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奧迪停產車型終於敲定,包括奧迪Q8電動標準版和運動掀背版。此決定將導致奧迪佈魯塞爾工廠面臨裁員和關閉的風險。
消息傳出後,工廠員工及比利時其他工會迅速組織罷工和大規模抗議,堅決要求保留生產線和就業崗位。抗議活動中出現瞭焚燒輪胎和沖突場面。
一、歐洲汽車產業低迷歐盟8月汽車新車銷量大幅下滑,創下三年來的最低水平,當地汽車制造商警告稱,目前看不到任何好轉跡象。
(歐洲汽車產業 來源:euobserver)
根據歐洲汽車工業協會(ACEA)發佈的數據,8月歐盟新車註冊量為64.3萬輛,同比大幅下降18.3%,達到三年來的最低水平。德國、法國、意大利等核心市場的銷量降幅都超過兩位數,分別為27.8%、24.3% 和13.4%。其中,電動車(BEV)市場的表現尤為糟糕,銷量暴跌43.9%,遠低於去年的165,204輛,僅為92,627輛。
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呼籲歐盟在明年新碳排放標準生效前采取緊急行動,以避免汽車行業競爭力進一步下降。該協會強調,如果不采取緊急和有效的措施來緩解現有的壓力,歐洲汽車產業的未來將面臨嚴峻挑戰。
從品牌來看,歐洲三大車企大眾、Stellantis和雷諾的銷量均錄得兩位數下滑,特斯拉更是大跌超四成。從車型來看,電動車整體銷量暴跌43.9%,連續第四個月下滑,其中德國的跌幅高達68.8%。然而,混合動力車型的銷量增長瞭6.6%,市場份額超過三成,是唯一保持增長的市場。
特斯拉8月的銷量下降瞭43.2%,中國上汽集團的銷量下降瞭27.5%。電動車銷量下滑的部分原因在於歐盟各國在綠色激勵政策上的差異,同時監管機構對廉價的中國電動車征收高額關稅,這可能會推高購買價格。
為瞭振興市場,德國在9月同意對企業的電動車銷售給予最高40%的稅收減免。然而,環保組織“交通與環境”表示,市場將會復蘇,並預計到2025年,電動車在歐盟的總市場份額將達到20%至24%,主要原因是售價降低。
混合動力電動車(HEV)最近幾年來在歐盟市場上已獲得更多關註,買傢認為它們是全內燃機車和全電動車之間的經濟折中方案。ACEA數據顯示,8月份混合動力電動車銷量增長瞭6.6%,市場份額達到瞭31.3%。
目前,歐洲汽車銷量已經遠低於疫情前的水平,大眾等汽車制造商警告稱,這一趨勢短期內難以改變。對於電動車市場,ACEA呼籲歐盟在明年新碳排放標準生效前采取緊急行動,以挽救行業競爭力。
此外,法國汽車供應商協會負責人警告稱,歐洲汽車市場萎縮可能導致未來幾年內一半從業者失業。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汽車行業為歐盟創造瞭近1300萬個工作崗位,占歐盟所有制造業崗位的8.3%,行業創造的價值占歐盟GDP總值的7%以上。
二、斯柯達汽車India 2.5計劃今年6月份,斯柯達汽車CEO澤爾默(Klaus Zellmer)表示:“在歐洲之外,印度是我們穩健發展的第二支柱。”他指出,從商業角度來看,依賴單一市場並非明智之舉。
(斯柯達汽車CEO澤爾默 來源:官網)
隨著大眾集團旗下的捷克品牌斯柯達計劃於明年初推出首款小於4米的SUV車型,該公司對印度市場的承諾正在成為戰略重點。由於斯柯達在俄羅斯和中國的市場份額逐漸萎縮,公司不得不將重心轉向印度。
“從商業角度來看,僅依靠一個市場是非常危險的,”澤爾默解釋道,“如果主市場出現動蕩,我們需要一個堅實的第二支柱,而對我們來說,這個支柱就是印度。”
由於面臨來自當地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斯柯達正計劃逐步退出中國市場,並因烏克蘭局勢影響,退出瞭俄羅斯市場,這導致公司損失瞭約7.42億美元。“作為一傢擁有129年歷史的企業,盡管我們去年在歐元絕對值上取得瞭最佳業績,但在歐洲之外,我們最重要的業務就是印度,因為這將是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澤爾默補充道。
他希望公司正在推進的緊湊型SUV項目——India 2.5計劃,能夠在2026年幫助斯柯達實現4%的市場份額。根據印度汽車經銷商協會(FADA)的數據,包括斯柯達、大眾和奧迪品牌的大眾汽車集團在2024財年共銷售瞭88,412輛汽車,市場份額為2.24%。
(斯柯達汽車印度 來源:autocarpro.in)
“通過這款小於4米的SUV,我們希望在最具競爭力的細分市場中顯著提升市場份額,該市場占據瞭印度乘用車市場超過50%的份額。我堅信這款車型在技術、工藝和做工上都達到瞭頂級水準。我們將證明我們認真傾聽市場需求,尤其是在價格方面,”澤爾默表示。
緊湊型SUV已成為印度乘用車市場增長最快的子細分市場,占2023年總行業銷量超過100萬輛的25%以上。斯柯達即將推出的新車型將與馬魯蒂Brezza、起亞Sonet和塔塔Nexon展開競爭,定價區間在80萬至150萬盧比之間。
三、歐盟因政策放緩投資土耳其盡管德國等主要歐洲市場因補貼減少而出現銷量下滑,土耳其的電動汽車市場卻逆勢增長。土耳其電動汽車銷量增長瞭158%,以41,371輛的銷量在歐洲排名第九;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增長瞭47%,在歐洲排名第七。以下是土耳其在電動汽車市場上取得領先地位的詳細分析。
(土耳其自助品牌TOGG 來源:BBC)
與歐洲其他國傢銷量下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土耳其的電動汽車銷量大幅提升:
電動汽車:銷量增長158%,達41,371輛,在歐洲排名第九。
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增長47.3%,達77,641輛,在歐洲排名第七。
盡管銷量下降,德國依然是歐洲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銷量為214,000輛,其次是英國(194,000輛)和法國(175,000輛)。土耳其以41,371輛的銷量排名第九。
與此同時,歐洲的混合動力汽車銷量也有所增長,而土耳其在前十名中表現最為突出。土耳其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增長瞭47.3%,顯示出其在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市場的強勁吸引力。根據歐盟的統計數據,土耳其位列歐盟的第七大貿易夥伴,占據歐盟內部貿易額的3.3%。
2023年,土耳其的汽車工業出口額高達357億美元,穩居國內出口行業的榜首。與十年前的216億美元相比,這一顯著增長彰顯瞭汽車工業在土耳其經濟中的核心地位。
土耳其的國內電動汽車市場正在經歷快速拓展。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土耳其的純電動汽車銷量為65,562輛,較2022年激增瞭800%以上。預計到2023年,電動汽車將占據土耳其汽車總銷量的7.5%。而到2025年,土耳其的電動汽車保有量有望增至18萬輛,成為重要的電動汽車市場之一。
意識到土耳其橫跨歐亞大陸的獨特地理優勢,許多外國汽車制造商紛紛在此投資設廠,不僅滿足土耳其國內市場的需求,還出口至歐洲、中東和中亞等地區。除瞭菲亞特、雷諾和梅賽德斯-奔馳等傳統歐洲汽車巨頭外,福特、豐田和現代等美日車企也在土耳其建立瞭生產基地。
圍繞伊斯坦佈爾周邊的馬爾馬拉大區(Marmara Region)已成為土耳其汽車工業的核心集群,年產量超過135萬輛。今年第一季度,土耳其組裝的汽車中有68%出口至歐盟國傢,歐洲汽車制造商們也在加大對土耳其的投資力度,顯示出汽車產業對土耳其經濟的重要性。
然而,轉折發生在四年前。2020年7月,德國汽車巨頭大眾集團宣佈取消原計劃在土耳其西部馬尼薩省(Manisa)投資建設新生產基地的項目。這一總投資13億歐元、年產能30萬輛的新工廠原計劃生產基於大眾MQB平臺的大眾帕薩特(VW Passat)和斯柯達速派(Skoda Superb)車型,預計於2022年建成投產,並成為繼德國狼堡總部之後的大眾在歐洲的第二大生產基地。土耳其政府對這一項目寄予厚望,希望以此推動本國汽車產業進一步發展。
大眾集團將取消投資的決定歸因於新冠疫情及其導致的全球汽車市場需求下降,但土耳其方面認為,此舉背後有明顯的政治因素。2019年,土耳其開始對敘利亞境內的庫爾德武裝組織進行軍事打擊,並允許敘利亞難民通過土耳其邊境進入希臘,直接進入歐盟境內。這一舉動引發瞭歐盟內部的批評和壓力,土耳其的入歐談判也在同年被佈魯塞爾正式中止。
四、中國車企投資土耳其,歐洲反而大裁員1.中國車企投資土耳其
土耳其計劃利用其地理位置優勢以及與歐盟的關稅同盟協議,吸引希望免稅進入歐洲市場的中國投資者。土耳其就成功吸引瞭中國汽車制造商比亞迪(BYD)在該國投資建廠這傢中國電動汽車巨頭於與土耳其簽署瞭一項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協議,將在土耳其西部建廠,預計將創造5000個就業崗位。這一舉措將幫助比亞迪避開歐盟新征收的關稅。
(比亞迪在土耳其 來源:france 24)
土耳其工業和技術部長穆罕默德·法提赫·卡奇爾(Mehmet Fatih Kacir)表示,土耳其目前正與其他中國公司進行談判。土耳其處於歐洲、中東和中亞的交匯點,是理想的生產基地。
“我們希望將土耳其打造成下一代汽車的生產中心,”卡奇爾在接受私人電視臺Haberturk采訪時說道。
部長強調瞭土耳其的優勢,包括作為歐盟關稅同盟的一部分以及與28個國傢簽署的貿易協定。“中國企業希望快速進入國際市場,而投資土耳其可以幫助他們實現這一目標,”他說。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實施瞭高達38%的臨時額外關稅,原因是調查發現中國對其電動汽車行業的國傢補貼不公平地削弱瞭歐洲競爭對手。然而,土耳其與歐盟在1995年達成瞭一項關稅同盟協議,使許多商品(尤其是汽車)在兩者之間可以自由流動。
根據新的投資激勵政策,投資土耳其的制造商將能夠免除土耳其原本對電動汽車進口征收的40%的關稅。
據土耳其國傢新聞機構阿納多盧報道,目前至少有五傢其他中國汽車制造商正在考慮在土耳其設廠。土耳其工業和技術部表示,過去一年中,土耳其官員與中國企業傢舉行瞭多次會談。
2.歐洲面臨大裁員
9月4日,大眾汽車表示,由於歐洲汽車行業整體低迷,其在德國的工廠可能面臨關閉的風險,此外,公司還可能進行裁員。若這一舉措成真,將違反其1994年生效的長期就業保障承諾——即在2029年前不進行裁員。
2024年3月14日,大眾汽車位於德國沃爾夫斯堡的總部和工廠成為瞭輿論關註的焦點。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博穆(Oliver Blume)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歐洲市場新競爭者的湧入、德國作為制造地的地位下降以及“采取果斷措施”的必要性是當前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大眾品牌CEO托馬斯·謝弗(Thomas Schaefer)表示,盡管公司在削減成本方面取得瞭一定成效,但“市場逆風已明顯增強”。來自中國的高性價比汽車正對歐洲制造商形成巨大競爭壓力。大眾集團2024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大眾品牌的利潤為9.66億歐元,而去年同期為16.4億歐元。公司表示,按目前的發展態勢,無法達成2026年節省100億歐元的目標,因此不得不考慮裁員和關閉工廠。
眾汽車上一次關閉工廠是在1988年,當時其關閉瞭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傢工廠。這意味著大眾汽車已經有36年沒有關閉工廠。
(歐洲車企裁員引發不滿 來源:ABC news)
事實上,歐洲汽車行業的裁員潮早已開始,並逐漸從上遊供應鏈傳遞至整車廠。據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德國已有20傢年營收超過1000萬歐元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破產,同比增長60%。不僅中小企業深陷困境,行業巨頭也難逃裁員浪潮。全球排名前三的零部件供應商采埃孚(ZF)此前宣佈,將在2028年底前在德國裁員1.4萬人,占其員工總數的25%。
佛瑞亞集團、大陸集團和博世等企業也已開始裁員。截至2024年7月底,全球數十傢大型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宣佈裁員,總人數已超過4萬,主要集中在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傢。
編輯: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