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洲際導彈試射畫面曝光,為何打的是DF-31AG而不是DF-41?

昨天早晨,大伊萬剛起床,就被中國軍號發出來的照片嚇瞭一跳,誰也沒想到,9月25日火箭軍向南太平洋海域實施洲際彈道導彈全射程試驗的發射照片,而且是高清大圖,就這樣華麗麗地曝光瞭。

且從公佈的照片裡看,再加上一些別的證據,我們可以確定此次實施全射程試射的,正是東風-31AG型洲際戰略導彈。這樣,大傢爭論瞭許久的發射型號也確定下來瞭!

為何此次火箭軍選擇試射東風-31AG而不是東風-41,我們都有瞭強大的東風-41為何還要維持東風-31系列的裝備呢?

先說第一個問題,從東風-31AG和東風-41的性能來看,前者的性能相對成熟,畢竟已經裝備瞭很多年,經歷過多次試射瞭。作為火箭軍在44年之後首次進行洲際彈道導彈全射程試驗,大伊萬認為確保穩妥可靠是首要目的,僅僅是這一點,選擇東風-31AG而不是東風-41來打響這第一炮,對於火箭軍來說就是最可靠的選擇。

至於保密之類的因素,大伊萬反而覺得並不是首要因素。這麼多年來,各國之間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都是互相通報,然後肯定都是互相偵察,東風-31的彈道特征,東風-41的彈道特征,其它國傢多多少少也是有所掌握的。因此,大伊萬認為最關鍵的,還是要確保此次發射萬無一失。

那麼,既然我們現在已經有瞭東風-41,為何還要維持東風-31的編制和裝備呢?一方面,裝備顯然是具備承繼性的,新裝備入列,老裝備不可能立刻退出現役,必然會存在一個持續技術改進、中期改進、充分發揮其全壽命性能後再退出現役的過程。東風-31AG其實從裝備年限來看完全是新裝備,2015年才正式露面,這麼短的時間就退役,這跟浪費國傢財產有什麼兩樣?

另一方面,以洲際彈道導彈的裝備體系看,陸基、海基洲際彈、陸基井射,陸基機動、陸基輕型、陸基重型各有各的性能特點,也各有各承擔的使命。如陸基井射重型由於打擊精度高,彈頭威力強,往往會被作為一次打擊兵器;如陸基機動由於生存能力強,往往會被作為二次打擊的主要兵器。東風-31AG相比東風-41,相對機動靈活,反應速度快,這也是它客觀存在的優勢。

總的來說,戰略核導彈的性能與核戰略內涵極其豐富,咱們可以等某個周末給大傢詳細科普一下相關內容,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