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扣除政策的成功實施,是近年來推進個稅改革的一個縮影。它表明,提升精準性、針對性,強化落實到位,個稅改革一定能夠釋放出越來越大的紅利。
個人所得稅改革關系到千傢萬戶的切身利益。自去年1月1日起,國傢提高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標準(以下簡稱“一老一小”扣除政策)。這項改革成效如何?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度全國約6700萬人享受到瞭該項政策,減稅規模超過700億元,人均減稅超1000元。這份“成績單”分量十足,反映出“一老一小”扣除政策實施取得出色成效。
“一老一小”扣除政策覆蓋面廣、減稅力度大。實際上,在去年8月底發佈政策後,很多人就已實實在在感受到瞭減稅效果。按照規定,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標準,分別由原來每孩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標準由原來每月2000元提高到3000元。如此大幅度地提高扣除標準,符合條件的納稅人應納稅所得額可以多扣除,實際需要繳納的個稅則明顯降低。
這項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夠充分釋放紅利、有效惠及民生福祉,重要原因在於指向精準、落實有力。從政策指向上看,很多傢庭面臨“一老一小”的問題,生育、養育和贍養負擔較重。“一老一小”扣除政策直指“痛點”,加大這三方面支出的個稅扣除力度,減輕傢庭撫養贍養負擔,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時,實施這項政策增加瞭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瞭居民消費能力,對於擴內需也有重要意義。
在改革政策落實上,體現出優化服務,實現簡便快速享受政策。個稅政策涉及面廣、專業性強,稅務部門加強進行解讀和精準推送,讓廣大納稅人熟悉瞭解政策。同時,及時對信息系統進行調整升級,便利納稅人按新政策辦理申報扣除。通過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裡”,廣大納稅人第一時間享受到政策紅利。
“一老一小”扣除政策的成功實施,是近年來推進個稅改革的一個縮影。個人所得稅在籌集財政收入、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一輪個稅改革,初步建立起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制度。同時,提高工資薪金所得“起征點”,調整優化稅率結構,新增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等7項專項附加扣除,再到此次提高“一老一小”扣除標準,個稅制度日趨科學合理。
改革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健全有利於高質量發展、社會公平、市場統一的稅收制度,優化稅制結構”。對於個稅改革,強調要“完善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范經營所得、資本所得、財產所得稅收政策,實行勞動性所得統一征稅”。
個稅綜合計稅和分類計稅各有其優勢和局限性,需要相互結合、取長補短。我國於2018年通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而建立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是一項突破性改革,但綜合程度還不高,隻有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4項勞動性所得納入綜合征稅范圍。合理擴大納入綜合征稅的所得范圍,實行勞動性所得統一征稅,有利於更全面有效地反映納稅人的綜合稅負能力,體現量能負擔、公平納稅的原則。
此外,專項附加扣除具有一定的動態性特征,有必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期待,持續完善項目設置和扣除標準。在部署“有效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時,《決定》提出,加大個人所得稅抵扣力度。未來,專項附加扣除有望更周到地照顧納稅人本人及傢庭基本生活消費支出情況,更有效地降低生活負擔,更好惠及民生。
個稅改革一步一個腳印,正在向更加規范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邁進。“一老一小”扣除政策有效實施的經驗表明,提升精準性、針對性,強化落實到位,個稅改革一定能夠釋放出越來越大的紅利。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