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不能教會瞭印度! 中科院院士: 中國制造將在2035年超越美國

據央視財經10月3日報道,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牽頭的聯合實驗團隊日前在青藏高原成功實現瞭基於超導接收的高清視頻信號千米級太赫茲無線通信傳輸,這是目前國際上首次將高靈敏度太赫茲超導接收機技術成功應用於遠距離無線通信系統。

太赫茲通信是6G時代必須要突破的方向,我國在6G通信領域的研究已經走在瞭全球最先進水平!此前不久中科院路甬祥院士在《中國機械工程雜志》上發文指出,中國將在十年內在高科技和先進軍事制造方面超過美國。6G隻是中國制造一個重要的突破方向,而中國高科技制造將在未來十年來位居全球第一!

6G時代中國已經遙遙領先:太赫茲能幹嘛?

據央視道稱,這次實驗是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海省海西州雪山牧場亞毫米波天文觀測基地開展的,實驗頻率0.5太赫茲(500GHz‌)發射端信號發射強度僅有10微瓦(0.00001瓦),這個功率相當於手機基站發射強度的一百萬分之一,科研人員在如此微弱的信號下,通過太赫茲超導接收機成功接收到瞭距離1.2公裡處傳輸的高清視頻信號。

三個關鍵詞,500GHz‌、10微瓦、1.2千米外接收,這就是天地衛星通信接收場景的現場模擬,如果將太赫茲通信衛星部署於近地軌道,地面接收站直接與衛星通信,那麼未來6G通信的幾個關鍵場景將得到迎刃而解:

第一就是帶寬,以目前全球正在部署的5G網絡的峰值理論傳輸速度可達20Gbps,目前單個用戶的實際下載速度最高能達到125M/s左右,這個速度對於目前來看已經足夠,但未來虛擬現實的條件下應用就有點差強人意瞭,並且5G是通過幾十個通道合並的速度,而太赫茲頻率是5G頻率的20倍以上,速度直接跨入TB級甚至還可以更高。第二則是主幹網絡建設,目前5G主要還是地面網絡建設,中國在地面網絡建設是遙遙領先於全球,但從3G時代到4G,再從4G到5G,大量設備淘汰升級,線路重新建設,這個成本之高令人咋舌,特別是“村村通”的工程,效費比之低隻有中國這種一切為民考慮的國傢才會主動建設,像美國這樣西部農村欠發達地區隻能用2G,連3G都沒有!6G時代如果用天基骨幹網,這個部署就靈活多瞭。

估計已經有網友會對此嗤之以鼻瞭,現在通信距離才1千米多點就想著搞衛星通信?事實上當年有很多通信專傢都對手機直連同步軌道上的衛星直接通信也是同樣的態度,但華為開創瞭手機直連衛星的先河,你說太赫茲能不能實現衛星通信?

太赫茲指的是0.1~10 THz(100GHZ~10000GHZ)范圍內的電磁波,在長波段與毫米波相重合,在短波段與紅外光相重合,太赫茲的低頻段被通信領域的科學傢認為是未來6G通信的重要波段,真正能解決通信速度瓶頸的技術,但這個頻段由於頻率極高,信號衰減嚴重,目前面臨三大技術困難:

硬件技術:太赫茲頻段調制需要特殊的高性能的發射器和接收器。目前太赫茲電子元器件發射功率小、體積偏大、集成度低,導致傳輸距離偏近,測試成本與門檻都很高;信號衰減問題:太赫茲波由於頻率太高,在傳輸過程中易受大氣吸收、散射等影響,導致信號衰減,太赫茲頻段的衰減特性使得在遠距離通信變得非常困難。對準和跟蹤:太赫茲頻率太高,波束指向性極高,需要精確的對準和跟蹤技術。

所以這次中國科學傢在國際上首次完成如此小功率、如此遠距離的通信實在是一項非常瞭不起的進步,美國的5G毫米波技術還沒有完全弄明白,在5G技術上落後中國一大截,現在中國又突破瞭比5G毫米波更難的6G太赫茲(亞毫米波)新技術,未來將進一步鞏固瞭6G領域的領先優勢!

中科院院士: 中國制造將在2035年超越美國

太赫茲領域的研究隻是中國高科技領域突破的一個方面,早在5G時代,中國在通信領域就開始領先,要不是美國糾集西方國傢集體打壓,中國的5G技術隻會比美國主推的技術成本更低,並且性能還更好!美國之所以不采用,完全就是擔心產業鏈被中國控制,5G通信技術的核心掌握在中國人手中!

但技術這東西領先瞭就是領先瞭,美國暫時還能以地緣戰略優勢打壓,但未來呢?近些年來,中國不隻在通信領域,而是在高科技以及制造領域全面突破領領先全球,比如在電動車研發與制造、太陽能電池以及風力發電領域已經遙遙領先,另外還有高鐵、磁懸浮列車、橋梁建造、沉管隧道建設、盾構機、鋼鐵產量、核能、風能與太陽能利用、沙漠治理、量子信息等技術都已經領先全球!

各位可能都不信,種花傢列幾個有趣的數據,一定會超出大傢對中國的固有認識,絕對會大跌眼鏡,中國在悄咪咪的發展並且將這些領域做到瞭全球第一,咱啥都不說,用數據說話:

2023年全球原油出口量合計21億噸,其中5.64億噸賣到瞭中國,總價值2.4萬億人民幣,而當年中國的原油消耗總量為7.56億噸;2023年,全球鐵礦石出口量總共26億噸,其中11.79億噸被送到瞭中國,總價值超過1萬億人民幣;‌2023年全球鋰礦石產量為1550萬噸,中國進口瞭441.51萬噸的鋰礦石;‌2023年全球鋁土礦產量為4億噸,中國進口瞭1.41億噸;2023年全球的大豆出口總量為1.78億噸,其中1億噸被送到瞭中國;2023年,全球總共隻產出瞭1431萬噸天然橡膠,其中606萬噸賣到瞭中國;2023年,全球的天然氣出口量4億噸,中國進口瞭1.2億噸;.......‌2023年全球電動車產量為1542萬輛,其中中國生產瞭958.7萬輛;‌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為491萬輛‌,排名全球第一;‌2023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產量為371.08GW,中國占比約為80%2023年中國傢用電器、智能攝像頭、智能門鎖、便攜式儲能等產品出口全球第一;.......

還有太多的世界第一,就不一一羅列瞭,免得又被網友罵湊字數。9月9日,中科院院士、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路甬祥在《中國機械工程學報》上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盡管美國在高科技和先進軍事裝備生產方面保持領先,但其優勢正在迅速減弱。預計到2035年,‘中國制造’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領先者。

路甬祥院士指出,自2010年中國制造業產出首次超過美國以來,中國不斷縮小與美國在技術和產品質量上的差距。尤其是自2015年“中國制造2025”計劃實施以來,中國在多個高端產業中取得瞭飛速發展,遠超預期。

中國的制造業規模已經達到全球制造業產出的三分之一,幾乎是美國的兩倍。特別是在造船、電動汽車、無人機、可再生能源和工業機器人等領域,中國的進展尤為顯著。在造船業,2023~2024年的接單量來看,中國造船幾乎壟斷全世界!

二戰結束時美國制造占全球60%,到底是怎麼沒落的?

從二戰結束時的60%到現在的16.5%,幾乎跌去瞭四分之三,而中國則從二戰結束時的幾乎0%發展到瞭現在的30%以上,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下面有兩個案例,看完你就知道美國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當地時間10月1日,美國東海岸及墨西哥灣沿岸碼頭工人爆發瞭大規模罷工,要求在6年內將時薪從39美元提高到69美元,並且要求港口在10年內禁止安裝提升效率的自動化設備。可能大傢對這個數據都沒啥概念,要求加薪是薪資水平低嗎?完全不是,碼頭工人的中位年收入接近20萬美元,一個沒有技術含量的碼頭工人,平均薪水比哈佛大學畢業的學生起薪都要高。

這些工人薪資高,效率還差,要是人均吞吐量計算,中國上海港的效率是美國碼頭工人的13倍,當然如你想的,中國碼頭有自動化機械,但是拜登拜登政府已經同意將工人的平均時薪從39美元提高到63美元,並且同意10年內禁止安裝提升效率的自動化設備。

工人薪資提升,看起來確實是好事,但問題是美國港口的成本無疑會轉嫁到產品進口成本上,也就是最終將是消費者買單,同時這些碼頭的技術將停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水平,永遠都不可能與中國沿海碼頭競爭,美國的工會看似為工人爭取瞭利益,但最終將葬送掉美國的競爭力。

另一個案例是美國的電動車,盡管美國有風靡全球的電動車品牌特斯拉,但特斯拉產能最大的工廠卻在中國,並且美國本土的電動車產業鏈要麼是不完整,要麼價格沒有競爭力!按理說特斯拉搞電車與中國比亞迪同時期,應該中美並駕齊驅才是,這是又是為啥?

是來自美國傳統車企的壓力,因為電車幾乎會重整產業鏈,比如不再需要發動機,變速箱以及四驅等零部件,甚至車機與操控部分都要重新設計,因為會與自動駕駛接軌,所以這對傳統車企的配套是個絕對很大的沖擊,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部分協調,這些隻顧眼前利益的車企電動車發展非常緩慢。

另一個就是終端環境不一樣,中國在工信部協調下,產業配套很快就全面展開,甚至連電動車充電樁規劃都早於電動車銷售;而美國則因為電力基礎設施落後,無法承受大電流充電樁,充電樁建設開展在發達地區很快開展,但地廣人稀的郊區以及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根本就舉步維艱,電車普及率受到很大影響。

所以走到現在,中美在電動車領域差異會越來越大,一個特斯拉支撐不起美國車企,當然美國車企也不至於倒閉,畢竟美國內也有大量燃油車的需求存在,隻是發展再也不會像以前那麼野蠻,最多也就在自傢的一畝三分地裡“土裡刨食”。

以上兩個隻是美國制造衰落的縮影,那個是結果,真正的原因其實還有上世紀八十年代與日本競爭成本優勢而將因為產業工人成本增加以及高污染高耗能產業外移,當時的韓國與東南亞以及中國臺灣以及大陸成瞭轉移對象!原本美國的規劃是很好的,隻將產業鏈的某一段轉移到中國,讓中國永遠擔任給美國降低成本的角色,做最累的事,賺最少的錢!

就像蘋果在中國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或者提供各種零部件組裝的企業,利潤大頭在美國,並且整個產業鏈還是被美國控制。像華為這樣的本土研發創新型企業是絕對不允許的,各位看看國內被美國高科技制裁的清單就知道哪些公司是創新企業,哪些公司是不思進取的組裝企業瞭。

這個產業鏈外移規劃很好,但除瞭讓中國壯大這個沒考慮到以外還有一個沒想到,美國內的第一代產業工人老去後,在美國這個行業就消失瞭,反而是承接瞭這些高耗能產業的中國經過幾代技術改良,成瞭個中領域的頂尖王者,比如稀土提煉,早期的高污染產業被中國做到頂尖水平。

還有像電解鋁領域,鎵的生產是電解鋁的副產品,得益於中國極其龐大的電解鋁產業,讓中國在鎵產量占瞭全球的90%以上,恰巧鎵成瞭現代電子產品中的功率王者,氮化鎵的T/R單元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比砷化鎵的功率高8~10倍,中國在用氮化鎵做充電器,美國的相控陣雷達卻缺少鎵無法生產。

一念之差!美國走錯一步,那就步步錯瞭!美國另一個錯誤是美元金融業,因為用金融杠桿可以掙到比制造業更多的錢,制造業人才進一步流向金融業,這導致制造業進一步萎縮,直接導致中低水平的就業者失業,剛好美國還有止痛片濫用,讓這部分人開始吸毒麻醉自己,現在波音公司質量事故頻出,據半島電視臺在十幾年前臥底拍攝的視頻顯示,低層次的工人絕對脫不開幹系。

美國的歷史給中國的教訓,絕對不能教會瞭印度,從人口結構比例上來看,印度就是當年大號的中國,當然印度的民性與種姓制度以及各邦之間的矛盾等兩邊是不相等的,但印度覺不可小覷,但國內一些非常短時的企業仍舊在給印度送產業,比如最近就有印度某高爐建成,據說是國內某某公司所建,你說當年咱已經送瞭印度一個手機產業鏈,現在還要送印度一個鋼鐵產業鏈嗎?真不知道某些人腦子是怎麼想的!

電動車產業鏈絕對不能流向印度,幸虧國傢還是分得出是非的,印度就讓他們自己去摸索好瞭,能搞明白是他們的本事,搞不明白可以去問美國,別來找咱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