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作品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刻的社會意義,跨越時空的界限,成為幾代人心中不可磨滅的印記。
“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雪花那個飄飄,年來到……”
《白毛女》的故事傢喻戶曉,當“北風吹”的旋律響起,觀眾們刻骨銘心的記憶就會被喚醒:深受舊社會迫害、年少白瞭頭的喜兒的遭遇令人垂淚,黃世仁終被打倒、勞苦大眾喜迎新生的結局大快人心。
《白毛女》起源於晉察冀邊區“白毛仙姑”的民間傳說,1945年由賀敬之、丁毅執筆,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據此集體創作出歌劇《白毛女》。1964年,上海舞蹈學校的師生們對歌劇進行改編,創作瞭民族芭蕾舞劇《白毛女》,次年在“上海之春”首演引起轟動。
如今,芭蕾舞劇《白毛女》已走過半個多世紀的光陰,在全國和世界各地演出2000餘場,經過一代又一代上芭人的傳承,舞臺上的喜兒始終朝氣蓬勃,“紮紅頭繩”“窗花舞”等經典舞段也鮮活地印在幾代觀眾的心坎裡。
2024年10月19日
上海芭蕾舞團“鎮團之寶”《白毛女》
將在光明文化藝術中心上演
獻禮新中國成立75周年
讓我們跟隨集體回憶
重溫那段不朽的傳奇
01上海芭蕾舞團的“看傢戲”
上海芭蕾舞團成立於1979年,其前身便是1964年組成的大型芭蕾舞劇《白毛女》劇組。對上芭人來說,《白毛女》不僅僅是一部經典芭蕾舞劇,更是初心、是血脈、是情懷。
歷經四十餘年,上海芭蕾舞團從《白毛女》起步,形成瞭優雅細膩、博采眾長的“海派藝術風格”。青年演員們先後在國際芭蕾舞大賽中榮獲瞭59枚獎牌,實現瞭中國芭蕾在國際芭蕾舞賽壇上零的突破——第一塊獎牌、第一個雙人舞大獎、第一個芭蕾“奧林匹克”金獎都出自於上海芭蕾舞團。
《白毛女》是上海芭蕾舞團的“看傢戲”、“鎮團之寶”,也是每一位上芭人藝術生涯裡的煉金石。成為首席演員的漫漫征途上,跳好“喜兒”、“白毛女”或“大春”是必過關卡。
那麼一部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講述革命故事的舞劇,為什麼能夠走紅至今?
除瞭作品本身的強大魅力,還有賴於上海芭蕾舞團一代接一代的傳承。原汁原味的紅色經典,經過歲月的洗禮依舊閃耀如新。
《白毛女》的每次上演,都能帶領老一輩觀眾回首往昔重拾感動,為年輕觀眾講述一段不該被忘記的歷史。這部舞劇承載著中國芭蕾創作的初心,以及永不褪色的集體情感印記。
02芭蕾民族化探索的裡程碑之作
上海芭蕾舞團的《白毛女》和中央芭蕾舞團的《紅色娘子軍》,堪稱中國經典芭蕾舞劇的並蒂蓮,作為西方芭蕾中國化的典范,素有“南白北紅”的美譽。
作為嘗試民族芭蕾化的重要作品之一,中國原創芭蕾舞劇《白毛女》既運用瞭外來芭蕾的語匯,又吸收瞭大量的民族民間舞、傳統戲曲以及武術等素材,現實與浪漫相結合,完成中國芭蕾式表達。
不僅故事情節方面土生土長,舞蹈設計方面也處處彰顯出濃鬱且別具風格的中國元素。由此獨創的“紅纓槍舞”、“秧歌舞”、“大紅棗舞”等群舞,都是古典芭蕾中所沒有的,借鑒戲曲“手眼身法步”的角色亮相,在西方芭蕾舞劇中也根本不可能欣賞到。
03承載中國人集體記憶的音樂符號
除瞭舞蹈動作上的創新,《白毛女》還大膽打破芭蕾舞劇不入"唱"的慣例,在劇中配合穿插瞭眾多耳熟能詳的歌曲。
保留“北風吹”“太陽出來瞭”等原歌劇選曲並加以發展,還創作瞭“我要沖出虎狼窩”“相認”“大紅棗兒甜又香”等獨唱、對唱、合唱歌曲,以鮮明的音樂語匯烘托人物和挖掘主題,而伴隨著芭蕾舞劇的久演,這些歌曲也早已傳唱大江南北、大街小巷,成為無數人腦海裡割舍不斷的旋律。
在樂曲、舞曲創作方面,不僅保留原歌曲中“北風吹”、“紅頭繩”等,還吸收瞭大量華北地區民歌河北梆子、山西梆子為素材,采用瞭管弦樂與民族樂器相結合的形式,使舞劇富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鬱的生活感,一直深深吸引著廣大觀眾。
演出信息
上海芭蕾舞團原創芭蕾舞劇
《白毛女》
演出時間
2024年10月19日(周六)15:00
2024年10月19日(周六)20:00
演出地點
深圳·光明文化藝術中心
演藝中心·大劇場
演出票價
¥580/480/380/280/180/80
溫馨提示
*演出時長:120分鐘 (無中場休息)
*一人一座一票,兒童一律憑票入場,懷抱嬰兒謝絕入場
來源:光明文化藝術中心
編輯:oo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