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的中國發生瞭什麼

1918年的世界與中國都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和挑戰。歷時四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在這一年進入瞭尾聲。這場戰爭給參戰各國造成瞭巨大的破壞和傷痛。據不完全統計這場戰爭造成超過1000萬人死亡、2000多萬人受傷。戰後的世界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在古老的中國這一年同樣充滿瞭動蕩與希望。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之中:列強的入侵使國傢主權受到嚴重侵犯,國內軍閥混戰造成瞭人民的深重苦難。

這一年1月15日岑春煊另立政府成立西南各省聯合會。2月1日皖系軍閥引奉軍入關劫走大批直系軍火。2月17日直系馮國璋以代理大總統名義公佈《國會組織法》和《參議員選舉法》、《眾議員選舉法》。李大釗擔任主編的《晨報副刊》也在這年2月份創刊。3月8日皖系政客發起成立安福俱樂部。這年3月第一次世界大戰尚未畫上句號時人類又迎來瞭另一場浩劫:這年3月11日歐洲戰場炮火紛飛,而遠離戰場的美國依然一片祥和。

可就在這天美國堪薩斯州森斯頓軍營突然爆發瞭一場大規模的“感冒”:許多士兵開始出現發燒、頭痛、嗓子痛等多種典型的感冒癥狀。當時軍醫們以為這不過隻是普通感冒,所以一開始誰也沒在意這回事,然而幾天後這個軍營裡已有超過500人因為感冒而倒下。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兵進駐歐洲戰場就使這種病毒也隨著美國遠征軍來到歐洲。這一時期中國也向歐洲派遣瞭14萬勞工為協約國充當勞力。因此中國也無法在這場全球性疫情中獨善其身。

當這種流感肆虐全球之時第一次世界大戰並未結束。在這種形勢下參戰雙方為防止軍民恐慌,也為瞭打擊對手,因此都不約而同地對疫情進行瞭嚴格的保密,而這種保密也使得無數對疫情毫無所知的軍民染上病毒。在這場疫情中最鬱悶的當屬西班牙:他們本來是中立國,然而當這種疾病在歐洲范圍內大面積擴散時西班牙卻成為瞭這場戰爭期間的瘟疫重災區。當時的人直接把這次全球性流感疫情稱為“西班牙流感”。

當時北洋政府統治下的中國正處於一段動蕩不安的歲月,因此這場疫情在一開始並沒引起政府的重視。到瞭1918年5月浙江溫州一帶開始大面積爆發流感疫情:當月就造成上萬人生病。到瞭6月份廣東的學校、郵局也開始集中出現疫情。7月雲南個舊爆發疫情,隨後上海、江蘇、四川等南方各省陸續爆發疫情。到瞭8月疫情開始越過黃河在北方大面積傳播。當時動蕩的中國根本不具備檢測條件。此時的中國本就是天災人禍不斷。

人們隻知道自己身邊有人死瞭,卻不知道死因是什麼就草草下葬。這樣的死者自然不會計入到官方統計的流感病死者數據中。當時河南、熱河等地一度出現棺材脫銷的現象,那麼在如此之多的死者會不會有一部分是死於西班牙流感呢?這恐怕是一個永遠也無法解開的謎團。當時的中國並沒脫離農業社會,因此鄉村人口依然是人口主體。當然鄉村也就很可能是疫情肆虐的重災區。然而軍閥們的統計不會到達村子。村子對他們來說就是拉丁征糧的地方。

沒人有精力去統計村級的死亡人口,於是很多死者就這樣被忽略掉瞭。在當時媒體不發達的狀態下即使有村民知道有的鄉親是死於傳染病,可缺乏專業知識的他們也不知道是死於什麼病啊,他們隻有選擇趕緊把屍體下葬以保護活著的人。當然1918年的中國還基本是一個相對封閉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主導的國傢。全國各地之間乃至與國際上的交通聯系可遠沒今天這麼緊密。這在無形中可能也起到瞭阻斷疫情傳播的客觀作用。

當所謂的“西班牙流感”肆虐全球時中國雖也受到沖擊,但當時中國人的主要註意力並沒放在這場疫情上。當歐洲遭受戰火和疫情肆虐時中國也正在進行著一場內戰:北洋政府和南方革命政府之間的護法戰爭從1917年打到瞭1918年。在1918年3月中旬北洋軍閥張敬堯血洗平江制造瞭自南北開戰以來最大的慘案。3月下旬嶽陽失守,隨後北軍又占領瞭長沙。3月23日段祺瑞再次成為國務總理。4月14日毛澤東、蔡和森等人在長沙組織“新民學會”。

4月15日國立北京藝術專科學校開學。4月21日江寬號客輪沉沒造成700多人溺斃。4月25日趙恒惕率湘軍攻克醴陵、株州大敗北軍。5月4日廣州政學系與桂系聯合排擠孫中山。5月15日魯迅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瞭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此後魯迅陸續發表的《阿Q正傳》、《吶喊》、《彷徨》等作品都起到瞭深刻的國民思想啟蒙作用。5月20日孫中山辭去廣州政府大元帥職務乘船離開廣州赴上海。

6月14日皖系將領徐樹錚在天津誘殺直系將領陸建章。6月15日中國南、北兩軍終於坐在一起宣佈罷戰休兵。1918年6月份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交易所“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並開始營業。從這年7月1日起李大釗先後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佈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著名論文開始向國民系統介紹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就在這年7月份孫中山致電列寧和蘇維埃政府表達瞭希望中、蘇兩黨團結共同鬥爭的願望。

在這年7月國參眾兩院選舉中安福系獲得80%的選票。這年7月18日北洋陸軍第九師先遣部隊官兵661人從北京奔赴海參崴執行武裝護僑任務。這是自1860年海參崴被割讓給俄國以來時隔58年中國軍隊再次登上這塊土地。8月12日新國會在眾議院成立。同日馮國璋、段祺瑞通電辭職。8月30日孫中山開始籌備改組國民黨。9月4日安福國會選舉徐世昌為大總統。9月7日北洋政府農商部頒佈《會計師暫行章程》。

從1918年9月24日起德國以前在中國山東的權利被日本完全取代。這年10月9日上海吳淞鎮發生大火導致數千災民無傢可歸。這年10月份北京大學的圖書館迎來瞭一位從湖南湘潭走出的青年助理員。若幹年後這位昔日的青年成為瞭新中國的締造者——當1949年他重新回到北京時留下瞭“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的詩句。1918年10月23日熊希齡、蔡元培、張謇等人發起組織瞭“和平期成會”。

11月11日德國政府代表埃爾茨貝格爾同協約國聯軍總司令福煦在法國東北部貢比涅森林的雷東德車站簽署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至此以德、奧一方戰敗結束。11月13日中國人將克林德碑改名為“公理戰勝”並遷移至中山公園。這塊碑是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強迫簽訂《辛醜條約》後為紀念1900年被義和團所殺的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而建。一戰後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將克林德碑更名為“公理戰勝”碑。新中國成立後又於1953年將其更名為“ 保衛和平”碑。1918年11月15日李大釗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文章預言社會主義旗幟一定會插遍全球。

11月16日大總統徐世昌發表停戰令。廣州軍政府隨即響應南北雙方停戰。11月19日新潮社在北京大學成立。北大校長蔡元培被推選會長。11月28日徐世昌大總統在“慶祝第一次世界大戰勝利”大會上致詞宣稱“公理戰勝強權”。12月1日陸徵祥等人作為中國北洋政府的代表開始籌備赴法國巴黎出席戰後和會。12月22日陳獨秀創辦《每周評論》。這一年新文化運動更加蓬勃發展:一批有識之士積極倡導民主、科學試圖打破舊思想束縛。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接受新的知識和觀念追求自由和平等。這一年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業在艱難中前行:一些企業傢們懷揣著振興民族經濟的夢想努力拼搏著。1918年對世界和中國來說都是一個轉折的節點。它既承載著過去的苦難,也孕育著未來的希望。回顧這段歷史不是為瞭沉湎於過去的悲傷,而是要從中汲取力量以迎接未來。1918年是一個充滿故事和啟示的年份。回顧這一年的歷史讓我們明白人類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都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追求進步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