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井陘,山花爛漫,風景正好。
記者駕車沿太行天路前行,隻見綿延起伏的山巒中,一個個村落古韻悠然。南障城鎮呂傢村,便是其中之一。
9月20日拍攝的井陘太行天路。河北日報記者 趙 傑攝
走過呂傢村村口的小石橋,沿青石路拾級而上,用山石修建的明清古民居錯落有致。三滴水院、日月樓院、繡樓院、福壽宅……一座座古樸的宅院吸引著遊客的目光。
“我們村是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像這樣以明清古院落為主的完整古建築,全村共有76處。”站在建於清末民初的福壽宅前,呂傢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呂軍正給遊客講解村莊歷史,“1938年,劉伯承、鄧小平就是在這座宅院裡指揮瞭著名的長生口伏擊戰。”
9月20日拍攝的井陘縣南障城鎮呂傢村。河北日報記者 趙傑 攝
作為地處深山的革命老區村,呂傢村因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過去很少與外界接觸,全村常住戶不到50戶,日子過得緊巴巴。
閉塞,在太行天路修通的那一刻被打破。
在村中一傢名為“她的院兒”的民宿小院,民宿經營者白瑩瑩正招呼遊客入住。院內涼亭古典雅致,屋裡的傢具也古香古色,整體設計古韻十足。
白瑩瑩告訴記者,2019年太行天路全線貫通後,她就從石傢莊來到這裡投資辦起瞭民宿。“先租瞭3個院子‘試水’,經營得不錯,後面又陸續租瞭4個院子。”白瑩瑩說,“現在每到節假日,我們的客房都會訂滿,特別受歡迎。”
9月20日,井陘縣南障城鎮呂傢村,遊客正在村中遊覽。河北日報記者 趙傑 攝
“如今,村裡共運營著21個民宿小院,還有10個小院正在裝修,計劃明年投用。”呂軍說,依靠這些民宿小院,鄉親們也跟著吃上瞭“旅遊飯”。
60歲的村民梁巧梅在“她的院兒”做管傢已經兩年瞭。“每月保底工資2100元,再加上其他獎勵和補助,月收入能超過3000元。”梁巧梅高興地說,“真沒想到,都這把年紀瞭,還能在傢門口找到好工作。”
這兩年,太行天路上的遊客越來越多,呂軍一直在琢磨怎樣進一步豐富旅遊業態,讓村民的日子再上個新臺階。去年6月開始,他免費給遊客當起瞭導遊,一邊講呂傢村故事,一邊瞭解遊客需求。
9月20日,井陘縣南障城鎮呂傢村,遊客正在村中咖啡館休息。河北日報記者 趙傑 攝
隨著接待的遊客越來越多,呂軍對村裡發展的思路也越來越清晰:“最能打動遊客的是文化,而紅色文化和古村落文化恰恰是呂傢村的‘長板’。”
於是,呂傢村開始對福壽宅等承載紅色歷史的院落進行提升改造,並以紅色展館的形式打造紅色課堂。“在講好紅色故事的同時,我們還謀劃建設傳統文化展館,以古村落文化為基礎,多角度展示井陘古道文化,讓來井陘的遊客有所得、有所悟、有所留戀。”呂軍說。
一條太行天路,串起沿線27個傳統古村落,以及多個革命歷史遺跡。呂軍將眼光瞄向長遠,已開始帶領村“兩委”幹部與石傢莊的旅行社對接,計劃聯合太行天路沿線大梁江等古村落,探索打造一條紅色文化和古村落文化相結合的特色旅遊線路,讓更多遊客走進來、留下來。(河北日報記者 董 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