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HAN LU

2024.10.08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導語

每一朵花的盛開,每一個人的出現,每一個季節的輪回,都有各自的意義所在,歡喜默念,感恩隨緣。願我們在生活中始終保持樂觀豁達之心。

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單

寒露,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標志著秋季的深入與氣溫的顯著下降。它通常出現在公歷每年的10月7日至9日之間,具體日期由太陽到達黃經195°時確定。這一節氣的名稱,源自此時節氣溫驟降,清晨的露水因寒冷而凝結成霜,給人以“寒露”之感。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寒露,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此處的“寒”體現瞭氣溫的寒冷,“露”則是指露水的狀態。寒露之後,天氣漸寒,露水漸濃,正如俗語所說,“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單。喧喧人語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間。永懷所好卻成夢,玉色彷佛開心顏。逆知後應不復隔,談笑明月相與閑。”

王安石在庭院散步,一陣風來,絲絲生冷,馬上夾緊瞭衣衫。他想到瞭遠方的朋友沖卿,“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單”。不知他是否有加衣,不知有沒有好好保重自己呢?

總有些愛,藏在那些笨拙的叮嚀裡,卻足以暖慰這一場漸寒的秋季。

千傢風掃葉,萬裡雁隨陽

寒露有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唐代詩人元稹《詠廿四氣詩·寒露九月節》巧妙地將“寒露三候”體現在詩中。

一候,鴻雁來賓。鴻雁大概是二十四節氣中出現最多的物候瞭,無論是李白的“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還是杜甫的“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都最足以說明古人對大雁的重視。其實,從白露節氣開始,鴻雁開始陸續南飛,到寒露節氣時應為最後一批。古人稱先至者為主,後至者為賓,因此稱初候為“鴻雁來賓”。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傳說雀鳥在深秋感知寒冷後,潛入大海變成蛤蜊。古人認為蛤蜊的貝殼花紋與雀鳥相似,還以為是雀鳥變的。這樣樸素的觀念卻隱含瞭古人對天地的認識,他們認為此時節天地陰氣重瞭,飛物自然應該變為潛物,如果雀鳥依然十分活躍,則說明季節錯亂,將會有災禍降臨。

三候,菊有黃華。《禮記·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黃華。”“華”即“花”,是說菊花已遍地開放。天地萬物皆是負陰而抱陽,草木皆在陽氣漸盛時開花,獨有菊花,在陰氣漸重之時開放。提到菊花盛開,我們都會想起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如果說大傢都在春天裡面歡欣,在秋天裡感傷,那麼陶淵明的心就是在秋天裡可以有安頓。

寒露潔秋空,遙山紛在矚

寒露,是一場從清涼到蕭瑟的過渡,從秋季向冬季的進發,是一個滿是寒意卻又多姿多彩的時節。

“小詩閑淡如秋水,病後殊勝未病時。自翦矮牋(jiān)謄斷稿,不嫌墨淺字傾欹”詩人陸遊在立秋的時候胸膈得瞭疾病,到瞭寒露的時候,基本痊愈,於是寫下這首詩,篇幅雖短,但意蘊悠長,表達自己無比暢快的心情。

這首小詩,如同秋日裡的一池清水,寧靜淡泊,沒有半點塵世的喧囂與浮華。病愈之後,竟然感覺生活比沒有生病時更加美好。生病期間,自己動手裁剪紙張,一比一懷地重新謄寫之前的詩稿和文稿,回顧過往,尋得一份樂趣與寄托,並不介意墨色深淺是否適中,也不在乎字跡是否端正美觀。

“新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願得勤來看,無令便逐風”,寒露時節,木芙蓉花盛開,比春日的花還紅。即使在蕭瑟的秋天,依然有美麗的花兒,讓人感受自然的美好。

寒露叢中,殘荷亭亭,這樣的景致別有一番風味!有人偏愛於春暖花開,有人鐘情於夏日艷陽,有人陶醉於秋高氣爽,有人執著於冬雪素裹。其實,仔細想來,人生何處無風景呢?“留得殘荷聽雨聲”在懂的人眼裡,也是美不勝收。

秋色漸深,

寒深露重,願君珍重。

願你有人牽掛,願你總有溫暖在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