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被中國用核武器轟炸45次的羅佈泊,如今又是何等光景?

中國幅員遼闊,有很多地方以神秘聞名,尤其是位於新疆東南方向的羅佈泊。

【羅佈泊】

歷史上有許多探險傢和科學傢在羅佈泊失蹤後遇難,如彭加木和餘純順,這些事件都為羅佈泊增添瞭更多的神秘和危險色彩。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特質,使得羅佈泊成為瞭我國核試驗的最佳位置。

後來作為試驗基地的羅佈泊,被我國用核武器轟炸瞭45次,那麼這裡如今又是怎樣一幅光景呢?

核試驗基地的選擇

1945年,隨著兩顆原子彈的爆炸,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宣告瞭結束,但隨之而來的,是各國對核武器研制的緊張階段。

【在日本爆炸的原子彈】

在見識瞭核武器的威力之後,全世界都對其產生瞭畏懼之心,各個大國也把核武器的研究提上瞭日程,以免夜長夢多。

那時候新中國才成立不久,各方面都等待著重新發展的推力——我們既沒有試驗核武器的技術,也沒有制造核武器的強大經濟能力。

但是美國的核武器就像是懸在中國脖頸上的一把利劍,如果我們不抓緊機會完成核武器的研制,那麼在未來必定會繼續受到他國的限制。

所以,那時候我們隻能暫時依靠蘇聯開啟核武器研制項目。

【蘇聯專傢在中國】

後期蘇聯因為修正主義導致的和中國決裂暫且按下不表,前期我國的核試驗項目的起步,確實和蘇聯的幫助有著很大的關系。

其中就有核試驗基地的選擇。

一開始,蘇聯專傢基於我國的地形分佈特點,選擇將敦煌西北地區作為試驗地點。

【敦煌地區的人文古跡】

但是我國的研究人員在進行實地考察後,卻發現這裡有著許多人文古跡和歷史遺產。

如果說核武器是我國實力的硬件設施,那麼這些歷史遺產就是我國的軟件實力,二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另外,敦煌地區常年缺水,特殊的土質會在核爆炸後掀起大量的污染性煙塵,對試驗帶周圍居民和環境有十分有害。

【敦煌地區舊景】

而且蘇聯專傢選定的試驗地帶周圍的居民數量還不算少,因為他們並不認為中國需要制造一個威力很大的核武器——隻要有就行瞭。

這當然不符合中國人“有備無患”“未雨綢繆”的習慣,就算彼時我國的能力還不足以研制出大威力核武器,也不代表之後不行。

乾坤未定,誰也不知道未來的國際局勢是怎樣的。

所以中國的科研人員們在敦煌周圍展開瞭考察,最終選擇將敦煌地區旁邊的羅佈泊作為試驗基地。

【羅佈泊】

因為羅佈泊雖然是沙漠,卻也有淡水水源,不僅位置隱蔽性好,視野開闊方便試驗,還能保證研究人員和戰士們的生活。

在此之後,羅佈泊便在1959年被確定為中國的核試驗基地,並在之後的37年裡,接受瞭45次核試驗的轟炸。

被轟炸後的羅佈泊

羅佈泊的生存環境是非常艱難的,加之那時我國正趕上瞭三年困難時期,研究基地缺水缺食物。

偏偏核武器的研究就非常精細,一點偏差都有可能導致試驗失敗。

【在羅佈泊參與試驗項目的解放軍】

所有參與研發的科研人員,和對項目進行輔助支撐的解放軍戰士們,在羅佈泊隱姓埋名,吃瞭許多人難以想象的苦楚,更有人永遠犧牲在瞭漫天的黃沙中。

但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我國原子彈、氫彈相繼問世,我國再也不用懼怕任何國傢的威脅瞭。

【中國的首顆原子彈爆炸】

這樣的成果,除瞭參與人們,也有羅佈泊的一份功勞。

在大傢的印象裡,被核武器轟炸過的地方,想必是一片廢墟、寸草不生、生靈塗炭的。

被轟炸瞭45次的羅佈泊,肯定也慘不忍睹。

但不可思議的是,羅佈泊根本和“死亡之地”掛不上鉤——它早已經在中國人的努力下,煥然一新瞭。

一開始,羅佈泊的環境就不太好,沙漠環境和導致當地幾乎沒有什麼動植物存在。

【以前的羅佈泊】

後來核試驗在此進行,其環境也確實變得更加惡劣瞭。

不過,1996年羅佈泊就結束瞭它作為核試驗基地的光榮使命,之後國傢開始重視各地的生態環境保護,羅佈泊這個“大功臣”自然也是被治理的重點對象。

在國傢的政策和當地人的努力下,羅佈泊的水源不再像當年那樣稀少,而水乃生命之源,越來越多的動物因為水源而選擇在羅佈泊定居。

【現在的羅佈泊】

慢慢的,當地生態系統裡的種群越來越豐富,整個生態系統也越來越穩定。

更讓人開心的是,我國又在羅佈泊發現瞭的大型礦產,據估計,其所包含的鉀鹽礦物規模達到瞭2億噸。

可以想象,羅佈泊的環境在國傢的堅持治理下,會因為良性循環越變越好,而豐富的礦產資源也能給國傢的經濟帶來不小的收入。

【羅佈泊】

而未來的羅佈泊,也一定會擺脫“恐怖”的刻板印象,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變得更加美好。

參考資料:

【1】「75個地標見證共和國成長的腳步」羅佈泊(1967)·中國日報網

【2】羅佈泊科考歸來:尋找荒原“重生”的密碼·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