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次數與長壽有關!研究發現:每天排便在這個次數,身體更健康

最近,李師傅發現自己排便不太正常,原本很規律一天一次,但最近卻變得頻繁,一天三次甚至比三次還多。

起初以為是在外面吃飯不幹凈所致,也沒放在心上,就是回傢多喝水。但過瞭一段時間後發現,癥狀並沒有緩解,反而更加嚴重瞭。

除瞭大便次數變多,還出現瞭腹痛、大便時裡急後重等癥狀,隻好到瞭醫院檢查,結果被查出腸癌。

醫生解釋起初的大便次數異常其實就是腸癌的預警,隻不過那會兒李師傅沒放在心上。

關於排便這個話題,有人一天大便三次,也有人三天才一次大便,到底哪個更健康呢?

一、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次大便,哪個更健康?

排便頻率是反應腸道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每天排便是很多人印象中腸道健康的金標準,但也有一些人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比如有的人是一天三次大便,也有的人三天才大便一次,那這兩者到底誰更健康呢?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徐志潔表示,每天排便1-3次或者兩三天排便1次都是屬於正常范圍內。

中日友好醫院肛腸科主任醫師鄭麗華則表示,比較理想的排便頻率是每天1-2次,一般一天不超過3次都都是正常的,但次數不是衡量腸道健康的唯一標準。

但如果每天排便次數超過三次,且比較稀,那就屬於腹瀉,多與急性中毒、腸道腫瘤、急性胃腸炎、腸道非感染性疾病等有關,最好及時就診。

如果每周排便次數少於三次,且伴有糞便幹結、排便困難等癥狀,那就屬於便秘。

工作緊張、生活壓力大、結腸功能紊亂、進食量少等原因可能會導致功能性便秘,這種可通過改變生活習慣來改善;此外,還要警惕腸道腫瘤、藥物、痔瘡、盆腔腫瘤、肛裂等導致的器質性便秘。

二、上廁所時出現4種異常,可能是大腸在求救

腸道不光是食物的消化器官,也是人體的免疫器官。如果腸道功能受損,就可能會被疾病盯上。腸癌近幾年高發,且呈現年輕化趨勢,不過早期癥狀不明顯,出現以下幾種癥狀,要警惕腸癌來襲,一定要多註意!

1、排便習慣改變

大便次數突然比以前明顯增多、腹瀉或有不明原因的便秘、便不盡、裡急後重、肛門墜脹感等,要警惕是腸癌作祟。

2、大便形狀改變

腸道出現腫瘤後,腫瘤會壓迫到大便,導致大便形狀發生改變,因此如果大便呈凹陷狀、小細條樣、小扁條樣改變等,要警惕腸癌作祟。

3、大便中有膿血

大便帶血要區分痔瘡和腸癌,一般腸癌引發的便血,是糞便中有膿血或黏液型血,而痔瘡便血多是鮮紅色的血便。

4、想排又排不凈

明明有便意卻排不盡,會有裡急後重感,可能是腫瘤刺激腸黏膜所致,最好及時排查腸道健康。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黃炯強提醒,腸鏡檢查是觀察大腸有沒有疾病最直觀和明確的方式,如果出現以上異常情況,建議盡早進行腸鏡檢查。

三、研究發現:一天排便次數在這個數,身體更健康

近日,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細胞》子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個人每天排便的次數對長期健康影響十分顯著,每天排便1-2次更為健康。

研究人員收集瞭1400多名健康成年人的疾病情況、生活方式以及生物學的數據信息。按照個人報告的排便次數將所有人分成便秘(每周排便1—2次)、低正常(每周排便3-6次)、高正常(每天排便1-3次)和腹瀉四組。

結果發現,女性、年輕人及BMI值低的人排便頻率較低,而且排便頻率與腸道微生物群組成有關,排便頻率正常的人群纖維發酵細菌豐富,而腹瀉或便秘的人群蛋白質發酵細菌更多見。

另外,研究人員還發現排便頻率與幾種血液代謝物和血漿化學成分也有關,這也反應腸道健康可能與慢性疾病之間存在關聯性,經常腹瀉的人,含有較多與肝損傷相關的代謝物,長期便秘的人血液中含有較多的與腎功能下降相關的代謝物。

那如果可以讓我們的排便變得更加規律和健康呢?以下4點建議或許對你有幫助:

1、多吃膳食纖維食物

糙米、堅果、豆類、水果蔬菜、燕麥、火龍果、無花果、西梅等食物中,膳食纖維豐富,適當多吃有助於促進排便。

2、多喝水

研究發現多喝水能增加膳食纖維的通便作用,建議每天要喝水1.5—2.0升。

3、多運動

定期進行規律運動,有助於縮短腸道的運行時間,更有利於通便,改善便秘。

4、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

每天定時排便,可以從生理上建議規律排便條件反射。一般來說,每天早上起床和餐後腸道更為活躍,大傢可以選擇在這兩個時間點嘗試排便,排便註意力要集中,不要看手機或閱讀刊物,減少外界幹擾。

便便雖然是人體的排泄物,但其實從排便也能反映人體的健康程度。上廁所時如果出現以上幾種異常癥狀,可能是大腸發出的求救信號,平常為瞭更好的排便,要多喝水、多運動,多吃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等。

參考資料:

[1] 《上廁所會出現這4個異常,一定要及時檢查…》.浙江省腫瘤醫院.2024年02月26日

[2] 《大便怎麼突然變黑瞭?出現這些信號你需要警惕》.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23年11月15日

[3] 《大便出血,是痔瘡還是隱匿的腸癌? |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中山六院.2024年04月16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