與四川省委第三書記等職務。
1955年11月,曹荻秋奉調上海,在隨後的上海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增選為上海市副市長,隨後,曹荻秋又當選為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與常務副市長等職務,於1965年以全票當選為上海市市長,成為繼陳毅和柯慶施之後的第三任上海市市長。
1966年,一場聲勢浩大的政治風暴席卷全國,上海在那場運動中走在瞭前列,湧現出無數的造反組織,他們在王洪文的帶領下,向上海市委與市政府發起瞭沖擊,“一月風暴”後,隨著上海市革命委員會的成立,曹荻秋被打倒,還遭受非法關押。
當時,張春橋和王洪文極力想要將曹荻秋打成“叛徒”,為此不惜捏造材料對其進行誣陷,王洪文說:
“曹荻秋的問題否定瞭,我們就都被否定瞭,張春橋不是要下臺瞭嗎?”
此後,上海多次要求中央對曹荻秋定為“叛徒”,但中央一直沒有定案,1976年3月29日,67歲的曹荻秋含冤而逝,始終沒有等到還他清白的那一天。
1978年6月,經中央批準,上海市委舉行瞭曹荻秋的骨灰安放儀式,為其徹底平反,恢復名譽,還派專機將曹荻秋的骨灰接到北京放入八寶山革命公墓,以告慰這位革命同志的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