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環縣政協委員工作室架起服務群眾“連心橋”

社區界“委員工作室”組織發動社區居民參與老舊小區和城鄉接合部環境衛生整治,有效改善社區衛生“臟亂差”現象;農業界“委員工作室”創新開展“線上問診平臺”,為群眾講解科普動物疫病防治、疫苗種類應用等實用技術;木缽鎮委員工作站探索“委員+鄉賢+司法”的多元矛盾糾紛化解新路子,形成瞭“有事商量來政協,矛盾調解找委員”的協商議事品牌……

自“千站千室萬名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行動開展以來,環縣政協不斷完善委員聯系群眾制度,持續拓寬聯系服務群眾渠道,多元化推進協商議事,廣渠道開展服務為民活動,實現瞭委員履職“實”起來、聯系群眾“密”起來、民聲民意“聚”起來。

日前,記者來到位於環縣洪德鎮的莊子峁生態農莊,看到政協委員楊清艷和大夥忙著打包裝車月餅。這些月餅由曲子鎮的張大姐制作,裝車後發往一傢公司。“在加入莊子峁農產品這個大傢庭以前,張大姐傢的月餅銷售渠道單一、銷量少。如今,通過莊子峁的抖音、快手直播等渠道,很多商傢聯系到瞭張大姐購買月餅。”楊清艷介紹道,這批訂單共260多盒,能創收3萬多元。

楊清艷是慶陽市第五屆政協委員,也是環縣政協“文藝界委員工作室”的帶頭人。在楊清艷“委員工作室”的幫助下,莊子峁人辦起瞭手工醬醋、糜子黃酒、石碾辣子等小作坊,建起瞭集林下養殖與采摘體驗於一體的生態莊園。村莊裡原來外出務工、土裡“刨食”的22戶人傢成瞭名副其實的“新農人”,莊子峁很快形成瞭“一戶一品、自主經營、人人參與”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模式。

“咱們這裡農業生產動力電用電不足。”“遇到幹旱,人畜飲水困難。”“有些地方網絡信號不穩定。”……近日,在環縣毛井鎮楊東掌村,當地群眾代表齊聚一堂,踴躍發言,道出瞭影響農業生產、生活質量的困難和問題,環縣農業界委員工作室負責人劉國寧認真聆聽、詳細記錄。

“我會將今天大傢反映的情況以提案的形式,通過政協渠道反饋給相關部門,爭取幫大傢解決實際困難。”劉國寧說。

與界別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這是環縣政協委員化身“移動的社情民意征集點”的一個縮影。

緊扣黨委政府工作重點、社會關註焦點、民生熱點,環縣政協委員通過定期走訪、結對聯系、“委員接待日”等經常性工作,努力把“委員工作站”和“委員工作室”建成聯系群眾的“會客室”、化解糾紛的“議事廳”、服務群眾的“連心橋”,積極貢獻履職“金點子”,堅持以“小切口”協商解決大問題。今年以來,全縣開展協商議事活動450餘次,協商解決民生實事330餘件,協商成果轉化率達到73%,基本實現瞭“議有決、決有行、行有果”。

“目前,全縣成立‘委員工作室’12個,20個鄉鎮建成政協委員工作站,267個村設立瞭協商議事會,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則,將住環185名省、市、縣政協委員分組下沉到全縣20個鄉鎮96個村(社區),擔任協商議事會成員,積極參與基層協商議事活動,實現瞭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全覆蓋。”環縣政協副主席杜創洋說,環縣政協將在現有成績基礎上,豐富委員履職載體,拓寬聯系服務渠道,依托“委員工作站”“委員工作室”“委員之傢”等平臺,發揮委員專長優勢,組織界別委員開展聯系服務群眾活動,讓“小陣地”釋放“大能量”,通過“微協商”助推社會“大治理”。

(作者:路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