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情局局長爆料:俄烏沖突有動用核武器風險!真相卻沒那麼簡單!

【軍武次位面】作者:天狼

近日,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伯恩斯在一次公開講話中提到,2022年俄烏沖突期間,俄羅斯使用核武器的風險一度真實存在。雖然西方媒體頻繁渲染俄羅斯可能動用核武器的威脅,但事實上,俄羅斯在當前的戰場態勢下,並沒有使用核武器的必要,尤其是戰術核武器。我們可以從俄羅斯的核學說、軍事態勢、國際局勢等方面來分析,為什麼俄羅斯不會輕易動用核武器。

▲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伯恩斯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戰術核武器的定義和用途。戰術核武器並非指當量較小的核武器,而是指用於戰術目的、支援前線作戰的核武器。與戰略核武器不同,戰略核武器用於打擊對方的政治、經濟中心或工業區,目的是摧毀敵方的社會結構和戰爭潛力,從而達成戰略目的;而戰術核武器則用於壓制敵方的防線、打擊敵方的重兵集團,主要服務於前線的戰術目標。

蘇聯和俄羅斯的軍事傳統中,戰術核武器的使用有嚴格的條件限制。在蘇聯時代,蘇軍在前線遭遇敵方重兵集團的進攻或己方防線被突破時,指揮官有權使用戰術核武器進行反擊。然而,隨著核武器的威力和國際局勢的復雜性增加,俄羅斯對於戰術核武器的使用條件變得更加嚴苛。

如今,俄羅斯核學說明確規定,隻有在國傢面臨滅亡或遭遇重大軍事失敗且無法挽回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動用戰術核武器。這意味著俄羅斯必須面對極為嚴峻的軍事局面,例如前線部隊被大規模圍殲、戰略要地失守,才可能考慮使用核武器。而目前的俄烏戰場,並沒有達到這一程度。

▲俄羅斯相較於蘇聯時期對核武器的使用條件十分嚴苛

俄烏沖突爆發至今,俄軍雖然經歷瞭一些挫折,如2022年秋天的哈爾科夫敗退,但總體而言,俄羅斯並沒有遭遇重大軍事失敗。在哈爾科夫戰役中,俄軍並未被大規模圍殲,大部分部隊成功撤退,戰術失敗並未演變成戰略失敗。隨後,俄軍通過重新集結部隊,穩固瞭戰線,並通過巴赫穆特戰役等行動進一步扭轉瞭局勢。這種情況下,俄羅斯並不需要動用核武器。

俄烏沖突的本質是局部戰爭,盡管戰鬥激烈,但並未演變成威脅俄羅斯生存的全面戰爭。目前烏克蘭軍隊雖然成功攻入瞭俄羅斯本土庫爾斯克地區,但烏克蘭的軍事實力難以與俄羅斯的常規武裝力量相比,即使是西方援助的先進武器,也難以改變烏克蘭在常規戰爭中的劣勢,更難以對俄羅斯的整體國土安全構成直接威脅,而俄軍在整體戰局中已經處於全面優勢。正因為如此,俄羅斯沒有必要動用戰術核武器來應對烏克蘭軍隊的進攻。

▲每年紅場閱兵壓軸出場的洲際彈道導彈

盡管伯恩斯提到北約不應被俄羅斯的核威脅嚇倒,但實際上,俄羅斯的核威脅更多是一種戰略威懾手段。俄羅斯高層頻繁提到核武器,更多是為瞭對北約進行警告,而非真正打算在烏克蘭戰場使用核武器。俄羅斯清楚,一旦動用核武器,將引發西方的全面制裁和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這將使其陷入更大的孤立和危機。

北約雖然對俄羅斯的軍事行動有所介入,但一直保持“援助烏克蘭而不直接參戰”的原則。北約領導層明白,直接參戰可能會導致俄北對抗升級,甚至引發核沖突。因此,北約在烏克蘭問題上盡量避免讓局勢失控,從而減少俄羅斯動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理論上可以搭載戰術核彈頭的“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

俄羅斯的戰術核武器學說強調,隻有在前線遭遇大規模且不可挽回的軍事失敗時,才會考慮使用核武器。這種情況下,至少需要俄軍的一個或多個重兵集團被烏克蘭軍隊圍殲,或者俄羅斯的核心國土面臨重大威脅。以當前的戰場態勢來看,烏克蘭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略目標並不需要依賴核武器來實現。其主要目標是保持對烏克蘭東部和南部的控制,確保對其國傢安全的戰略緩沖區。核武器作為一種極端的威懾手段,俄羅斯更傾向於將其用作“最後的手段”來防止北約的直接軍事幹預。隻要沖突保持在俄烏之間,俄羅斯沒有理由通過動用核武器冒著全球核戰爭的風險去解決一個局部沖突。

▲核武器更多情況下隻作為一種威懾手段

中情局局長威廉·伯恩斯雖然提到俄烏沖突中的核風險,但在當前的局勢下,俄羅斯完全沒有必要使用核武器。俄羅斯的核學說明確限制瞭核武器的使用條件,而在烏克蘭戰場,俄軍並沒有遭遇重大軍事失敗。俄羅斯更傾向於通過常規軍事力量和外交手段來實現其戰略目標,核武器在目前的局勢中隻是威懾手段,而非實際的作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