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原上海市委書記,1976年立下大功,1980年主動申請離休

1976年10月,中央在粉碎“四人幫”的同時,向上海派出以蘇振華、彭沖、倪志福為核心的工作組,穩定上海的局勢,並組建上海市新的領導班子,一些“老上海”領導也陸續被請出來擔任領導職務,比如說王一平、韓哲一、梁國斌、李幹成等等。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王一平,王一平在1976年的那場大變故中立下大功,為何1980年主動申請離休呢?

王一平是山東榮成人,生於1914年,王一平來自一個漁民傢庭,並不富裕,沒有多餘的錢供他讀書,但王一平有志氣,利用閑暇時間自學,憑借刻苦努力考上文登鄉師,不過王一平沒有在文登鄉師順利畢業,他在1932年就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學校黨支部書記,後來直接離開學校走上革命道路。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王一平前往革命聖地延安,進入抗大學習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畢業後回到傢鄉山東縱隊擔任中隊指導員,投身到轟轟烈烈的抗日鬥爭中,解放戰爭開始後,王一平被編入華東野戰軍,在第八縱隊擔任政治部主任和政委,參加瞭淮海戰役和解放上海的戰鬥。

上海解放後,在陳毅的推薦下,王一平脫下身上的軍裝,進入上海市委工作,擔任上海市委組織部部長。

1955年“胡風案”事發,上海成立清查“胡風反革命集團”肅反領導小組,王一平被指定為副組長,在審查的過程中,王一平沒有發現胡風和彭柏山有任何反革命行動,認為不應該給他們定反革命罪,為此,王一平被指責為右傾。

王一平說:

“是不是右傾,我說不清楚。以後再看吧。但是要我把彭柏山搞成什麼份子,我沒有辦法。”

於是,王一平寫瞭一份報告稿,連同材料交給上海市委,然後退出專案肅反領導小組,甚至就連市委組織部長也不幹瞭,到上海市博物館當起瞭館長。

這是王一平第一次主動離職。

當時的上海市委第一書記是柯慶施,對王一平還是比較看重的,要王一平回上海市委上班,1962年,王一平出任上海市委秘書長,隨後又成為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

其實,柯慶施用王一平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王一平這個人比較堅持原則,從他處理胡風案件就能夠看出。

“文革”開始後,王一平成為造反派的重點批鬥對象,“《解放日報》事件”後,造反派逼迫王一平交待是如何指使馬達的,王一平回答:

“《解放日報》事件不是馬達能承擔的,有些事是市委討論決定的,由市委集體負責。”

頂得越厲害,王一平遭受的批鬥越嚴重,被下放到幹校和工廠進行勞動,“九一三”後,王一平才恢復工作,擔任上海市革委會副主任。

1976年10月“四人幫”被粉碎後,上海的餘黨馬天水、徐景賢和王秀珍負隅頑抗,企圖發動武裝叛亂,此時王一平聯系瞭自己的老下屬張敬標,張敬標當時是上海市委常委,屬於馬天水小圈子的,王一平以張敬標為突破口,配合工作組穩定瞭上海的局勢,立下瞭大功。

1977年1月,王一平擔任上海市委書記,到1980年,王一平66歲,按說正是發揮作用的時候,可他卻主動申請離休,表面來看似乎是身體原因,但實際上可能與當時上海市委其他兩位書記陳國棟、胡立教有一定的關系。

這是王一平第二次主動申請離職。

不過,王一平的離休申請沒有通過,仍然擔任上海市委書記、上海市副市長等職務,直到1983年才卸任。

2007年2月28日,王一平病逝於上海華東醫院,享年9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