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上海市作協原副主席,因潘漢年案件被審查,1966年跳樓自殺

上世紀三十年代,為瞭與國民黨進行文化鬥爭,我黨在上海創建瞭一個文學組織,即中國左翼作傢聯盟,魯迅便是這個組織的旗幟人物,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也是左聯的一員,還曾擔任左聯組織部長,建國後擔任瞭上海市文聯副主席與上海市作協副主席,他叫葉以群。

葉以群身上有哪些故事?

葉以群是安徽歙縣人,生於1911年,早年時期,葉以群接受瞭系統的文化教育,先是在藍田正誼小學學習,後來隨父親前往浙江讀書,中學時期的葉以群追求進步思想,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號召青年學生以錢塘潮的洶湧氣概,沖破社會的禁錮,因此被國民黨逮捕,在族人的保釋下菜逃出生天。

出獄後,葉以群前往日本留學,就讀於東京政法大學經濟系,不過,葉以群的興趣主要在文學方面,左聯成立後,葉以群翻譯瞭不少左翼文藝論著和進步作品,還負責在東京創建“左聯”支部,因積極參加東京中國留學生的反帝愛國運動而被遣送回國。

回上海後,葉以群被安排在“左聯”秘書處擔任幹事,成為《北鬥》、《青年文藝》等雜志的主編,並結識瞭一大批進步人士,如丁玲、田漢等等,1932年,葉以群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被推舉為“左聯”組織部長。

當時,日本已經發動瞭對我國的侵略戰爭,國民黨當局卻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讓葉以群等青年大失所望,他們在上海成立瞭一個組織,取名為“上海反帝大同盟”,並到南京進行請願,積極進行反帝愛國活動,因此再次被捕,在族人的保釋下,葉以群再次逃出,後來在周恩來的安排下,到重慶協助茅盾做文藝領導和組織工作,被譽為“茅盾的參謀長”。

抗日戰爭勝利後,葉以群重新回到上海,創辦新群出版社,隨即被派往香港主持文藝通訊社,開展對海外華僑文藝社團和報刊的文藝通訊及聯絡活動。

新中國成立後,葉以群先是在文化部擔任對外文化聯絡局副局長,於1952年被調到上海擔任華東局和上海中蘇友好協會副總幹事,隨後,葉以群又擔任瞭上海電影制片廠副廠長、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作傢協會副主席等職務,成為當時上海文化界響當當的人物。

然而,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的一件大案,對葉以群的下半生產生瞭重大影響,那就是“潘漢年案件”。

1955年,潘漢年被錯定為“內奸”,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還被開除黨籍,葉以群因與潘漢年有過較深的接觸,尤其是“左聯”時期曾遭到“變節自首”的誣陷,後來又被捕入獄,因此成為被懷疑的對象,受到長時間的審查。

1966年,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風暴席卷全國,文化界首當其沖,當時上海文化界開始揪鬥“黑幫”,以葉以群為首的電影《魯迅傳》創作組受到批判,還成立葉以群專案組進行調查。

面對一波接著一波的揪鬥,在巨大的肉體和精神折磨下,葉以群失去瞭活下去的勇氣,1966年8月2日,葉以群在上海繁華地帶華山路的枕流公寓六層樓上一躍而下,主動結束瞭自己的生命,終年55歲。

葉以群之死,給好友巴金以極大的震撼,他怎麼也想不通葉以群怎麼會是“造反派”口誅筆伐的“黨內走資派”,後來,巴金回憶道:

“冤死的我的朋友中,葉以群是第一個,可是一直到今天我還弄不清楚他被迫跳樓的詳情……在文革中冤死的知識分子何止千萬……人要是不顧全面子,那麼在生死關頭,什麼事都幹得出來。天保佑!我還沒有遇到這樣的機會,亡友們又接連不斷地給我敲響瞭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