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宣佈大規模采購無人機、建立無人機中隊,對解放軍威脅大嗎?

【軍武次位面】作者:天狼

近日,臺陸軍宣佈從2024年起開始大規模采購各類無人機,計劃通過這些無人機執行監偵、滲透、城鎮防衛等作戰任務,力圖強化“不對稱作戰”能力。然而,這樣的計劃能否真正對解放軍構成威脅?

▲臺軍展示的“紅雀”無人機

根據臺陸軍的最新防務預算案,未來幾年內,臺軍將采購多種類型的無人機,包括201架戰術型近程無人機、72架目獲型無人機、320架微型無人機和212架監偵型無人機,此外還會籌購無人機攻擊系統及反無人機設備。這些無人機的主要任務是用於偵察監視、戰場情報搜集、城市巷戰中的監控,以及可能的攻擊任務。

從這些無人機的任務描述來看,臺軍的計劃似乎是想在未來戰爭中借助無人機的數量優勢來補足傳統武器裝備上的不足,特別是在偵察監控和戰場信息獲取方面,臺軍希望無人機能夠發揮“耳目”作用,提高作戰效能。

▲臺灣軍用無人機水平相對落後

然而,盡管臺軍無人機采購計劃看似規模龐大,但實際上仍存在諸多不足。

首先,臺灣軍用無人機的技術水平相對落後。盡管此次采購的無人機被稱為“軍用商規”無人機,但實際上這些無人機很大程度上依賴民用技術。比如,臺軍計劃大量采購的微型和戰術型無人機,極有可能與市場上可見的民用無人機類似,雖然能滿足一定的偵察任務需求,但在復雜的戰場環境中,存活率較低。

其次,臺軍的無人機體系嚴重依賴外部技術,尤其是關鍵零部件的供應。由於臺灣軍工體系薄弱,大型軍用無人機的獨立研發和生產難以實現。臺軍采購的無人機大量使用民用零部件,導致這些無人機的性能和可靠性難以與真正的軍用無人機相比。如果臺海戰事爆發,解放軍有能力通過電子戰手段對無人機通信鏈路進行幹擾,或者直接通過打擊臺軍的C4ISR系統(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和偵察),使其無人機失效。

▲出現在日本附近疑似電子戰型號的解放軍BZK-005型無人機

在現代作戰中,無人機不僅僅是一種偵察工具,它們能夠與其他作戰平臺(如戰鬥機、預警機、艦艇等)實現信息共享,構建一個高度智能化、協同作戰的體系。例如,解放軍的無人機能夠與空警-500預警機進行數據融合,在復雜的戰場環境下實時獲取敵方位置並實施遠程精確打擊。

在臺軍的計劃中,微型無人機和戰術型無人機將成為其主力裝備。然而,微型無人機在復雜地形和多變天氣下難以發揮效用,尤其是面對解放軍先進的反無人機系統時,臺軍的無人機很容易被打擊。相較之下,解放軍不僅擁有大量的無人機,還具備強大的反無人機作戰能力,臺軍的無人機在面對解放軍高度信息化、體系化的作戰模式時,幾乎沒有生存空間,很難發揮決定性作用。

▲臺軍仿制俄烏沖突中“小摩托”的自殺式無人機

臺陸軍無人機中隊的成立,以及無人機的大量采購,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臺軍的偵察和監視能力,但從整體來看,這樣的計劃對解放軍構不成實質威脅。隨著解放軍無人作戰能力的不斷提升,臺軍的無人機即便數量再多,也難以對解放軍形成有效遏制。未來,臺軍如果繼續依賴“以武拒統”戰略,也隻能是揮霍島內老百姓的血汗錢,註定難以改變兩岸軍事力量的懸殊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