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毛主席審授銜名單,一筆劃掉二野“三號人物”:此人不授銜

1955年,黨中央準備為那些曾在革命時期,做出過卓越貢獻的開國功臣們進行授銜。

這可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第一次進行授銜,因此上上下下對這次授銜都非常重視。

毛主席在審閱授銜名單時,看得非常仔細,當他看到“張際春”的名字時,一筆給劃掉瞭,並表示此人不能授銜。

張際春那可是曾為黨和國傢立下過赫赫戰功,而且還是二野的“三號人物”,毛主席為什麼不允許他授銜呢?

在毛主席的引導培養下 成長為優秀的政工領導

1900年,張際春出生於湖南宜章縣,他在湖南第三師范學校讀書時,因聆聽過毛主席的演講,深受影響,積極投身到黨組織領導的愛國學生運動和農民運動。

1928年1月,他選擇投筆從戎,參加湘南起義,之後跟隨起義隊伍上瞭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隊伍會合在一起。

朱、毛兩支隊伍合編為紅四軍後,張際春被安排到部隊中做整政治工作。

他為瞭將工作做好,經常深入到戰士們中間,與戰士們談心,耐心、細致向戰士們宣傳黨的政策,有效增強瞭戰士們對革命的堅定決心,大大提高瞭部隊的戰鬥力。

毛主席對表現出色的張際春越來越欣賞,1930年8月,將他推薦到紅一方面軍政治部宣傳處擔任處長一職。

為瞭進一步的培養他,毛主席在不久後,又將張際春安排到四個紅軍師擔任師政委,同時兼任政治部主任,目的是要在實戰中鍛煉他的政治工作能力。

張際春沒有讓毛主席失望,他在部隊表現的非常出色,工作能力得到的眾人的高度認可,1932年12月,他被調到瞭紅一軍團政治部的宣傳部任部長。

張際春在任宣傳部長期間,主辦瞭《戰士報》,將毛主席的戰略戰術思想很好的傳遞給瞭戰士們,同時鼓舞瞭官兵士氣,增強瞭毛主席在官兵心目中的威望。

由於張際春深受毛主席器重,因此在毛主席受到“左傾”路線擁護者們排擠的時候,他也受到排斥和打擊,後來被調到紅五軍團政治部任宣傳部部長,1935年,張際春又被調到紅軍大學,任政治部主任教員。

反對張國燾南下 支持黨中央毛主席北上抗日

張際春在紅軍大學工作期間,正逢張國燾帶領紅四軍南下,並準備脫離黨中央,自立門戶成立第二中央。

當時很多同志不明真相,受到張國燾的蒙蔽,相信瞭他的鬼話,真以為毛主席、周總理等人,率領紅一方面軍主力北上抗日是“逃跑行為”,還編瞭一首《紅軍南下行》的歌曲,污蔑黨中央和毛主席、周總理等領領導人。

張際春聽到紅軍大學的學員們也在唱這首歌,他嚴肅的進行瞭制止,勸阻大傢不要再唱這種分裂黨和紅軍的歌曲,隨後他又通過講道理、擺事實的方式,讓大傢真正理解瞭黨中央毛主席北上抗日的決定,是非常正確的決定。

後來,張國燾被迫停止南下,重新北上去追趕中央紅軍,在北上途中,紅軍大學的糧食緊缺,部隊隻好邊行軍邊想辦法籌糧。

但在少數民族中開展群眾工作,難度相當大,稍不註意就會產生誤會,因此,張際春多次將指戰員們召集起來,讓他們認真學習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大傢一起商討開展群眾工作的方法和制定籌集糧草的具體方案,以及一些註意事項。

另外,張際春還特別強調,一定要尊重少數民族的習俗和生活習慣。

張際春挑選瞭一些政治觀念強的官兵,成立瞭一支籌糧隊。

籌糧隊跟隨先頭部隊先行,沖破敵人一道道封鎖線,前往少數民族區域去為部隊籌集糧草。

籌糧隊的官兵們按照張際春的叮囑,並耐心宣傳講解我黨的政策,最後成功籌集到瞭一些糧食。

但因為雪山、草地人煙稀少,籌集到的糧食隻能補充部隊的部分糧食供給,不過,按照當時的情況,籌糧隊能做到這樣,已經是非常不錯瞭。

在“南下”和二次“北上”的過程中,張際春始終旗幟鮮明的站在朱德、劉伯承這邊,與張國燾右傾機會主義進行頑強的鬥爭。

另外,他還通過鼓勵動紅大學員辦墻報、辦校刊的方式,讓大傢學習軍事、政治、文化,大大提高瞭學員們的軍政素質,為我黨培養出不少的優秀的紅軍幹部。

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會合在瞭一起,隨後紅軍大學與中央紅軍創辦的抗日紅軍大學合並,後來改稱為抗大。

大傢心目中的“老媽媽” 劉鄧的得力助手

張際春在抗大進修瞭一段時間後,被任命為抗大附設步兵學校政治部主任。

在抗大任政治部主任期間,張際春對學員們政治上、工作上的進步非常的關心,他經常找大傢談心,他沒有一點大幹部的架子,非常和藹可親,因此大傢都願意接近他,有什麼心裡話也願意講給他聽,大傢親切的喊他為“老媽媽”。

張際春所住的窯洞,成為瞭年輕人的聚點,這些年輕人非常喜歡圍攏在這個慈祥的“老媽媽”身邊,聽他給大傢講革命故事,講革命道理。

通過這樣的循循善誘,張際春教會瞭大傢很多課本上都學不到的東西,,明白瞭不少革命道理,大傢的革命信念也更加的堅定。

張際春不光隻用嘴講,他還處處以身作則,不管在工作上,還是在勞動中,他都起到瞭帶頭作用,親自帶領著大傢一起幹,在生活上,他也從不搞特殊化。

有一次,他同大傢一塊兒吃飯時,發現自己的菜湯表層漂浮的油花,比其他人多瞭些,於是他便端著那碗菜湯來到夥房詢問炊事員。

原來是炊事員看到他經常為瞭工作廢寢忘食,營養跟不上去,身體狀況不是很好,所以在給他盛湯時特意將浮在湯表層的油花多給他盛瞭些。

張際春在弄明白怎麼回事後,哈哈笑著對炊事員說道:“現在大傢的油水本來就不多,我不能再揩大傢的油啊!”他幽默風趣的話語將在場的所有人都逗笑瞭。

抗戰勝利後,張際春被調往晉冀魯豫軍區及野戰軍,擔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之後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張際春一直在劉鄧二位首長的領導下工作,他在參與一系列重大戰役的戰略決策的同時,將部隊的政治工作做的也非常出色,幫助劉鄧解決瞭不少難題,劉鄧稱贊他為不可多得的得力助手。

1947年11月,秋季徹底褪去,冬季開始登場,晉冀魯豫野戰軍轉戰來到瞭鄂皖邊。可此時劉鄧大軍的十萬官兵還穿的是單衣,冬裝還沒有著落。

面對這種情況,愛兵如子的劉鄧二位首長,心中很是著急,幾位領導人召開緊急會議進行商議時,張際春提瞭個建議,他說:“咱們的戰士中各行各業的能手很多,不如大傢一塊兒動手來做棉衣。”

劉鄧二位首長覺得這個建議不錯,於是立即給後勤部門下瞭一道指令,將隊伍中會彈棉花、漿染、裁縫衣服的人挑選出來,以他們為技術骨幹,在班、排中組建裁縫鋪、被服廠,全軍自己動手解決棉衣的問題。

在全軍開始行動時,張際春著重叮囑後勤負責同志,在采購原料時,要特別註意工商業政策,即使是地主大財主的店鋪,該多少錢就付多少錢。

就這樣,劉鄧大軍中展開瞭一場轟轟烈烈的自制棉衣的行動,一個個小作坊中大傢忙得是不亦樂乎。

大概用瞭半個月的時間,全軍指戰員都穿上瞭嶄新的棉衣。

毛主席審授銜名單,一筆劃掉瞭張際春的名字

1949年1月,劉鄧大軍進行重新整編後,改為第二野戰軍,張際春的職位未變,仍是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二野的三號人物。

隨後他參加瞭渡江戰役,在南京即將解放,他教育接管人員,一定不要驕傲、不能被腐蝕,並苦口婆心的用李自成、洪秀全農民起義的教訓對大傢進行告誡。

全國解放後,張際春被安排到西南軍區任要職,協助劉伯承、鄧小平、賀龍穩定瞭西南地區的局勢,同時為加強西南地區軍隊和地方的建設,做出瞭傑出的貢獻。

1954年,正在為建設大西南忙碌的張際春被調到瞭北京,進入中央宣傳部任職。

當時,毛主席親自接見瞭他,在交談中,張際春謙虛的表示,自己一直在部隊從事政治工作,不熟悉地方上的宣傳工作,怕自己做不好,辜負瞭黨中央和毛主席的信任。

毛主席笑著鼓勵道:“就是因為你在部隊的政治工作做的好,所以才想讓你把自己的好經驗,運用到地方宣傳工作中的嘛!”

1955年,我軍大授銜時,按照張際春的曾擔任的職務、資歷和革命貢獻,他與粟裕、張雲逸、陳賡等,都是差不多級別的,所以將他列入瞭大將名單。

授銜名單擬好後,被呈送給毛主席進行審閱。

毛主席審閱的非常認真,當他看到大將名單中張際春的名字時,拿起筆不假思索的就給劃掉瞭,隨後對評銜的工作人員說道:“此人不參加授銜!”

張際春被從授銜名單中劃掉,那可不是因為他犯瞭什麼錯誤,而是因為在授銜之前,被中央調到瞭宣傳部工作,已經脫下軍裝轉入到地方,按照當時軍委的規定,已經離開軍隊的幹部不參加授銜。

當年在調他離開部隊轉入宣傳系統時,周總理曾專門征求過他的意見,問他願意不願意離開部隊轉入地方。

張際春表示自己一切服從黨組織的安排,因此,大授銜時,張際春沒被授予軍銜,他自己也是有心理準備的,並不感到突然。

在之後的歲月裡,張際春將全部精力,用到瞭地方宣傳工作和文教工作上,為改革我國的教育和掃除文盲做出瞭不小的貢獻。

但不幸的是在特殊時期,受到瞭不小的沖擊......

1968年,張際春因病情惡化,醫治無效與世長辭,終年6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