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石油儲量550億噸,為何我國不開采,每年花數千億美元進口?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國慶前,位於南海的“深海一號”二期工程竣工驗收,以後這裡的天然氣年產量將超過15億立方米。

另一方面,我國近年來依然維持著油氣資源的高進口規模。2021年進口天然氣規模接近1700億立方米,原油更是購買瞭5.1億噸。

購買油氣花費超過瞭5600億美元,對外賣油氣掙得卻隻有2955.5億美元,進出口的貿易逆差達到瞭2689.9億美元。說明每年買的比賣的多。

很多人一直疑惑,既然我們擁有南海這個“聚寶盆”,油氣資源儲量堪比第二個波斯灣,為什麼我們不開采自己的,卻要每年花費巨額資金進口呢?

這其中的因素是綜合性的,先來看看包括南海在內,我國海域的油氣資源儲量究竟如何。

550億噸的石油儲量

根據地質部門多年來的勘探考察,整個南海大陸架,目前海底已探明的含油盆地至少有十幾個,加起來的面積大約在85.24萬平方公裡。

這些含油盆地分佈在南海極為廣闊的海底區域,預估儲量至少在230億噸到300億噸之間,一些樂觀的估計更是高達550億噸。

除瞭石油,天然氣的儲量也高達20萬億立方米,所以整個南海的油氣資源猶如第二個波斯灣。

具體來看,不說更南端的區域,光是在海南省的近海區域,就有北部灣、鶯歌海、瓊東南盆地3個主要的新生代沉積盆地。

上述區域,已掌握的儲量達到瞭55.2億噸,天然氣為12萬億立方米。我國此前推進的“深海一號”工程,就是在上述海域展開的。

除瞭南海海域,我國其他海域的油氣資源儲量也相當豐富。

渤海、東海和黃海的規模

渤海作為內海,面積雖隻有8萬平方公裡,但是海底可勘探的油氣資源面積高達5.8萬平方公裡,也就是說一多半以上的地區都有油氣資源開采價值。

截止到2019年的勘探數據表明,整個渤海地區發現的油氣結構有84個,探明石油儲量46億噸,天然氣的儲量在4億立方米到10億立方米之間。

目前,這一海域在運轉的油氣田為47個,累計開采的油氣資源,超過瞭5億噸油當量。

另一片海域東海,含油氣資源的盆地面積為46萬平方公裡,其中的東海盆地油氣儲量達到瞭77億噸油當量。

相比於上述海域,黃海海域的勘探程度還比較低。這裡的石油儲量預估為2.98億噸,天然氣儲量1800億立方米。

綜合來看,我國各海域的油氣資源儲量都不算少。所以很多人心中就有瞭不解,既然我們自己有,但為何每年還要大規模購買呢?

我們確實擁有,但有沒有技術開采?開發的程度有多大?是從什麼時候開發的?這些都直接影響著每年的油氣產量。

最早開發的渤海地區

在所有海域中,渤海是勘探和開采最早的海區,還在上世紀60年代,我國就開啟瞭在這一海域的勘探。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開采,這裡的累計鉆探井已達到1194口,油氣資源的年產量超過瞭3000萬噸。

除瞭渤海地區,東海地區油氣資源的勘探和開采是從70年代開始的。50多年的時間,這裡一直在發現新的油氣田,但並沒有大規模開采。

黃海地區的情況大概也是如此,目前主要還在進行勘探和測定,大規模的開采並沒有開啟。

至於儲量最豐富的南海地區,目前的開采活動,主要集中在靠近大陸架的淺水區域。

有人肯定還會疑惑,那就趕緊開發開采啊,何必這麼慢吞吞的?難道是因為南海地區的領土糾紛和地緣政治緊張影響到瞭開采?

南海地區緊張的地緣局勢確實對開采有影響,但真正的原因還是在技術層面。

深海油氣開采的復雜性

半個世紀前,中國的科學傢就知道海洋裡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瞭,可知道和開采之間,還面臨著巨大的技術差距。

不巧的,目前已探明的油氣資源,多數都位於深海區,相比於陸地上開采已成熟的技術,深海油氣資源的開采面臨著4大難題。

根據業內界定,海洋油氣資源開發,300米深以內的區域屬於淺水區,300米到500米深的屬於次深水區,500米到1500米深的為深水區,超過1500米的屬於超深水區。

深度越大,開發開采的技術難度就越大。像我國多年來開發渤海,這一地區的深度普遍在300米以內,很多地區甚至更淺,在技術上難度並不是太大。

然而南海地區則不一樣,由於海洋深度加大,技術難度不是一個量級。此前推進“深海一號”工程,從平臺的建設到管線的鋪設,所有的技術乃至裝備都是全新且未知的挑戰。

其次,深海勘探和開采的風險很大。波濤洶湧的海洋,原本就增加瞭施工難度,更不要說還時常遭受狂風和暴雨的侵襲。

未知的風險,加大瞭施工的成本和難度,哪怕是後期進入運營階段,整體的高成本和高風險也始終相隨。

再次,便是技術和人力上的持續高投入。陸地上的油氣鉆探設備,正式運營後,運維的成本是相對較低的。

然而海洋卻不一樣,由於和陸地不相連,平臺上工作人員所需的一切設備,都要提前準備好。這其中的人力成本投入,不管是後勤方面還是技術層面,都比陸地高出太多。

最後是開發的周期相對更長。不管是我國,目前世界各地也都在深海區域進行勘探和開采。但多年來除瞭西非和墨西哥灣等海域,深海油氣資源的開采程度始終不大。

從勘探到開發建設到最後的運營,整個開發周期比較長,其中的技術運用涉及到瞭船舶、通訊、信息綜合技術、地質勘測等多個方面。也就是說,單一的油氣公司根本無力開發開采。

正因為有上述難點,深海油氣資源開采和開發,其作業時間和成本都很大,有些時候甚至還會產生極高的安全風險。

說的直接一點,以現在我國每年數千億美元的資金投入,去開采深海石油,哪怕真金白銀砸進去,短時間內在產量上也不會有太大的突破。

可是另一方面,國內日益增長的經濟活動,每年每天都在急切盼著使用石油和天然氣。

換言之,我們自己確實有,可遠水解不瞭近渴。在眼下就不能斷供的情況下,每年隻能從海外大規模進口。

年原油加工量7億噸

上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還一度是石油純出口國。是的你沒聽錯,由於那時候我國的經濟規模沒有現在體量大,每年自己產的石油完全夠用。

而多餘的石油,還能通過出口來賺取外匯。但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我國的經濟增速越來越快,我們逐漸從純出口國變成瞭進口國。30多年的時間,進口規模也越來越大。

以近兩年的數據為例,2022年的1到9月份,我國的原油進口量高達3.7億噸,當年累計的進口量為5.08億噸。

2023年,全年的進口量又增加到瞭5.63億噸,同比增長瞭11%。如果以月份來看,去年10月的進口量就達到瞭4897萬噸。而單日的進口規模,高達11308千桶。

一方面是大量的進口,另一方面我們自己每年產的也不算太少。2021年,全年原油產量2億噸,天然氣產量2075.8億立方米。

自產和進口的加在一起,當年我國原油的加工量為7億噸。這其中,汽油、柴油、煤油的合計加工量為3.6億噸。

不管是街上跑的汽車,還是工廠裡的各種設備,以及千傢萬戶使用的天然氣,每天都要大規模的供應。別說斷供一天,就是斷供一個小時,經濟損失都是無可估量的。

在這種局面下,我們能等著南海的油氣資源開采好瞭後再用嗎?肯定不行。所以,我們每年隻能花費巨額資金購買。

也就是因為需求太大,所以近些年來我們才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以期逐步擺脫對燃油汽車的依賴。

最後,還有一個相對隱蔽的原因是,我們之所以無時不刻進口石油,國傢層面還需要戰略儲備。歐美等發達國傢的戰略儲備規模,此前要比我們多一些。近年來,我們一直在追趕甚至超越。

道理很簡單,假如發生戰爭,如果沒有充分的油氣資源儲備,武器裝備再先進也都動彈不瞭瞭。

所以從戰略儲備的角度看,隻要國傢有大容量的儲備庫基地,就可以持續買買買儲存起來。

結語

綜合來看,技術上一時達不到更高的開采規模,為瞭保證國內供應,才需要大規模購買石油來用。

而未來的發展趨勢,肯定是從技術層面不斷攻關,以完成對南海等海域油氣資源的大規模開采。

剛剛完工的“深海一號”二期工程,僅僅是一個起點。下一步圍繞南海的油氣資源開采,將會開啟長期的實質推進階段。

除此之外,從整體上的能源需求看,國傢乃至整個世界,也都試圖在擺脫對石化燃料的嚴重依賴。

要是在未來人類能夠攻克核聚變技術,一切能源問題就迎刃而解瞭。當然,那是更宏觀的發展層面,而眼下我們還需要石油,還需要大量大量大量的油氣資源。

不然,你得油車就趴在路上動不瞭瞭。光是這一個理由,我們就還得買買買。

信息來源:

《南海油氣資源豐富 將成新的經濟增長極》 新華社 2012年7月10日

《2021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報告》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2021年

《攻克世界級難題、多次刷新紀錄!“深海一號”二期工程建設完工》 央視新聞 2024年9月26日

《突破深海油氣工程“卡脖子”技術,必須持續創新驅動!》 中國石油大學 2020年10月2日

《報告預計2024年國內石油消費量為7.58億噸,同比增長1%》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2024年3月1日

#頭條創作遊園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