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瞭如指掌到一無所知,中國核潛艇被日本海軍追蹤25年,變化巨大

25年前,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反潛系統曾讓中國的核潛艇無所遁形。那時,中國的核潛艇在日本驅逐艦的聲吶探測下,幾乎就像是水下的“明燈”,每一個動作都在愛宕級驅逐艦的監控之中。

憑借SQS-53C低頻艦殼聲吶和SQR-19拖曳聲吶系統,日本能夠輕松捕捉到數百公裡外的潛艇動向。而面對這種強大的偵測能力,中國的潛艇幾乎無從隱匿。

然而,近年來,隨著中國新一代核潛艇095型和096型的服役,情況發生瞭巨大的變化。如今,日本的反潛部隊還能像從前那樣,輕松探測到中國的潛艇嗎?

中國首艘核潛艇的建造

1968年10月,在遼寧省葫蘆島的造船廠,一項前所未有的重大工程正式啟動,這就是中國首艘漢級核潛艇的建造。葫蘆島造船廠的工人們和技術人員,克服重重困難,開始瞭核潛艇的設計與建造工作。

這艘核潛艇的建設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解決一系列技術難題,如如何設計能承受深海壓力的潛艇殼體,以及如何安裝和調試核反應堆。

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確到位,保證潛艇的安全和功能性。1970年7月,經過近兩年緊張而精細的工作,核潛艇的核反應堆終於成功啟動。

核反應堆啟動後,接下來的幾個月,工程團隊對潛艇各系統進行瞭全面的測試和調整,確保每一部分都能在極端條件下正常運行。

終於到瞭1970年12月,這艘長約100米,滿載排水量達數千噸的巨型潛艇在眾目睽睽之下緩緩下水。工人們和技術人員見證瞭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中國成為瞭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自行設計和建造核潛艇的國傢之一。

下水後,潛艇進入瞭密集的海上試航階段。數年的試航,對潛艇的性能進行瞭全面而細致的測試,包括潛航深度、潛行速度、隱蔽性能以及核反應堆的穩定性等關鍵技術指標。

在試航期間,潛艇多次潛入黃海的深處,進行瞭一系列嚴格的操控和性能測試。技術團隊和船員們在實際操作中不斷發現問題,反饋信息,然後調整設備,優化操作流程。

1974年8月1日,經過長達數年的建造、測試和調試,這艘潛艇終於被正式編入中國海軍,命名為“長征一號”。

漢級核潛艇的設計與特點

在設計漢級核潛艇時,中國的工程師們采納瞭國際上廣泛認可的水滴型艇體設計。這種設計的艇體形狀類似於水滴,前端尖銳,後端逐漸扁平,有效減少瞭水下航行時的阻力。

減少阻力的直接好處是提升瞭潛艇的水下速度,使得潛艇能夠更快地達到指定位置,完成戰略部署或躲避敵方探測。

除瞭速度的提升,水滴型艇體設計還大幅降低瞭潛艇運行時的噪音。在水下環境中,噪音是潛艇被敵方聲吶系統探測到的主要因素之一。通過優化艇體的流線形狀,減少瞭水流對潛艇表面的沖擊和摩擦,從而降低瞭噪音的產生,增強瞭潛艇的隱蔽性和生存能力。

漢級核潛艇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它的單殼結構設計。傳統的雙殼潛艇,尤其是那些仿制自蘇聯的設計,通常由內外兩層殼體構成,雖然這種設計提供瞭更好的浮力和一定程度的安全保護,但也增加瞭潛艇的體積和建造的復雜度。

漢級潛艇的單殼結構,不僅減輕瞭潛艇的整體重量,還簡化瞭內部結構,使得潛艇在保持足夠強度的同時,外形更為緊湊,減少瞭不必要的開口,這些開口在雙殼結構中常用於內外殼體之間的維護和檢查。

常規潛艇的發展

進入1980年代初期,雖然中國海軍擁有大量的033型和035型常規潛艇,這些潛艇一度是海軍的主力裝備,但它們的技術基礎仍舊停留在仿制蘇聯潛艇的水平,隨著現代海戰要求的提升,已經顯得力不從心。

033型潛艇是蘇聯“羅密歐”級潛艇的仿制版本,雖然在當時的冷戰背景下,這種潛艇具備瞭一定的作戰能力,但它的噪音大、航速慢,隱蔽性差,逐漸無法適應更為復雜的海戰環境。

035型潛艇是中國自行研制的常規潛艇,但相比於國外的同類潛艇,在技術和作戰性能上仍然有不少差距。

到1982年,海軍司令員劉華清上任後,意識到必須大力推進潛艇的技術升級,才能在現代海戰中占據主動。

劉華清素來以果斷著稱,他迅速推動瞭新一代常規潛艇的研發工作。在設計新一代常規潛艇時,首先確定的是采用水滴線形艇體。

相較於以往的設計,這種艇體形狀能夠大幅減少水下航行時的阻力,從而提高潛艇的航速。

除瞭艇體形狀的改進,新的常規潛艇在推進系統上也進行瞭重要升級,采用瞭單軸七葉高彎角螺旋槳。

這種螺旋槳設計旨在降低潛艇在航行時產生的噪音,噪音越小,潛艇被敵方聲吶探測到的幾率就越低。減少噪音是潛艇隱蔽性的關鍵,尤其是在面對反潛能力強大的對手時,安靜的運行能為潛艇提供巨大的戰術優勢。

日本的反潛能力

2005年,日本的愛宕級驅逐艦正式服役,這對於中國的核潛艇構成瞭前所未有的挑戰。愛宕級驅逐艦的整體性能非常強大,作為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主力艦之一,它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反潛作戰。

這個驅逐艦采用瞭美國的宙斯盾系統,這套系統原本是為美國海軍設計的,用來應對空中和導彈威脅,但經過改進後,它在水下探測和反潛作戰方面也非常出色。

愛宕級驅逐艦上裝備的SQQ-89(V)10綜合反潛作戰系統,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反潛系統之一。該系統的核心是SQS-53C低頻艦殼聲吶,這是一個能夠進行遠距離探測的聲吶設備,專門用於探測潛艇這種隱蔽性較強的目標。

SQS-53C的有效探測范圍達到瞭130公裡,這個距離意味著即使中國的潛艇在遠離日本艦艇的情況下,也可能被其發現。在此之前,很多潛艇依賴的是近距離的機動與隱藏,而愛宕級的出現,徹底改變瞭這種作戰方式。

除此之外,愛宕級驅逐艦還配備瞭SQR-19(V)2戰術被動低頻拖曳線列陣聲吶。這種拖曳式聲吶系統能夠通過探測海洋中極其微弱的聲音,捕捉到潛艇的存在。

被動聲吶的優勢在於它不主動發射聲波,而是通過監聽環境噪聲來發現目標,從而不暴露自己,這讓潛艇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壓縮。

除瞭這些聲吶設備,愛宕級驅逐艦還有強大的反潛直升機平臺。在驅逐艦的尾部設有專門的機庫,裡面搭載著SH-60K反潛直升機。該直升機的作戰半徑達到200公裡,裝備瞭自己的聲吶探測系統以及反潛魚雷和導彈。

面對日本海上自衛隊這樣強大的反潛系統,中國的核潛艇面臨巨大壓力。傳統的核潛艇,在隱蔽性和靜音效果上還不夠先進,特別是在水下噪音的控制方面,與日本這樣的海上強國還存在明顯的差距。

當時的中國潛艇在面對愛宕級驅逐艦時,猶如面對一個強大的獵手,它可以遠距離發現並精準鎖定潛艇的位置,使得中國潛艇的隱蔽和逃逸變得更加困難。

技術升級

為瞭應對愈發激烈的國際海軍競爭,中國開始著手更新潛艇技術,尤其是在核潛艇領域,著力開發更加先進的095型核潛艇。

中國的工程師們引入瞭無軸泵推技術,這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推進系統,不再依賴傳統的螺旋槳,而是通過泵噴射推進,幾乎不產生氣泡。這種技術帶來的最大優勢是極大降低瞭潛艇在水下航行時的噪音,減少瞭被敵方聲吶系統探測到的風險。

除瞭無軸泵推技術,095型核潛艇還引入瞭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這項技術在福建號航母上已經得到成功應用。

這套系統可以為潛艇提供更加穩定和充足的電力供應,特別是在長期水下潛航時,不再像傳統潛艇那樣容易因為電力不足而導致系統故障或性能下降。

與以往的潛艇相比,095型核潛艇無論是在隱蔽性、航速,還是續航能力方面都有瞭質的飛躍。

這使得中國海軍在面對日益復雜的海洋環境時,能夠更從容地執行遠洋作戰任務。同時,096型戰略核潛艇的研發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這種新型戰略潛艇的設計不僅在隱蔽性上超越瞭095型,還計劃搭載巨浪3型洲際導彈。巨浪3型導彈具有更遠的射程和更強的打擊能力,可以從中國海域直接打擊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目標。

相比於過去對近海防禦的依賴,中國的潛艇部隊正在逐步具備遠洋作戰的能力。未來,096型戰略核潛艇將成為中國海軍的海上殺手鐧,具備在深海執行戰略威懾任務的能力。

與這些新型潛艇相結合的,是中國海軍的整體作戰體系,包括艦載機、驅逐艦、補給艦等多種作戰平臺的協同作戰能力。

隨著096型戰略核潛艇的服役,中國的海上戰略不再僅僅局限於近海防禦,而是向全球范圍擴展。屆時,日本的反潛部隊將不再是中國的主要關註對象,因為中國的潛艇技術已經遠超其反潛能力。真正的對手,已經變成瞭太平洋彼岸的美國海軍。

參考資料:[1]郭震宇,陶禦檑(圖).092型戰略核潛艇[J].科學大眾(小諾貝爾),2024(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