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盈利模式到品牌認知,企業進入互聯網的關鍵邏輯不能錯

本文首發於“單仁行”公號,訂閱“單仁行”公號

從企業傢的角度探究商業本質

01

前幾天,我在鄭州講第180屆《視播時代企業全域營銷持續增長系統》課程,我們也叫系統班,期間,我去到瞭我們老學員河南本草世傢學習交流。

老板齊總在鄭州亞細亞工作瞭十多年,後來接過祖輩傢業,成立瞭本草世傢。

這次交流,我們聊瞭很多問題,特別是關於企業進入互聯網的盈利模式和品牌打造的問題。

02

本草世傢目前核心業務是B端的定制化生產,因為他們在傳承中保留瞭很好的配方,加上工藝的不斷改進,一些大品牌就找他們專門做貼劑、膏劑的定制生產,

他們也嘗試過C端的國內零售和國外零售,當然,一開始毛利還不錯,但做到後面始終在千萬左右徘徊,對比B端的量就很少瞭,而且流量費用一直在漲,使得利潤率不斷下滑,慢慢就不太重視瞭。

當然,為什麼這次又想到會重啟C端的零售呢?

齊總跟我說瞭兩個原因,一個是如果在大眾市場總是沒有自己的品牌,我一直靠別人給我做定制、做代工,未來生意能不能持續下去呢?

第二個原因就是從疫情之後,大健康領域就一直受到關註,他們就發現在自己的下遊當中,有人在他們這個品類裡通過C端銷售賣瞭幾十個億。

那我比這些人更有資源和經驗,還有更好的工藝,我是不是可以比他們做的更好呢?假如在C端做火瞭,我是不是還可以反過來帶動我的B端呢?

我跟齊總說,我們一個個問題去交流,慢慢把中間的邏輯和思路揉開掰碎瞭,看看能不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我想先問一下我們目前的客單價,以及現在做C端的獲客成本和盈利情況。

齊總告訴我,C端的平均客單價在30塊錢左右,獲客成本大概占到40%,現在還沒有盈利,主要就是虧在人工和運費上。

我跟齊總說,這樣的情況在很多找到單仁牛商的學員裡都有,大傢的問題都是一樣的。

很多時候,我們企業對電商的邏輯和模式問題,更多是在用我們的直覺和經驗在做判斷,特別是B端企業,我們會想,我既然要去到線上銷售瞭,那我幹嘛不順便自己弄一個店鋪去賣呢?我直接賣給終端用戶不行嗎?

但是,當他們去嘗試這麼做的時候,往往會遇到一個增長的瓶頸,我始終到瞭一個量級突破不瞭,我這個店鋪很難把量做到特別大。

特別是我從一個白牌要去到大眾市場賣成一個品牌,我就要冒著我的獲客成本高於我的客單價,甚至高於毛利的風險去不斷引流進來,用真金白銀給平臺去把流量拉回來。

所以,我們身邊能夠在C端做好的企業,沒有一個是靠著一個店鋪在線上做零售能做起來的。

那怎麼辦呢?

如果多開店,多打廣告當然好啊,但問題是企業能不能承擔這樣的成本呢?

如果承擔不瞭,我們就要好好去思考我們的模式是不是有問題。

03

對於很多企業來說,進入到互聯網,選擇在線上做生意是一種創新,但創新不是從無到有,不是說我做瞭網絡營銷,就要把過去傳統的模式一下子否定瞭,而應該是推陳出新,整合連接。

我們可以想一個問題,在線下生意當中,我們如果有一個產品很不錯,但客單價比較低,我想把它快速鋪開,把它打成爆款,拉升交易量,我是會自己一個個開店,還是會借助於大量的商超,經銷商網絡去做分銷呢?

毫無疑問,肯定是借助於分銷。

這樣的邏輯在線上也是相通的。

在線上平臺上,這些分銷商就是借助於天貓分銷、京東分銷、拼多多分銷的功能,包括在短視頻直播平臺,這些分銷商就是無數個帶貨主播的賬號,比如說抖音的精選聯盟,裡面有600萬傢帶貨賬號去參與分銷。

他們手裡面有店鋪,有流量,他們希望借助於品牌和產品,特別是品類和賬號用戶的標簽相同的時候,他們就可以用自己的流量去幫助品牌商去變現。

對這些分銷商來說,首先品類和用戶需求相同的時候,他們就節省瞭自己的流量成本,第二能夠提升店鋪營收,第三是他們是虛擬分銷,不需要庫存、壓貨、發貨這些麻煩的運營動作,他們就隻管賣,然後拿傭金。

那我們作為品牌商需要幹什麼呢?

首先,對分銷商來說,他們會有很多產品在他的店鋪當中,如果要想把貨賣好,我們作為品牌商就要知道如何針對C端去做營銷。

我需要告訴他,這個產品的優勢在哪裡?針對誰的?解決什麼問題的?我和別人的優勢在哪裡?

其次,在考慮分銷的時候,我是不是一開始就去做分銷?

當然不是,因為人傢都不知道你賣不賣的出去,不敢給你分銷。

我們一開始應該去打磨自己的零售轉化模式,也就是我們先要自己去線上做零售,而且要去計算整個成本,不斷打磨轉化模式,就像本草世傢一樣,當他們能夠提高轉化率,把流量的費用比優化到30%以內的時候,好瞭,這個時候就不虧錢瞭。

同時,這個時候再去給到分銷商30%的傭金,同時把這一套轉化模式,包括話術、素材、詳情頁、物料這些被驗證過的模式給到他們。

那其實就等於對企業來說,不管是自己做零售,還是去分銷,我們的成本都是一樣的,但分銷的規模和速度遠比自己累死累活幹零售要快的多。

借助於這樣的虛擬分銷,不斷去優化我們的轉化模式,隻要抓取幾萬傢分銷店鋪就會產生龐大的規模效應。

04

隨後,我又對齊總關於品牌的問題,給瞭我的想法。

我們很多企業經常會有一個執念,我必須要到終端的消費市場,有一個品牌獲得大眾認可,特別是在C端市場裡有非常高的知名度,我才叫品牌。

假如我是B端企業,我給別人做代工、做定制、做零部件、做服務,即使我在同行有知名度,那也不算什麼品牌。

其實,品牌有三個重要的維度。

第一個維度,品牌是要在目標市場裡具備知名度。

英偉達在全世界想要做AI大模型公司當中,有著極高的知名度,包括像英偉達後面的臺積電,在3C電子的品牌當中,同樣具備很高的知名度。

博世、寧德時代在所有的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電池當中也具備很高的知名度。

但沒有人會覺得他們不成功,他們不是一個頂級的品牌。

第二個緯度,品牌塑造一定要拉高聲調,形成目標市場的首選。

如果對終端企業來說,我買你的品牌更放心。更加能夠彰顯自己的產品質量,或者是彰顯自己的品位。

就像國內手機廠商會指明自己的芯片來自高通,自己的相機來自於徠卡,這就是一種質量的保證。

如果品牌可以塑造到這樣的程度,成為目標市場的首選,那這就是一個好品牌,不管它是在C端,還是在B端市場。

第三個緯度,品牌一定要有溢價。

所謂的溢價,就是比其他的同行相比有更高的價格。

溢價怎麼來的呢?

對任何的服務商、定制商來說,做品牌其實就是要嚴格控制產品的設計、生產和產出的標準體系和管控體系,同時把服務的質量做好,逐漸形成一個標簽。

這個標簽讓我們能夠在顧客心目當中有知名度,讓顧客願意付出更高的價格。

這些就是品牌的重要概念。

我們把上面講的這些聯系起來,對今天的中小企業來說,我不一定是要去追求大而全的大眾市場,冒著極高的風險讓自己變得所謂傢喻戶曉。

如果我們今天要傳播的是10億人群,那麼品牌需要投入的成本會非常昂貴。

但其實如果真的懂得品牌內在的含義,隻要我在某個環節,某個細分領域牢牢樹立自己的形象,卡住這個位置,高舉我的旗幟,我一定不會擔心沒有生意可做。

就像本草世傢有很好的配方研發的技術,有很強的定制化生產能力,我能夠做到很好的品質,那我們就在這個領域(定制)紮下去,做出一公分的寬度、一公裡的深度,形成自己獨特的周期性和即時性的解決方案。

當我們持續用短視頻直播,用互聯網推廣的方式,讓我的目標用戶都知道這些優勢點,在他們心裡形成一個品牌的符號和印象,其實真的不用擔心生意會不好,也不用擔心別人會不會拋棄我瞭。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