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瞭新能源車,中國種業巨頭正帶著核心技術闖世界

時值金秋,除瞭中秋、國慶值得慶祝,還有一個與每年秋分同日的節日不容忽視——中國農民豐收節。

2024年秋分前後,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再次如約而至。據農業農村部,除雙季晚稻外,今年大部分秋糧已經邁入瞭成熟收獲期,全國整體的收獲進程過半,玉米、大豆、稻谷等農作物長勢向好,秋糧大概率再獲豐收。

豐收背後,也凝聚著核心科技的支持。農業的現代化,種子是基礎。

2024年更是值得關註農業、種業的一年。因為今年是種業振興行動從“三年打基礎”向“五年見成效”轉變關鍵一年,中央一號文件一如既往聚焦農業,要求強化農業科技支撐,點名種業振興行動。另外種業振興、農業核心技術攻關,也是政府工作報告裡被提及的關鍵詞。

持續催化種業這個國傢戰略性、基礎性的核心產業的進步,離不開科研,也需要資本的助力。2024年8月,央行等五部門曾經印發《關於開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強金融支持鄉村全面振興專項行動的通知》,提到農業和糧食產業鏈金融服務場景,支持符合條件的種企上市、掛牌融資和再融資。

“三期向上”的新機遇

新世紀以來,中國種業的發展機遇一層又一層地被疊滿。

復盤2000年以來,種業先後迎來瞭三期歷史機遇的疊加式發展。

中航證券的行業研報分析,第一階段政策期以2000年《種子法》頒佈為起點,標志中國種業市場化正式啟程。第二階段以國務院八號文件開啟改革時期為標志,中國正式步入市場導向的商業化育種時期。第三階段從2020年開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開啟打好種業翻身仗的政策新周期。

三次政策期層層推進,疊加制度上相關法律、規章不斷完善,監管上保護農業、種業產品知識產權的專項行動不斷推進,賦予中國這個古老農耕民族種業的新希望。

不容忽視的是,種業的榮枯還和另外兩個重要因素相關。

其一,是農業大宗商品整體的周期。糧食價格景氣背景下,種業也將步入上行階段。反之亦會形成拖累。

其二,是越來越舉足輕重的技術因素。現代種業被稱為“土地裡的芯片”,小小的一粒種子也藏著巨大的科技奧秘。全球農業正在經歷從傳統雜交育種到新型生物育種、智能育種的新階段,轉基因商業化漸行漸近。

那麼,中國的種業龍頭們準備好迎接機遇和挑戰瞭嗎?

種業四強勝負手是什麼?

整體來看,上半年A股種業經營業績向好,利潤回暖。

同花順數據顯示,申萬三級種子行業分類下,10傢成分股公司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4.92%,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大增139.75%。值得註意的是,雖然利潤數據亮眼,或和低基數有關。2023年上半年種業行業利潤剛剛經歷瞭整體的下滑和虧損。

目前A股上市種業公司呈現“一大三強”並進的格局。從市值來看,隆平高科( 000998.SZ )市值在130億元左右,獨占第一梯隊;登海種業( 002041.SZ )、荃銀高科( 300087.SZ )和農發種業( 600313.SH )同在第二梯隊,市值在60億元至70億元區間。

這四傢龍頭公司的業績情況,出現瞭一些分化,反映出種業的整體趨勢。

隆平高科上半年的業績亮點在利潤。營業收入25.82億元,同比減少1.2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1億元,同比大幅增加169.19%。隆平高科也是這四傢頭部企業裡,唯一一傢年中收入和利潤雙雙上億元的企業。

同期登海種業也錄得瞭持續盈利,但同比出現“雙降”。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4.08億元,同比下降15.6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273.54萬元,但同比有約30%的下滑。

“雙降”的還有農發種業。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72億元,同比下降超2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23.17萬元,同比下降超24%。

荃銀高科則處於虧損狀態。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14.11億元,同比增長30.62%;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額為2223.79萬元,同比大幅下降瞭156.41%。

玉米種子是造成各傢業績分化的勝負手。例如近年在玉米種業持續發力的隆平高科此次在中報裡指出,全球商品玉米價格下降、玉米種子產能過剩。但公司提早做出準備,制定瞭有效的生產經營策略,令庫存總量和結構保持在健康狀態。

主要從事雜交玉米種子業務的登海種業也提出,目前國內的玉米種子品種需求結構分化明顯,品種數量多,且同質化程度高——這也意味著市場競爭激烈。一二季度玉米種子發貨量較上年同期減少,又因個別區域減少玉米種植面積而造成六月末玉米種子退貨量增加。

荃銀高科的玉米種子收入在上半年也出現瞭9.93%的收入下滑,和同比增長14.09%的水稻相比顯現出挑戰。不過天風證券發表於8月27日的研報強調,公司核心種業業務有效協同,訂單農業培育顯效,轉基因品種有望助力後續的發展。

這樣的市場變化特點也印證瞭種業的特殊性——一方面與基礎民生息息相關,一方面也被農業大宗商品整體的周期起伏裹挾。

行業集中度仍有待提升

自2017年後,全國種子大市場規模圍繞1200億元上下波動,這一局面在未來的幾年中勢將突破。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種業發展趨勢分析及投資格局預測報告顯示,2022年和2023年種業市場現同比增長,2024年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400億元。

前文提到的玉米種子也將是種業版塊裡最重要的細分產品,目前占據整個種業市場的22.87%。緊隨其後的是水稻、小麥、馬鈴薯種子,市值占比在17%到11%之間。

但長久以來,中國種業的行業集中度偏低。前文提及的多傢中國種業公司,雖然已經脫穎而出成為行業龍頭,但是集中度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22年中國種業前七名企業營收占比合計(CR7)還不足10%。而對比Kynetec統計數據,在世界范圍內,早在2020年,全球種業前五名的巨頭合計份額已達52%。

背後深層次的原因來自多方面。

比如中國種業數量眾多,但規模較小。天眼查數據顯示,全國有超過十萬傢種業企業,其中四萬餘傢是小微企業。

再比如研發能力仍偏弱、產業化程度不足。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在2024年3月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就指出,建立新型高效的種業創新體系,接下來就應該繼續完善種業領域產業化、知產保護、人才、金融等方面政策。

危中尋機,當下的種業格局也為後續種業龍頭繼續崛起、吞並市場份額、發展成為全球種業巨頭埋下伏筆。面前的發展路徑也非常清晰,就是要繼續抓住轉基因等科技機遇,帶著核心技術奔赴更廣闊的市場。

朝著這樣的夢想,企業們都做瞭哪些努力?

帶著關鍵核心技術闖世界

繼續加大科研投入,是A股種業龍頭公司共同的選擇。

登海種業上半年研發投入從2023年同期的3169萬元提升到瞭3797萬元,同比增加19.81%。

荃銀高科2023年研發投入金額為1.403億元,占種子銷售收入的4.9%。此次中報顯示,公司研發費用從2023年同期的3205萬元增長到瞭3829萬元。

農發種業研發費用也在上臺階,2024年上半年為3553萬元,2023年同期為2984萬元。

隆平高科的研發費最高,在2024年上半年達到瞭2.74億元,較2023年同期增長,但“試驗、示范及品種選育費”一項出現下滑。公司在中報中提到,目前公司正在加快國內外研發資源的協同與人員整合,提升研發效率,減少無效或重復研發費用的投入。

四傢頭部種業公司在中報裡全部提及瞭科研的重要性。 例如荃銀高科強調要堅持走“以科研為源頭、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創新之路,持續培育和推廣優良農作物品種;凈利潤的減少就主要是因為加大科研投入。

登海種業也在中報中透露要積極推進科研,取得的成績包括和山東農業大學戰略合作成立玉米產業研究院、2015年開工建設的青島生物技術研發中心的科研育種工作已經開始運行等。

農發種業把科研的目光投向全球。據中報介紹,公司已經在孟加拉、印尼等國建立瞭科研站,在巴基斯坦設立種子公司。這樣“走出去”的商業邏輯是要構建一個開放式的商業化育種模式。

已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傢族,也在持續為中國種業“走出去”進行不懈探索,遠赴海外探尋更大的市場。據《證券時報》9月11日報道,袁隆平長子袁定安此前就一直致力於將國內雜交稻銷售到非洲去。天眼查數據顯示,袁氏種業高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袁定安是持股51.87%的大股東。

從隆平高科到袁氏種業,早在2005年,中國農業種業工作者就開啟瞭邁向非洲的步伐。當年五名隆平高科農業技術專傢遠赴利比裡亞,援助該國第一期農業技術合作項目。與此同時,袁氏種業也在馬達加斯加設立分公司。這些開墾者在當地推廣中國雜交水稻,已經持續瞭十多年。

在實現雜交水稻本土化後,當地水稻產量從每公頃2.5噸躍升到瞭7.5噸,成效顯著。

袁隆平的三兒子袁定陽則繼承科研方向,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工作。中國農業大學2024年新生開學典禮上,校長孫其信在講話中透露,袁隆平的孫女也來到瞭這一農業領域殿堂級高校學農……

在廣袤富饒的田地間和科研工作室裡,還有更多個像袁隆平這樣的團隊正在鉆研種子的奧秘,解鎖“土地裡的芯片”的科技密碼。

伴隨一代又一代中國農業人的傳承努力,鑄滿歷史機遇的種業,還會在科技的驅動下繼續煥發蓬勃的商業魅力。市場份額勢必還會向頭部企業集中,龍頭爭奪戰將會是一場對科技硬實力的比拼。

作 者 | 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