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的中國發生瞭什麼

1926年的世界局勢風起雲湧:歐洲各國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恢復重建時期。美國則迎來瞭空前繁榮的“咆哮的二十年代”。這一時期人類科技和文化都取得瞭顯著的進步:汽車、電影、無線電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新生事物電視機也在這一年誕生瞭。這一系列發明使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瞭巨大變化。同一時期的中國仍處於外有列強侵略、內有軍閥混戰的亂世。可就在1926年國、共兩黨已攜起手來準備發動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的北伐戰爭。

1926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同一天馮玉祥為避開奉軍鋒芒通電下野。1月11日張作霖宣佈東北三省獨立。1月15日當時處於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下的大連由9名黨員組成的中共大連特別支部成立。同一天中山陵開工建設。1月17日江陰農民運動領袖周水平犧牲。1926年美國《物理評論》發表瞭中國物理學傢吳有訓的《康普頓效應中變線與不變線間的能量分佈》一文為證實康普頓效應提供瞭主要實驗數據。

2月23日國、共兩黨發動民眾討伐軍閥吳佩孚。蘇聯方面也派佈勃諾夫率使團來到中國。2月27日中國生理學會在北京成立。3月1日香港首間官立中文中學建校。3月12日中山陵工程舉行奠基禮。同一天兩艘日本軍艦入侵大沽口炮轟駐防天津的馮玉祥國民軍。3月16日日本聯合美、英等8個帝國主義國傢向北京政府發出最後通牒提出撤除大沽口國防工事等無理要求。段祺瑞政府當即表示願意“協商”解決。

3月18日北京群眾在中共北方區委領導下到天安門前集會抗議。會後群眾聚集到執政府請願。段祺瑞政府下令開槍當場打死47人、重傷200多人造成三一八慘案。3月20日蔣介石在廣州制造“中山艦事件”謊稱共產黨人指揮的中山艦要炮轟黃埔借以宣佈戒嚴,隨後派兵逮捕和監視共產黨人並包圍瞭省港罷工委員會和蘇聯顧問辦事處。3月23日汪精衛辭去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委員會主席職務。4月初上海名旦小楊月樓赴日演出。

4月15日上海美專因使用裸體模特引發輿論風波。同一天張作霖率領奉直聯軍從天津進入北京。4月20日全國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中共中央在致大會的信中指出農民運動必須與全國的民族革命運動相結合,同時指出中國的民族革命運動要成功也必須得到農民大眾的參與。信中還特別強調農民運動必須接受工人階級的領導必須與工人運動相結合。4月26日《京報》社長邵飄萍被張作霖下令槍殺於北京。

5月3日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開學。這屆農講所由毛澤東任所長,高語罕任政治訓練主任,蕭楚女任教務主任。這屆農講所招收瞭來自全國20個省區的300餘名學員為北伐戰爭中全國農民運動的蓬勃發展準備瞭幹部。5月15日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二屆二中全會通過整理黨務決議案限制中共在該黨的活動。5月20日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作為北伐先鋒奉命進入湖南揭開瞭北伐戰爭的序幕。6月5日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攻克湖南攸縣取得瞭北伐第一仗的輝煌勝利。

6月6日蔣介石出任北伐軍總司令。6月19日整理決議黨務案出臺、國共聯席會議成立。6月28日張作霖、吳佩孚成為北京的新主人。6月29日永利堿廠首次生產出碳酸鈉含量在99%以上的“純堿”,同年8月該產品在美國召開的萬國博覽會上獲金質獎章。7月4日國民黨發表為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宣言。7月7日陳獨秀發表《論國民政府之北伐》一文錯誤認為北伐時機尚不成熟。他這種認識受到黨內批評,也受到國民黨的攻擊。

7月9日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7月中下旬國民革命軍接連攻占株洲、長沙等地。8月1日上海一名醉酒的日本水兵要人力車夫陳阿堂拉他到十六鋪碼頭。到達後日本水兵拒不支付車費。陳阿堂索要車費慘遭日本水兵毒打致死。8月6日《社會日報》社長林白水被軍閥張宗昌殺害。8月17日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體核心江澤民出生。8月24日中國近代實業傢張謇去世。8月27日北伐軍奪取汀泗橋。8月30日北伐軍攻克賀勝橋。

9月5日英國軍艦“柯克捷夫”號炮擊四川萬縣造成中國軍民死傷5千人、財產損失2000萬餘元。9月17日馮玉祥在綏遠五原誓師宣佈將國民軍改為國民革命軍。10月1日中國應萬國經度聯合測量委員會的邀請指令青島觀象臺參加聯測工作。同一天中國首次組織科學代表團出席在日本東京召開的第三屆泛太平洋學術會議。10月10日北伐軍攻克武昌。10月12日魯迅創作散文《藤野先生》。10月23日上海工人為配合北伐戰爭舉行武裝起義。

這年10月份中國歷史博物館開館。11月4日廣州省港罷工委員會會址被國民黨右派分子焚燒。11月8日北伐軍攻陷南昌殲滅孫傳芳主力。11月9日北京政府教育部公佈《國語字母拼音法》。11月14日張作霖在天津召集各派力量討論聯合對付北伐軍和馮玉祥國民軍的問題。12月1日張作霖在天津就任“安國軍總司令”。12月13日國民黨的黨政聯席會議開始在武漢辦公。到12月底北伐軍已攻占福建全境。同樣是在這年12月底戲劇傢田漢等人發起創立瞭南國電影劇社。

田漢是新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詞作者。他發起成立的南國電影劇社在中國早期的電影史上寫下瞭傑出的篇章。1926年12月25日中國東方的那個島國也發生瞭一件大事:這一天日本大正天皇逝世。皇太子裕仁登基改年號為昭和。從大正到昭和的過渡最明顯的特征就是軍國主義日益甚囂塵上。正是這個昭和天皇在位期間日本發動瞭全面侵華戰爭。一場中國歷史上空前的災難即將到來,而中國人民面對這場災難也將展開不屈不撓的頑強抗爭。

1926年中國和世界都像是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在中國北伐戰爭的烽火熊熊燃燒。這是一場為瞭推翻北洋軍閥統治、實現國傢統一的偉大鬥爭。無數英勇的戰士們懷著堅定的信念奔赴戰場為瞭國傢的未來浴血奮戰。當時的中國社會正處於新舊交替的關鍵時期。傳統的封建思想仍根深蒂固,但新的思潮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共和主義、共產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

幾乎當時世界上所存在的思潮都或多或少對那個年代的中國人產生瞭一定影響。最終中國人民是在一次次試錯後才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是中國的現實國情選擇瞭共產黨來完成民族復興的偉大歷史任務。1926年的中國傳統的小農經濟仍占據絕對主導地位。農民依然在艱苦的環境中辛勤勞作。他們渴望著土地改革能帶來新的希望。在城市裡近代民族工商業已開始萌芽:工廠的機器開始轟鳴,商業日漸繁榮起來。

可當時的中國如果與歐美發達國傢比起來工業水平依然極低。那時中國大部分地區仍依賴傳統的農業生產,但一些有識之士已意識到必須通過工業化來實現國傢的富強。同一時期的世界格局絕非一片祥和:意大利、德國、日本等國都遭遇到瞭發展瓶頸,而且都試圖通過對外侵略轉嫁本國統治危機。這幾個國傢都對一戰後形成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心懷不滿。此時一場新的世界大戰正在醞釀當中。

廣大的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傢為爭取民族自由獨立仍在堅持不懈地奮鬥:土耳其通過凱末爾改革實現瞭現代化;在印度爆發瞭甘地等人領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蘇聯這個社會主義國傢也正積極準備支援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傢的鬥爭......1926年中國和世界都在歷史的洪流中奮力前行。每一個選擇、每一次變革都在塑造著未來的模樣。1926年就像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等待著後人去解讀和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