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醫生”是怎樣煉成的?

集現代科技與自然力量於一身的核電站,承載著核能安全、高效利用的重任。而其平穩運行的背後,日常的監控、維護與檢修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面對這些鋼鐵與混凝土構築成的“莊嚴堡壘”,如何把握設備運行情況,及時發現潛在風險,防患於未然?

無損檢測成為核設備質量安全檢查的常用手段——針對各種金屬或非金屬材料,利用超聲波、射線、磁粉、滲透等多種檢測手段,檢測其內部結構是否存在裂紋、腐蝕、夾雜等潛在缺陷。這一切均在不影響材料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完成。

無損檢測工作人員也像守護核電安全的“鋼鐵醫生”,悉心觀察診斷,於細微之中運籌帷幄。每一束穿透金屬的超聲波,每一道揭示真相的射線,都成瞭他們經驗與智慧的見證。“鋼鐵醫生”是如何煉成的?記者采訪瞭第四屆全國核能系統無損檢測職業技能競賽中核武漢核電運行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武漢)獲獎選手。

當得知自己斬獲國賽一等獎時,中核武漢核工業在役檢查中心高級工程師丁松的心情格外激動。“感謝中核武漢對我的悉心栽培,給瞭我這個寶貴的機會,能夠和這麼多優秀的同行同臺競技。每位選手都技術嫻熟、經驗豐富,在公佈比賽結果之前不敢想象自己會獲獎。”

2013年,丁松初入公司,在師傅的帶領下學習核電無損檢測基礎理論知識,並在現場實踐中觀摩學習。每年不少於10次的大修檢驗,十多年來上百次的檢驗經歷,現場的千錘百煉讓丁松積累瞭深厚的實踐經驗。而核安全文化的入腦入心,讓這位“鋼鐵醫生”養成瞭細膩嚴謹、不斷鉆研的工作作風,並在這一領域深深紮根、不斷成長。

“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無損檢測難題。而最讓人頭疼的莫過於現場技術服務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無法從書中得到答案,自身的經驗也不足。在緊張的核電大修過程中,這些難題若不及時解決,就可能影響整個大修工作的順利進行。”丁松告訴記者。

無損檢測不是一個人的單打獨鬥,而是團隊的齊頭並進。遇到此類難題時,他總會第一時間求助技術專傢尋求解決方法。“中核武漢在國內核電在役檢查領域綜合實力強勁,技術全面。為幫助我們提升無損檢測技能,公司提供瞭多種途徑,如部門內部實行老帶新、師徒制等。還組織員工參與技術研發項目,安排員工參加學術論壇等,這些都給瞭我不斷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像丁松一樣“身經百戰”的無損檢驗工程師在中核武漢並不罕見。此次競賽前,經過公司的選拔,丁松與同事聶凱、劉念祖組成的隊伍獲得瞭代表公司參加團體賽的機會。得知這一消息後,他們很快根據自身能力情況制定瞭學習計劃,從紙面上的檢測技術原理,到實踐中的設備操作維護,確保深入掌握每個競賽項目知識和技能。

競賽落幕,他們的隊伍獲得瞭國賽團體冠軍的好成績。“這期間印象最深的是與團隊成員一起集中實操的日日夜夜。每個人都無私分享自己在實際大修工作中遇到的具體案例和檢查經驗,並與當前的實操練習不斷印證;大傢一起交流心得,不斷復盤,精準確認實操時應註意的檢測要點和技術細節。一次討論結束後,發現自己的上衣、袖口都沾滿瞭耦合劑,那一刻大傢都互相‘嘲笑’瞭起來。”丁松笑著說。

回憶起備賽過程,小組的凝聚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讓劉念祖頗為難忘。“我們小組之間會積極交流溝通,對每個試板缺陷特征進行激烈討論,理論學習中相互提問,共同探討、一起進步。”

功夫不僅在賽前,也融入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事實上,核電現場監管的繁忙工作,每天都是一場競賽。在從業人員看來,這是個需要用心來完成的工作,要坐得下來、靜得下來,耐得住寂寞。

近年來,無損檢測技術從早期的手動操作到現在各種自動檢測,從單一的超聲晶片發展到多晶片相控陣技術,層出不窮。隨著我國核能事業的發展,我國無損檢測技術也將與當下的數字化、人工智能技術結合,並不斷拓展新的應用領域,這也給無損檢測人員提出瞭更高的要求。

“競賽雖然結束瞭,但是無損檢測行業的發展還在前行。身為核能無損檢測工程師,我很自豪能見證祖國科技力量的飛躍。希望未來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學習其他行業的先進檢測技術,助力我國核工業無損檢測發展,共築強國夢想。”丁松說。

“值此國慶佳節,作為核能無損檢測工作人員,今後更要緊跟時代步伐,爭優創先,為行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為祖國核電事業提供更多安全感。”聶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