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開國少將,1976年決定發動武裝叛亂,中央:剝奪黨籍和軍銜

1976年10月6日,“四人幫”被抓捕之後,華國鋒緊急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上海問題,華國鋒說:

“‘四人幫’在上海拉過警備區的四個領導幹部,號稱有四個‘槍桿子’,隻有周純麟沒有拉過去。先讓馬天水和周純麟來。先做馬天水的工作。”

“四人幫”在上海警備區拉過哪四個領導幹部?

他們分別是上海警備區副司令員張宜愛、上海警備區副政委李彬山、上海警備區副司令員楊新亞與上海警備區警備師師長李仁齋,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排在首位的張宜愛。

張宜愛是安徽六安人,生於1913年,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革命浪潮席卷全國,雖然蔣介石背叛革命,但我黨在毛主席的帶領下走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革命根據地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

當時最大的一塊根據地是中央蘇區,其次是位於湖北、河南、安徽交界的鄂豫皖蘇區,1931年11月,在鄂豫皖蘇區部隊的基礎上,紅四方面軍在湖北黃安七裡坪宣告成立,這一年,18歲的張宜愛報名參加紅軍,成為紅四方面軍的一員。

當時,蔣介石調集重兵對鄂豫皖蘇區進行“圍剿”,由於張國燾的錯誤指揮,紅四方面軍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與此同時,還留下一小部分隊員進行遊擊鬥爭,其中包括張宜愛,紅四方面軍撤離後,重新組建瞭紅二十五軍,張宜愛擔任手槍團副團長。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我黨在南方八省的遊擊部隊奉命改編為新四軍,就這樣,張宜愛又成為新四軍的幹部,在此期間,張宜愛參加瞭反“掃蕩”鬥爭,開辟敵後抗日根據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一定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張宜愛已經成為一名師級幹部,擔任31軍91師副師長,隸屬於第三野戰軍,在此期間,張宜愛打瞭很多硬仗,比如說濟南戰役時,張宜愛是擔任主攻內城任務的13縱37師副師長,當師部指揮所要轉移到內城時,一顆炸彈正好落在指揮所,師長高銳負傷,師政委徐海珊犧牲,張宜愛幸免於難。

新中國成立後,張宜愛又以20軍59師師長的身份率領志願軍入朝作戰,參加瞭朝鮮東海岸反登陸防禦,回國後歷任海軍陸戰師師長、守備11師師長、海軍舟山基地司令員、上海警備區參謀長等職務,並於1961年被晉升為少將,成為開國少將。

到“文革”前夕,張宜愛已經是上海警備區的副司令員,當時上海出現動亂,張宜愛擔負著支左的任務,1967年1月,上海爆發“一月風暴”,隨即成立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張宜愛作為軍隊代表被結合到革委會中,成為17名委員之一,負責上海的農業生產。

1971年,上海召開黨代會,上海警備區有兩個常委名額,除瞭警備區司令員周純麟之外,另一個還沒確定,周純麟推薦上海警備區政委劉耀宗,張春橋和王洪文卻不同意,最終把另一個名額給瞭張宜愛。

批林批孔運動開始後,張宜愛給張春橋寫信,說上海警備區在運動中捂蓋子,張春橋指示王洪文召集市委常委和上海警備區常委開會,幫助上海警備區取得“主動權”,馬天水在會議上指責上海警備區執行的是沒有廖政國的廖政國的路線。

會議上,張宜愛、李彬山公然站在馬天水、徐景賢和王秀珍一方,攻擊周純麟,致使周純麟心臟病發作,昏倒在會場。

1976年10月8日,徐景賢和王秀珍在獲悉“四人幫”被捕的消息後,決定發動武裝叛亂,召集上海警備區的領導幹部進行佈置,張宜愛也在其中,徐景賢、王少庸、張宜愛、李仁齋進入一號指揮點,負責總的指揮,幸好中央采取瞭有力措施,才及時制止瞭這一犯罪活動。

上海局勢穩定後,張宜愛被隔離審查,1980年,上海市最高人民法院認定張宜愛犯有反革命罪,開除張的黨籍,並剝奪軍銜和勛章。

2002年3月,張宜愛病逝於上海,終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