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期限將至,歐盟多國“反水”,王毅拿到承諾,匈牙利開第一槍

歐盟對華加稅面臨抉擇,中國商務部表明立場,歐盟多國表態,匈牙利先開第一槍,馮德萊恩將何去何從?

根據外媒消息,10月4號,歐盟將就“是否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進行最終投票表決,目前各成員國已收到擬議措施的法規草案。歐盟擬訂的稅率從17%到36.3%不等,在歐盟27個成員國中,如果沒有15個國傢反對且人口占歐盟總人數的65%,這項措施將於今年11月前正式實施。如今距離10月4號的最後期限不到5天,歐盟將何去何從引發關註,此前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曾會見歐盟代表,雙方同意繼續推動價格承諾協議談判,被輿論認為是中歐談判的重大突破,而歐盟延遲瞭原定於9月25號的投票表決。在這最後的5天時間內,中歐談判如果不能就價格承諾達成共識,那麼就隻有寄希望於歐盟成員國的反對票瞭。

後者的希望正在加大,近日歐盟多國開始“反水”。比如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訪華後公開反對對華加稅,而西班牙占歐盟總人口的10.67%,德國方面緊隨其後,稱對西班牙的決定表示贊賞,德國人口在歐盟內部達到瞭18.7%,瑞典對歐盟的做法也頗具微詞。在以上各國轉變立場之前,匈牙利已先開“第一槍”,早在9月23號,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在紐約會見王毅外長,表示在對華加稅問題上匈牙利將投反對票。盡管匈牙利占歐盟的人口隻有2%左右,但這種斬釘截鐵的態度正是中方所需要的,所謂患難見真情,王毅拿到承諾後,未來中匈的各項合作必將深化。

實際上,中歐貿易對歐洲的經濟發展來說是一大契機,中國市場並不遜色於歐盟。歐洲的車企、工業品、肉制品等商品在中國具有廣闊的市場份額,中歐互設障礙隻會互相傷害。另一方面,中國電動汽車的技術水平在國際處於領先地位,有助於幫助歐洲車企推進技術升級。在氣候領域,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引進將減少歐洲的碳排放,對能源供應短缺的歐洲來說也是一大機遇。歐委會不顧自身發展利益,一味迎合美國戰略,加拿大就是前車之鑒。

目前中國商務部已經亮明立場,在9月26號的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何詠前表示,中方既有通過對話磋商解決分歧的最大誠意,同時也有堅定不移維護中企正當權益的最大決心。不難看出中方已經做好瞭兩手準備,如果歐盟要談,中國歡迎,如果歐盟一意孤行,中方在豬肉、乳制品等領域的反制措施也將轉瞬即至。在這種背景下,無論10月4號歐盟做出哪種決定,中方都有萬全的應對準備。

目前中東局勢波雲詭譎,美國主導的國際舊秩序正面臨艱巨挑戰,美聯儲降息是一種信號,解放軍的洲際導彈也是一種信號,歐盟如果堅持加稅,後果已經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