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不能停!新研究指出讀博士影響心理健康

編譯 | 李木子

一項針對瑞典博士生的調查表明,博士學習會對心理健康造成巨大影響。這項調查為學術界關於心理健康危機的討論提供瞭有力數據。長期以來,研究和坊間證據都表明,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博士生發表論文、尋找資金和工作都會面臨巨大壓力。該研究日前在預印本服務器SSRN上公佈。

研究著眼於所有瑞典博士生服用精神藥物和因精神健康問題住院治療的比例。研究發現,平均而言,他們攻讀博士學位的時間越長,就越需要此類服務。到學習的第五年,博士生需要心理健康藥物的可能性比前一年增加瞭40%。

全球非營利性倡導組織“蜻蜓心理健康”的創始人Wendy Ingram說,很少有研究關註心理健康的客觀衡量指標。這項研究表明,心理健康問題是“系統性的,幾十年來一直困擾著學術界”。

研究人員利用瑞典2006年至2017年的行政管理記錄,追蹤瞭2萬多名博士生在攻讀學位之前和之後的情況。瑞典哥德堡大學的行為經濟學傢、該研究合著者Eva Ranehill說,這使得研究小組能夠評估博士學習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直接影響。

研究人員比較瞭博士生、碩士生和普通人群獲得心理健康服務的比例,發現博士生在讀博之前,獲得這些服務的比例與已獲得碩士學位的人相近。但在讀博期間,這些學生的抗抑鬱藥和鎮靜劑等精神藥物使用量卻逐年增加,並在第四年和第五年達到峰值,然後在第六年和第七年開始下降。

研究人員將博士生與18至70歲的普通人群進行比較後也發現瞭類似規律。在博士生開始學習之前,接受心理健康服務的比例低於一般人群,但到學習結束時,這一比例卻是相同的。

研究還發現,不同學術領域對藥物的使用存在差異。與讀博士前相比,自然科學專業的學生在第五年用藥量增加瞭100%,而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專業分別增加瞭40%和50%。醫科學生則沒有任何增加。

不同學科的規范可能解釋瞭這一點,Ranehill說:“在某些領域,你非常依賴你的導師。而在另一些領域,你可能會更加孤立。許多高層人士會盡力為你提供幫助,但也有一些人會反其道而行之。”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神經生物學五年級博士生Rituja Bisen表示,他們會受獲得資助和發表論文的壓力的影響。“你需要盡快生成數據,對資金和工作的競爭可能非常激烈,甚至在讀博士早期也是如此。”

由志願學者於2019年成立的“蜻蜓心理健康”,目前正在22個國傢開展試點項目,為處於不同職業階段的5萬多名學者建立良好心理健康方案。這些方案包括以循證方法進行培訓,以改善心理健康等。項目組將於2026年公佈最終結果。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ssrn.com/abstract=49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