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灣現巨大水龍卷,60多年來首次!什麼地方易形成水龍卷?

據有關媒體報道,9月28日中午12點半左右,香港維多利亞灣出現巨大水龍卷。當地有目擊市民告訴記者,這個巨型的水龍卷全程大約持續2分鐘。同時,根據香港天文臺從1959年開始監測算起,這是首次在維多利亞港內出現水龍卷。

什麼是水龍卷?

水龍卷,又稱龍吸水或龍吊水,是一種偶爾出現在溫暖水面上空的龍卷風現象。從定義上看,水龍卷是一種從積雲伸展至水面的一團快速旋轉空氣,其實質上是一種渦旋,空氣繞龍卷的軸快速旋轉。當這種渦旋發生在水面上時,就形成瞭水龍卷。

水龍卷最為顯著的特征,是從雲間延伸至水面的一條或若幹條的快速旋轉的水柱,形狀如同一條長長的“象鼻”。它通常上端與雷雨雲相接,下端直接延伸到水面,一邊旋轉,一邊移動。

水龍卷的形成,主要依靠三個方面的因素,即:

不穩定的大氣環境:濕空氣在強烈不穩定的環境中上升,有助於形成垂直運動的強烈對流。一般情況下,水龍卷的形成需要高溫高濕的大氣環境。溫度高低反映其熱能的大小,而空氣濕度大則意味著在凝結過程中能釋放出大量的潛熱,轉化為動能和位能,為水龍卷的形成提供能量基礎。

強烈的風切變:在不穩定天氣條件下,以及近地面(海面)存在強風切變時,上升氣流引起強烈發展的渦旋,進而形成水龍卷。風切變是指風向風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急劇變化,它是水龍卷形成的重要動力條件。

充足的水汽:水龍卷的形成還需要充足的水汽供應,以便在旋轉過程中形成可見的水柱。

水龍卷的形成過程

水龍卷的形成,一般有以下四個階段:

不穩定對流的發展:在高溫高濕的大氣環境中,濕空氣受熱上升,形成強烈的對流運動。這種對流運動使得空氣中的水汽不斷凝結釋放潛熱,進一步加劇對流的發展。

渦旋的形成:隨著對流運動的加劇,空氣中的渦旋開始形成。這些渦旋在強風切變的作用下逐漸增強並發展成為一個中尺度氣旋。這個氣旋在對流層中部開始旋轉,並向地面發展和向上伸展。

龍卷核心的形成:隨著中尺度氣旋的變細並增強,在其內部形成一個小面積的增強輔合區域,即初生的龍卷核心。這個核心區域的氣壓急劇下降,風速急劇上升,形成強烈的旋轉氣流。

水龍卷的生成:當這個旋轉氣流到達水面時,由於水面摩擦力的減小和渦旋中心氣壓的進一步降低,水流被吸入渦旋的底部並隨著旋轉氣流上升形成水龍卷。此時,水龍卷的上端與雷雨雲相接,下端直接延伸到水面,形成壯觀的景象。

水龍卷在形成後會一邊旋轉一邊移動。其移動路徑一般為直線,移動速度平均每小時50公裡左右。水龍卷一般是垂直向下的,但有時因上空風比地面風大,其上部會順氣流方向傾斜。

水龍卷的強度較大,內部風速可超過每小時二百公裡。其持續時間通常較短,一般在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最長一般不超過1小時。

什麼區域比較容易產生水龍卷?

水龍卷的形成與多種氣象和海洋(水體)條件密切相關,因此某些特定區域更容易產生水龍卷。

最容易形成的區域則是海洋性區域。一個是熱帶和亞熱帶海域,這些海域水溫較高,空氣濕度大,有利於積雨雲的形成和發展。同時,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風切變也較為強烈,為水龍卷的形成提供瞭必要的動力條件。美國佛羅裡達州南部的珊瑚群島位於墨西哥灣內,是世界上最容易發生水龍卷的海域之一。據記錄,這片海域每年出現的水龍卷達數百個。

另一個是熱帶氣旋(臺風、颶風)影響區域。熱帶氣旋帶來的強烈風切變和豐富的水汽為水龍卷的生成提供瞭有利條件。在臺風或颶風的外圍雲系中,經常可以觀測到水龍卷的發生。比如,在大西洋百慕大三角區域,由於經常受到熱帶氣旋的影響,也是水龍卷的高發區之一。

雖然水龍卷主要發生在海洋上,但在某些內陸湖泊和大型河流附近,當水汽條件充足且存在強烈風切變時,也有可能形成水龍卷。

當然,特定氣候和地形條件區域也會產生水龍卷。一個是氣候變暖影響區域,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洋溫度不斷攀升,有利於積雨雲的形成和發展,進而可能促進水龍卷的生成。此外,氣候變暖還可能影響海洋環流,導致某些區域的海水溫度、鹽度等發生變化,間接影響水龍卷的生成頻率和空間分佈。比如,在我國南海西沙群島附近海域,夏秋季節由於氣候變暖的影響,容易出現水龍卷。

另一個是地形平坦且冷暖空氣交匯頻繁的區域,地形平坦有利於氣流的順暢流動和渦旋的形成。同時,冷暖空氣交匯頻繁的區域容易出現強對流天氣,為水龍卷的生成提供瞭有利條件。比如,我國江淮平原、黃淮平原等地形相對平坦的區域,在冷暖空氣交匯頻繁的季節,也容易發生水龍卷。

水龍卷具有強大的破壞力,能夠將海水和海上船隻吸入空中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同時它還可能對沿海地區造成風雨災害影響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在水龍卷發生時,不但我們要盡可能地遠離,同時也要及時采取避險措施來減少損失和降低風險。

#香港水域出現水龍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