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經濟”崛起,男人開始給自己花錢瞭?

  中年大叔的消費力逐漸得到瞭“解封”。這個過去承擔著傢庭重任、看上去沒什麼購買力的群體,卻被許多商傢挖掘出瞭隱藏的消費潛能,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

  垂釣、自行車、護肝片、遊戲設備等購買場景中,大叔們不再隱形,成瞭付款的“主力軍”。這一現象,也讓許多商傢頓悟到,“大叔們不是不會消費,隻是過去不敢消費。”而他們所專攻的產品,也緩緩出現在大眾視野。

  中年大叔的“生活力” 是自滿需求的“購買力”

  隨著氣候轉涼,晚上正是垂釣的好時候。在社交平臺上,與垂釣相關的話題也再次在網絡上走紅,圖片視頻內的主角,無一例外都是分佈在各地的中年大叔。

  在合肥賣漁具的陳偉健對這種變化的感受尤為明顯。以前,來他店裡采購工具的都是富有經驗的老漁民,而垂釣火瞭之後,他每天接待的大部分顧客都是年過50的中年大叔。一方面,他疑惑於這個人群對這項愛好的著迷;另一方面,他也驚訝於“中年大叔們”購買力的強悍。

  陳偉健店裡銷售的魚竿與其它輔具,價格均在1500元到3000元之間。因此平日裡,他大多走線上銷售渠道,定向高端客戶進行售賣。而自從垂釣走紅後,他發現,不僅線上聯系他的中年顧客增加瞭,親自來線下門面試手感的大叔也不在少數。

  “每天大概會有五六個人。”陳偉健說,一些高要求的顧客並不隻為自己配備一套工具,有時候,陳偉健會目睹中年大叔們從店裡挑走幾種不同類型與長度的魚竿。

  按照陳偉健的說法,魚竿長度不同,所適合的水域和能夠釣上的魚類也不同。“很明顯,從店內帶走三種長度魚竿的那位中年大叔,有著更高的追求。”陳偉健發現,在他印象裡從來不會購物的群體,越來越舍得給自己“下本錢”瞭。

  今年47歲的周標認為這是對自己“遲來的優待”,“以前為瞭傢庭,都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錢,現在好不容易在這個年紀找到瞭一些愛好,當然要重視。”

  周標說,除瞭每天下班就去周邊的河流垂釣外,周末空閑時,他還會騎上公路自行車,到戶外進行運動。如果工作煩悶瞭,他也會走進傢中為自己花五萬元打造的“電競房”中,在虛擬世界裡徹底放空自己。

  周標並沒有把這些看作是沖動消費,他說,“隻是在重視和滿足自己而已。”

  “重資產”消費分散,“中年需求”多維度發展

  男性向來是科技產品等“重資產”的主要消費群體,京東商智數據顯示,在今年京東“618”前夕,中年男性顧客為某款護肝保健品所在店鋪貢獻瞭60%的訂單,促成其單日銷售千瓶,市場增速達200%的成績。

  這標志著,中年男性的需求發生在哪,市場的高額消費就集中在哪個領域。而出人意料的是,大叔們的目光在關註科技產品的同時,還放到瞭保健保養上。

  “到瞭照顧自己身體的時候。”周標稱自己也是保健品購買隊伍裡的一員,購物活動來臨時,他曾試過一次性購買瞭八瓶單價為300元左右的保健品,“直接保健一個療程。”周標說。

  而除瞭保健品之外,周標也很註重身體的養護與精神的休息。每隔兩個星期,他就會在周末出一趟遠門,借旅遊的形式讓自己好好放松。“隻是希望自己能保持更好的狀態,從而更專註地奮鬥工作和照顧傢庭。”

  除瞭個人考慮,傢庭消費也是“大叔經濟”中的重要一環。為妻子買首飾、幫傢中長輩添傢電,或是給子女買衣服和玩具,都是中年男性“生活賬單”裡的關鍵支出。

  身為公司中層,年薪40多萬元的林平就常常給傢裡人網購東西,在他的手機裡,存有六個不同的地址。“傢裡的,孩子大學的,父母傢裡的等,都有。”

  林平說,30多歲的他在這個年紀,工資除瞭用於滿足自己的需求外,另外一部分都會傾向傢庭,他認為這是自己作為傢裡“頂梁柱”的責任。“不斷努力奮鬥的意義,不就是為瞭讓自己和傢裡人的多種需求,能夠得到更好的滿足嗎?”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王書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