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南部、運城市東北隅,有一座小縣城,名為垣曲縣。
垣曲縣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這裡曾是古代交通要道,見證瞭多個王朝的更迭,同時,這裡還是革命老區,是眾多名人的故鄉,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便是來自垣曲,他叫文敏生,曾擔任河南省委書記。
文敏生有哪些人生經歷呢?
文敏生生於1915年,來自一個貧困的農民傢庭,早年時期,文敏生就讀於垣曲縣師范學校,在此期間,文敏生積極閱讀進步書刊與報紙,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
1935年,文敏生參與撰寫的《垣民之友》被國民黨查禁,為躲避追捕,文敏生逃到河南確山縣尋找中共地下黨組織,參加瞭鄂豫邊區工農紅軍遊擊大隊,於1936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文敏生在以李先念為首的鄂豫邊區黨委和五師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地方領導幹部,加強抗日民主政權建設,發動群眾進行大生產運動,為贏得這一地區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瞭基礎。
解放戰爭開始後,按照中原局和中原軍區的指示,文敏生率領江漢軍區直屬機關和主力部隊6000餘人,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跨過襄河天險,與王樹聲率領的中原軍區第一縱隊勝利會師,隨後與李先念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二縱隊挺進大別山,於1949年9月被任命為中共荊州地委書記。
新中國成立後,文敏生先是在中南軍政委員會擔任副秘書長,然後又調到公安部擔任副部長,隨後又被調到廣東省擔任副省長和省委書記,分管工業生產建設,他堅持輕重工業並重發展的策略,獲得廣東省委第一書記陶鑄的賞識。
1961年,文敏生接受中央調令,到河南省擔任常務書記,當時的河南經濟發生困難,饑荒非常嚴重,受命於危難之際的文敏生帶領秘書深入農村進行調查,瞭解災情,通過實行“借地度荒”等政策,獲得農民的一致好評,被稱為是“救民於水火,播德政於中原”的好領導。
在此期間,文敏生多次到豫東和蘭考縣調研生產救災以及鹽堿地、內澇、風沙的治理,充分肯定瞭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同志的做法,在聽到焦裕祿病故時,文敏生難過地說:
“多好的幹部,如果河南的黨員領導幹部都能像焦裕祿同志那樣,我們改變河南的面貌就有希望瞭。”
隨後,文敏生號召各級領導幹部向焦裕祿學習,說:
“焦裕祿同志的先進事跡深深地教育瞭我,建議省委號召全省向焦裕祿同志學習,要樹立焦裕祿這個典型。”
1966年9月1日,中央任命為文敏生代理河南省委第一書記,主持河南省的全面工作,當時,“文化大革命”正在全國各地轟轟烈烈地開展,河南省也不例外,對此,文敏生提出瞭三點要求:
“一不沖擊軍區;二不搞打砸搶;三不搞武鬥。”
1967年7月,文敏生帶領河南代表團前往北京人民大會堂匯報工作時,卻被康生等人扣上“貌似忠厚,內藏奸詐”的帽子,文敏生被他們稱為“劉少奇在河南的代理人、陶鑄伸向河南的魔爪、河南黨內頭號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1968年1月30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在頭版發表社論,稱:
“中國的赫魯曉夫和反革命兩面派陶鑄在河南地區的代理人文敏生等之流,曾經頑固地推行一條與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相對抗的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瘋狂地進行資本主義復辟活動。”
隨後,一場又一場的批鬥向文敏生襲來,搞“噴氣式”、掛牌遊街、拳打腳踢等等,文敏生的妻子張厥元則被打成“河南的王光美”,同樣接受批鬥,並下放到農村進行勞動改造。
1973年10月,周總理指示盡快解放文敏生,鄧小平復出後,也批示給文敏生作出結論,恢復工作,但直到1975年的鄧小平再次詢問文敏生的結論和安排情況時,河南省委才將文敏生安排到黃泛區農場當副場長。
1976年“反擊右傾翻案風”刮起,文敏生被誣陷為“還鄉團骨幹分子”,再次受到批判,“四人幫”被粉碎後,文敏生多次給中央寫信,控訴“四人幫”一夥對自己的迫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鄧小平、李先念等老同志的過問下,文敏生終於獲得平反。
1979年,64歲的文敏生出任黑龍江省委書記兼哈爾濱市委第一書記,兩年後,文敏生擔任國傢郵電部部長,成為正部級幹部,此外,文敏生還連續當選為中顧委委員,於1997年病逝於北京,享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