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註公眾號,西風的羅盤,方能閱讀正文《什麼是天機?什麼又是泄露天機?》
回答一個那天的讀者問題,她留言講瞭很多很多。自身的條件,想要的目的。
俗稱她有什麼,她要什麼,當然,都是她以為的。
她有什麼呢,有穩定的工作,有傢庭,還有一顆不安分的心。
她想要移民,想要孩子們天高海闊,問題是什麼呢?是錢不夠。
於是幹嘛?於是就開始瞭放飛自我,或者說,進入YY階段。
暢想做個什麼全球旅遊博主,想著想著,可能想嗨瞭。
又問,萬一她出名瞭,變成瞭李子柒第二,怎麼防止MCN設套,以及萬一將來有錢瞭,怎麼提防老公。
.......
很有趣。
我那天說,如果從留言的采樣判斷,大概有2成的人,理解清楚瞭什麼是B。
言外之意就是說,理解錯的才是大多數。這裡面不乏把白日夢狀態,都當作B的。
咱們來看這個讀者問題。
她其實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是財務自由的狀態,是再也不用打卡上班受窩囊氣的狀態。
我們經常會發現一個現象,剛剛移居海外的人,往往會和國內的人發生爭吵。
吵著吵著,雙方都來氣瞭,都上升到意識形態瞭。
實際上,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吵架的根源是什麼。
根源是什麼?
是你剛移居海外的時候,你是不用上班的,因為你也找不到工作。
人不上班的那陣子,你感到瞭強烈的自由,以至於你以為這種感覺,是當地帶給你的。
但實際上,沒有哪個地域能給人帶來松弛感。
不相信,你請個假,周一到周五工作時間去京滬各大奢侈品店蹲點,做個臨時社會調查。
你會發現,其實在你工作的時間,有很多人,是不用上班的,人傢就是出沒於奢侈品店,買買買。
你去采訪下,對方就會告訴你,生活一直都是這麼松弛,即便在京滬這樣的地方。
所以我才說,你想要的自由感,根本不是地方決定的,是錢決定的。
隻要你夠有錢,你晚上11點,站在酒店頂層旋轉大廳裡端起香檳,看著對面某公司大樓燈火通明,看著那些人在加班,你會緊張麼?
不,你無比的松弛。
因為你清楚,他們都是在為你賺錢啊。
好,我們回到這個讀者的問題,或者幹脆說,回到這個讀者的YY。
她想幹嘛?她實際上就是想當明星,你想要的不就是明星式的生活麼?
無非你沒有那麼貪心,你不指望成為一線,你指望成為三四線嘛。
那麼很簡單,一句話,三個要點:
你得行,得有人說你行,說你行的人得行。
你得行的意思是說,你去周遊世界,拍拍拍,拍出來的內容,得有價值。
得有人說你行,是說你覺得有價值,那也得有機會被人看見,而且被很多人覺得也有價值才行。
最後,即便前面這個極小概率的事情湊齊瞭,你能不能長期紅,取決於說你的行的人,到底行不行。
人類社會是由一個個利益團體組成的。
就像《葉問》裡的開武館,不是拳腳OK就OK瞭,也不是能收到徒弟就OK瞭。
假如沒有更大能量的人給你擔著,你想長久開下去,是不可能的。因為任何利益的獲取,背後都是蛋糕的重分配。
因為你賺錢就意味著有人賺不到,那是不是需要更大的人,來給你擺平呢?
這三關你要過去瞭,然後才是操心李子柒與MCN如何如何,或者像咪蒙一樣和老公析產官司如何如何。
提前操心這個,就像一個人,好端端的操心自己萬一成瞭中東王爺失散多年的親兒子,被卷入大阿哥,八阿哥之間的九子奪嫡,該如何是好一樣。
你等萬一發生瞭再說。
我們跳出這個問題,回到那天的文章。
那天其實我大半篇幅都在聊A,不知道為什麼,多數讀者都隻看到瞭後來出場的B。
我們今天把後半篇去掉,就隻看A。咱們看看,對我這個人,具體有什麼影響。
我講過,一個人,對你身上的那個A,影響最大的是什麼?
就是環境本身。
為什麼你從小到大,嗷嗷叫著,多考一分,幹掉萬人?
因為周圍人都是這麼做的,老師也這麼教你,你看到學校裡到處都是這樣的標語。
為什麼你忙著給行業,給職業,給異性,給一切的一切貼標簽,而很少有自己的思考?
因為周圍人都是這樣活的,你見到的所有人都是這麼幹的。
這就是我說的環境的影響。
你待在消費者環境裡,和你待在商傢環境裡,接收到的本來就不是一樣的信息。
待在消費者環境裡,你討論的是寶馬為什麼比五菱有面子。
但是你待在寶馬的銷售團隊裡,他們討論的話題是,如何讓消費者,覺得買我的產品有面子,以及為此付出溢價。
明白我的意思麼?
一個是玩遊戲的,一個是設計遊戲的,這是兩種環境。
我小時候,生活在一個設計遊戲的環境裡,我接觸過的設計遊戲的人,遠比我接觸過的玩遊戲的人,還要多。
我很小的時候,上初中的時候,我就知道學校,教育的頭頭們,包括那些在當時90年代探索著在外面開補習學校的,還有醫院,藥品市場的負責人,他們到底在討論什麼。
我知道一個個產業鏈是怎麼構建的,大人們沒有瞞我,因為人傢覺得你還是個孩子,拿你當空氣。
因為傢人工作的緣故,我小時候,經常不得不在飯局上蹭飯吃。
這就好比寶馬的產品團隊,銷售團隊每次都在飯桌上開會,有個沒地兒吃飯的小孩,他在旁邊聽瞭很多年,聽會瞭呀。
你們大人成天討論這個政策怎麼落地,這個行業怎麼去管理人們的預期,去調控人們的消費方向。
你以為那個在旁邊扒飯的孩子,他聽不懂麼?他聽得懂呀。
甚至,這成瞭他的母語。
所以有些東西我成年後是不需要刻意去學的,比如研究政策,比如行業引導,比如管理預期,這簡直就是母語呀。
你覺得英國小孩他需要專門再用額外時間,去練習英語口語麼?
這就是環境的力量。
你覺得不爽的原因,是因為你是被動接受的這個世界。
你被動接受要去選擇這樣的教育產品,被動接受要去選擇那樣的商品,你一直都在被定義,產品經理團隊從來沒有接納過你。
你當然心累。
心累的原因從來不是因為你走瞭多少路,而是因為你被蒙著眼睛走路,你不知道進度條。
睜開眼睛走路,我探地圖,我探瞭1%的地圖,還是2%,我是有反饋的,我清楚我在幹嘛。
蒙著眼睛,你是不清楚的呀,你到底是不是在重復,你也不知道,那當然心累。
但如果你是在產品經理團隊裡長大的,你就不會有這種感覺。
因為從一開始,你就清楚這個遊戲是怎麼設計,怎麼一輪輪升級修改的。
我第三份工作就是在甲方,非常適應,為什麼?因為就像回到小時候。
然後我就出去創業瞭,有陌生感麼?同樣沒有。
因為90年代我也成天見人傢做生意,這事兒的本質就四個字,信息高地。
生意的本質就是信息,為什麼風險都是你的,為什麼勞而無功,因為你站在信息窪地呀。
反過來,你站在信息高地,那風險就都是別人的。
所以你看到瞭,哪怕隻有A,這輩子有問題麼?
沒有問題呀,我要麼在甲方待一輩子,我要麼做生意,做的好好的。
非常自洽。
為什麼這麼自洽?這就是環境的力量。
俗稱我腦子裡的路由器,它的默認路由,就是環境的路由,沒有矛盾。
因為我本就是在產品經理團隊裡長大的,有B沒B,我都覺得自己和這個世界很融洽。
人之所以不爽,歸根結底,是因為預期和現實對不上。
你作為顧客,進不瞭廚房,你的預期和你的菜對不上。
如果你是後廚裡長大的,這還能對不上麼?
而這個問題,是沒有辦法通過調整你所處的行業,所處的國傢來改變的。
任何一個國傢,任何一個行業,都有站在信息高地上的人,都有站在信息窪地上的人。
後者註定是不爽的,你隻能做人傢定義給你的事情,然後把掙來的錢,再去買人傢定義給你的東西,從而閉環。
你想跳出這個閉環,除非你的生態位升級瞭。
用土話說就是跟哪個國傢,抬轎子的都一樣,隻有坐轎子的才舒服。
而生態位實際上就是信息差,人傢站在信息高地上,人傢先進去埋伏好,你站在信息窪地上,你去給人傢抬轎子。
俗稱人傢是做行業預期管理的,你是被管理的。
你一輩子的教育,工作,投資,甚至連審美,都被人傢引導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信息才是這個世界第一重要的事情。
我那天前半篇文章都在講這個,講人是路由器。
你把人類社會看作一個網絡,每個人都是路由器。
隻有你的路由器通的時候,那個信息才可能從你這個節點經過。
相比於不通的路由器,你算是睜開眼瞭,你算是看到地圖瞭。
至於B,那是後半篇的內容,我隻是告訴已經睜開眼的人,你還可以抬頭,你抬頭,你往上看.......關註公眾號,西風的羅盤,方能閱讀正文《什麼是天機?什麼又是泄露天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