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裡來秋風涼,中央紅軍遠征忙。星夜渡過於都河,古陂新田打勝仗。”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首任中宣部部長陸定一在長征途中寫下的詩句。北京日報記者在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的東門渡口望見,灑滿金輝的貢江水與對岸拔地而起的城市樓宇相映成景。當地的民宿業就在這一派繁華景象中蓬勃發展。
於都,千年人文之鄉,有“民間手藝之鄉”的美譽。西漢高祖六年置縣,迄今已有2220多年歷史,是贛南最早建縣的三縣之一。1934年10月,中央機關、中革軍委和中央紅軍主力8.6萬餘人集結於都,開始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征。當年,於都總人口僅30萬人,先後參加紅軍的就有6.8萬餘人,有10萬人支前參戰;為革命犧牲的有姓名可考的烈士達16356人,其中犧牲在長征路上的達1.1萬餘人。
如今,於都已成為江西贛州唯一超百萬人口大縣。紅軍走過的紅土地更加肥沃,紅軍用鮮血和汗水澆灌過的樹木更加蒼翠。於都縣大力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小鎮遊”讓民宿業蓬勃發展。
走進被譽為富硒小鎮的潭頭村,記者眼前一幢幢小樓白墻青瓦,綠樹成蔭,木橋亭臺之下,流水淙淙,村莊整潔而美麗。近年來,到潭頭村旅遊的客人暴增,於都縣公安局順勢而為,創新推出“黨建+民宿”管理模式,探索出“四個一”機制,即一個基層自治組織推動行業自治、一套章程制度規范實行、一個旅客接待中心集中登記入住、一支巡邏巡查隊伍監督檢查,助推民宿業穩步、規范發展。新模式首先在潭頭社區民宿集聚區試行。
“當時就是一個‘小白’,哪懂開民宿?”潭頭村“大舅傢”民宿老板劉小強是最早一批開辦民宿的,他告訴記者,自己原先是做財務工作的,工資較低,他轉行做瞭民宿。當地大力支持民宿業發展,這五年來他做得挺順暢,現在生意紅火,多虧瞭村委和民警。
幾年前,於都縣民宿業剛起步,村民創業經驗不足,日均客流量不斷上漲,民宿業管理卻是摸著石頭過河,民宿經營戶心裡沒底。作為紅土地上的警隊,於都縣公安局以潭頭村為試點,由黨員民警指導,將潭頭村黨支部打造成為民宿協會型黨支部,引導從事民宿服務行業及相關產業的個人和單位自願聯合成立民宿自治小組,明確潭頭村黨支部是自治小組的執行機構,助力鄉村振興中民宿業發展。
在潭頭村兩委的推動下,總共投資300多萬元,新建民宿孜合院1傢、通過改造、翻新村民自有住宅民宿6傢,共57間客房,可容納126人入住,將潭頭社區打造成為以民宿服務為主,依托文化、旅遊資源,為遊客提供體驗當地自然、文化和生產生活方式的民宿集聚區示范樣板。
記者走訪“孫觀發傢”民宿時,孫觀發老人激動地說,加入民宿業自治小組後,他傢空房用來做民宿,“零投入零風險,不懂電腦也能辦民宿。”
縣公安局聯合村黨支部,指導民宿自治小組建立瞭民宿業統一管理規章制度,並實行一個遊客接待中心、統一明碼標價的經營模式。遊客可以在遊客中心系統上登記,也可通過App掃碼登記,解決瞭一些民宿業主文化水平不高、不懂電腦,不會登記、上傳旅客身份信息的問題。2024年以來,全縣民宿業登記上傳旅客2860人次,經營收入達22萬餘元。
此外,縣公安局定期在民宿自治小組會議上,召開警民懇談會,加強對民宿業主和從業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其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並及時瞭解民宿業發展的需求和問題,積極改進管理辦法,助推民宿業良性發展。
梓山派出所還聯合民宿自治小組、鄉村黨員幹部、“五老”人員、消防站等組建復合型巡邏巡查隊,定期在民宿集聚區內開展旅遊服務質量、環境衛生、安全防范巡查。2024年以來開展檢查40餘次,發現問題25處,整改到位25處,服務群眾130人次,排查化解矛盾糾紛4起,預防和減少瞭安全事故,維護瞭民宿業片區正常的社會秩序。
“今年以來,一起涉民宿業的案事件都沒發生,現在村裡頭安全得很。”正走村串戶的梓山派出所副所長陳久長對記者說。
目前,於都縣公安局已將該民宿管理機制推廣至全縣各鄉鎮。全縣21傢民宿,房間數132個,床位數226個,2024年以來接待旅客數量4000餘人次,帶動就業人數45人,經營收入40餘萬元。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林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