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羅榮桓、陳賡可以多活10年,可能後面就不會發生那些事情瞭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對於全國人民來說都是深感悲傷的時期,這個期間發生的一些事情,甚至引發瞭毛主席的一些思考。

原來在1961年到1963年間,陳賡、李克農、羅榮桓接連去世,而且他們年紀相差不大。

在這個期間,根據相關資料的統計,少將以上解放軍將領去世的共有18人,這讓人感到十分惋惜。

對於他們的離去,毛主席感到十分悲痛可惜,同時也開始思考失去瞭這些大將後,該如何培養後代的問題。

在這些離去的將領中,最常引發人們討論的就是陳賡和羅榮桓,陳賡是在1961年去世的,離開的時候才不過58歲,而羅榮桓元帥是在63年去世的,去世的時候是61歲。

人們之所以對於他們的離開覺得尤為嘆息,也是因為後續發生的一些眾所周知的風波。

於是就有人提出瞭一個設想,如果當初陳賡和羅榮桓再活十年,說不定可以改變一些局面,或者說有些事情可能就不會發生瞭。

其實這個設想是由一定道理的,從毛主席對兩個人的評價中就能看出來,他們兩個人在當時的作用。

一身正氣、鞠躬盡瘁

首先是羅榮桓,1963年他去世的當天晚上,毛主席還在中南海主持會議,在會議開始前得到瞭羅榮桓去世的消息,於是在會議開始前就提議參與會議的幹部為羅榮桓默哀。

在羅榮桓去世後,毛主席還專門為他寫瞭一首七律,這首詩的意義很重大,因為這首詩是“唯一的悼念元帥詩”。

在詩的最後一句,毛主席是這樣寫的“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

從這句“國有疑難可問誰”就能夠看出來毛主席對羅榮桓的評價有多高,在毛主席的心中羅榮桓的地位。

那麼羅榮桓為何會產生如此重要的作用呢?

羅榮桓從秋收起義開始就跟隨毛主席進入瞭井岡山,擔任瞭各種重要的職務。

同為元帥,羅榮桓還有一個別稱叫“政工元帥”。

在1955年授銜的時候,羅榮桓不僅被授予瞭元帥軍銜,還成為瞭解放軍監察委員會書記。

在這之前,他已經是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等職位瞭,由此可見他在這方面的工作表現十分出色。

雖然他在第二年就因為身體狀況不好就請辭瞭部分工作,但是依然堅持擔任監委書記。

一方面說明瞭羅榮桓對這個工作的重視,另一方面也說明瞭在當時的狀況下對羅榮桓工作的肯定。

之所以說羅榮桓如果再活十年可能一些事情就不會發生是有一定道理的,是因為當時羅榮桓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方法很公正。

在新中國成立前,毛主席就提出瞭“兩個務必”,要“以防出現驕傲的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過艱苦生活的情緒,警惕‘糖衣炮彈’的進攻”。

當時羅榮桓在開會的時候也表示要嚴肅認真的對待這些問題,但是對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羅榮桓有自己的技巧,“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瞭。要化,看你怎樣化法。經過批評鬥爭,改正瞭錯誤,就能夠把大事化小。化要經過工作去化,要有原則。”

實事求是、客觀公正

最為重要的是,他認為對待犯瞭錯的人一定要慎重,要實事求是,“黨的紀律是嚴肅的,不要拿一點錯誤否定一個人的一切。”

在羅榮桓看來,處分是很容易的,但是更要熱情的幫助這些犯瞭錯的人,要感化他們,不能撒手不管,比如有一位犯瞭嚴重錯誤的軍長,後來被撤職還開除瞭黨籍,但是還是給他分配瞭工作。

新單位的領導在得知這位軍長的事情後不願意接受他,還是羅榮桓親自去解決這個問題,當時羅榮桓對這個領導說,“不要不行,你們可以教育他,改造他,人是可以改造好的。”

正是因為羅榮桓的種種做法和態度,讓他在處理一些幹部的違紀問題上得到瞭很高的評價,也得到毛主席的肯定。

毛主席在羅榮桓去世後,曾經說羅榮桓的優點就是很有原則,而且面對同志出現問題的時候,從來不背地裡議論,總是當面提出意見。

“一個人幾十年如一日不容易。原則性強,對黨忠誠。對黨的團結起瞭很大作用。”試想一下如果羅榮桓真的再活十年,在他的智慧下和巧妙轉圜下可能會解決很多的問題,一些我們看到的悲傷故事也許就不會發生瞭。

幽默風氣、機智過人

而另一位陳賡也是十分團結同志,陳賡的評價除瞭說他是軍事天才之外,還認為他在工作中十分機智且十分幽默。

陳賡和毛主席的淵源也很深,在1922年的時候,當吃毛主席創辦瞭自修大學,陳賡在這裡聽到瞭毛主席講課。也是在這一年他加入瞭中國共產黨。

下課後毛主席在和陳賡交談的時候得知他曾經是鐵路工人,還表示陳賡腿長嗓門大將來能成為“火車頭”,陳賡也沒有辜負毛主席的期望。

後來就連羅瑞卿都評價他是“踐行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天才”。

除瞭這些評價之外,因為陳賡平時風趣幽默,很多人都被他感染,當時毛主席還稱他是“搗蛋鬼”。

而陳賡和彭老總的關系也很好,據說兩個人還有一段趣事。

在1939年彭德懷來到陳賡隊伍的駐地視察,當時陳賡想到彭老總舟車勞頓,想給他準備點好菜,但是又有些害怕彭老總的脾氣。

於是找到瞭彭老總身邊的人來問問彭老總是不是還對吃飯標準要求很嚴格。

工作人員告訴陳賡之前有位負責人請彭老總吃飯的時候多弄瞭幾個菜就讓彭老總很生氣。

陳賡聽到後突然想到瞭辦法,他先是找到彭老總說當地有一種特產的桂花魚,今天從河裡撈瞭幾條當做今天的午飯。

然後再吃飯的時候果然除瞭饅頭和米飯之後就是清蒸魚,彭老總對這個標準還是很滿意的,而且這條魚味道也很好。

看彭老總吃的開心,陳賡又讓管理員端上來一盤肉丸子,這盤菜馬上引起瞭彭老總的警惕。

陳賡意識到瞭立馬上這是用魚肉做的肉丸子,讓彭老總嘗一嘗,彭老總嘗起來果然有魚味,也沒有再說話,為瞭招待彭老總陳賡其實還準備雞湯。

當雞端上來的時候,彭老總果然十分生氣,但是陳賡一邊給彭老總盛雞湯一邊說:“河邊的雞也吃蚯蚓、魚什麼的長大的。”

雖然陳賡開瞭個玩笑,稍稍降低瞭彭老總的怒火,但是彭老總在看到雞端上來之後,還是提出瞭批評,然後就放下碗筷出門去瞭。

陳賡連忙跟瞭出去,屋裡的其他同志們都惴惴不安,沒過一會陳賡回來後笑嘻嘻的跟其他同志們解釋:“在路上我把他給說笑瞭。彭總今天對我的批評,算是客氣的嘍。”

聽到陳賡這樣說,大傢才放下心來。

而陳賡和彭德懷的趣事也不止這一件,當時為瞭解決彭德懷的個人問題,陳賡也是費瞭一番腦筋。

當時彭德懷回到延安開會,會議結束的那天,陳賡找到瞭彭德懷邀請他去看球賽。

彭德懷十分忙碌就拒絕瞭陳賡, 沒想到陳賡故意說彭德懷不去就是“官僚主義,架子大,還說要在生活會上提彭德懷的意見。”

彭德懷一聽馬上站起來跟著陳賡去瞭球場,但是彭德懷沒想到自己是被陳賡騙來相親的,也是在這一次彭德懷認識瞭後來的妻子浦安修。

陳賡也很細心看到瞭彭德懷對浦安修的贊揚,於是就去瞭解瞭浦安修,將相關情況告訴瞭彭德懷。

彭德懷有些生氣陳賡去打聽這些事,同時覺得自己是個土包子而浦安修是個洋學生,這個時候陳賡十分幽默說他們是“土洋結合”,在陳賡的撮合下,兩個人最終也走到瞭一起。

結語

在很多事情的處理上,陳賡與羅榮桓的風格不同,他很擅長用一些幽默機智的方式去化解,在很多同志眼中他的情商是非常高的。

所以在很多人看來,如果以陳賡的智慧在活十年的話,在與彭德懷的一些事情上,利用他的處理方式,也許能得到很好化解。

當然這些都隻是一種設想,畢竟羅榮桓、陳賡等人都已經離開瞭,而且還是在同一時期離開的,這也是一種令人唏噓的命運,讓人感到更加的可惜,他們為革命奮鬥瞭一生,當我們開始逐漸過上更好的生活的時候,他們卻離開瞭我們。

他們沒能親眼看到國傢更好的發展,沒有親眼看到國傢的進步與富強,這也激勵我們要更好的建設國傢,才無愧於這些先輩的付出。

參考文獻:

《陳賡五“騙”彭德懷》2011年06月16日08:21 星辰在線-長沙晚報

https://news.sina.com.cn/o/2011-06-16/082122650545.shtml

《【黨史故事】一身正氣的羅榮桓》明水法院2020-08-24 18:10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87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