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幹執法這些年-群眾的支持是我們工作的動力

不知不覺間,進入生態環境執法系統已經十三年有餘。經歷瞭一次又一次的現場執法檢查,我逐漸從一個執法小白變成瞭執法老兵。數百次的執法經歷有很多難忘的執法故事,故事中有自豪、有不解、有委屈、但更多的還是感動。尤其是2020年,我參加的一次異地監督幫扶行動的執法經歷令我至今記憶猶新。

2020年10月底,我和兩位同事參與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點城市強化監督幫扶行動,負責核實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煤改氣工作的進度情況。這次監督幫扶的任務很重,我們需要在20天內跑遍肥鄉區的200餘個村莊,入戶檢查近1000傢。檢查中,我們遇到瞭很多困難。邯鄲氣溫較低、空氣幹燥,加上飲食習慣不同,我們身體都出現瞭不適的現象。和這些困難相比,群眾的不理解才是最讓我們身心疲憊的。因煤改氣後使用成本的增加,部分群眾對於我們的檢查有抵觸情緒,加之我們不能完全聽懂當地的方言,導致工作一度難以開展,進度緩慢。

然而慶幸的是,我們遇到瞭一個和藹可親的老人。當我們在老人傢檢查時,發現老人說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原來老人是附近一所學校的退休校長。老人很配合我們的工作,主動和我們交流煤改氣的好處和存在的問題。看我們很疲憊,老人還捧出傢裡的紅棗、柿子、石榴等水果讓我們品嘗。因為工作紀律,我們不能吃這些東西,但老人的好意讓我們感到瞭無比的溫暖。離開老人傢的時候,老人主動問我們檢查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有沒有什麼需要他協助的。

異地檢查中的人生地不熟是最大難題,而一個當地人的協助是我們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我們擔心老人的身體狀況,還是不想麻煩老人。老人卻已率先出瞭院子,帶著我們向下一戶人傢走去。因為鄉間道路狹窄難行,執法車輛無法駛入,老人還特地開出瞭傢中的三輪電瓶車。之後的檢查,有瞭老人這個溝通橋梁,變得十分順暢。遇到有抵觸情緒的農戶,還未等我們開口,老人就會主動講解政策。激動時老人指著我們說“看看這些遠方來的孩子們,他們在這裡吃不慣、住不慣,卻每天在我們鄉下跑來跑去的吃土,他們為瞭誰?還不是為瞭我們這裡的空氣質量,你們憑啥對這些孩子們有意見?”聽瞭老人的話,絕大多數居民都變得配合起來。那天工作結束,夜色已如墨染般,坐在老人的電動三輪車上出村,雖然身體極為疲憊,但心情甚是愉快。

路上還未等我們對老人表達感激之情,老人就先對我們連聲道謝,老人說他親身感受到瞭近幾年來生態環境的好轉,而這些好轉都是一個又一個環保人踏踏實實的幹出來的,他希望在我們的努力下,環境可以越來越好。雖然已經四年過去瞭,但是夜色中老人騎著電瓶三輪車和我們一路暢談的場景一直留在我的記憶深處,成為我努力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不竭動力。

作者單位:蘇州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