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詡“武俠迷”之人都一定不會對金庸的“射雕三部曲”感到陌生,畢竟這可是武俠小說界最成功的一個系列作品。
那三部曲每一部都有獨立的劇情,連在一起卻又如同一部另類史詩一般,不過熟悉原著的人都知道,射雕三部曲的故事雖有關聯,卻談不上是“環環相扣”,比如在《神雕俠侶》結束後,金庸就略過瞭後神雕時代的故事,以至於留下瞭諸多懸而未決的問題。
(郭襄、陽頂天劇照)
比如當年那陽頂天在武林中橫行無忌時,身為峨眉派祖師的郭襄為何沒有出手降魔?
他們之間又發生過怎樣一段故事?
一、風起雲湧的時代
《神雕俠侶》的末尾,金庸讓郭襄與張君寶有瞭第一次邂逅,仿佛給人一種下一部作品會以他們二人作為主角展開的感覺。
事實上《倚天屠龍記》開篇的前兩回也確實以“郭襄闖少林”為引,隻是原著第三回的舞臺就已經轉換到兩點數十年之後,此時郭襄都已經不在人世,以至於她中年的經歷都無人知曉。
莫不是這個時代沒有故事可說?金庸才將其略過?
不,金庸說過,這同樣是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元代中土淪於異族,百姓呻吟於蒙古的鐵蹄之下,陷身於水深火熱之中,為瞭抵抗官吏殘暴,勉力自保,是以文事凋零,武學一道,反而更加光大。江湖間奇人異士,所在都有,比之宋末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之世,武功固更見精進,而驚心動魄,可歌可泣之事,也是書之不盡。”
其實都不用去談那些沒有被提及的隱藏高手,就拿後來在武林中稱霸一時的陽頂天來說,他的故事就值得挖掘。
確切的說,應該是他和郭襄的故事。
(郭襄劇照)
之所以強調郭襄,而不提張三豐,是因為金庸在書中明確提到過,張三豐並不是一直在江湖中懲奸除惡,他屬於是大器晚成。
畢竟書中有這麼一段設定:“張三豐直至七十歲後,武功大成,方收弟子,因之他自己雖已九十高齡,但七個弟子中年紀最大的宋遠橋,也是四十歲未滿,最小的莫聲谷更隻十餘歲。”
你看,張三豐在七十歲之前都是在深山老林中苦心習武,所以後神雕時代站在武林之巔的人隻有郭襄與陽頂天。
既然如此,郭襄為何沒有出手降魔?
這事或許要從“郭靖之死”說起。
二、郭靖的去向
之所以為“郭靖之死”打上引號,是因為郭靖可能壓根就沒有死在襄陽。
這又是哪一出?金庸不是明確在書中提到郭靖夫婦戰死襄陽的消息嗎?
不,不是“明確提到”,他隻是借書中之口以“傳聞”的方式提及此事。
隻有峨眉派傳人周芷若從她師父那兒聽到瞭這麼一段消息:“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與郭公破虜同時殉難,屠龍刀不知下落。郭祖師當時身在西川,待趕去想要相救父母親人,卻已為時不及。”
(郭靖夫婦劇照)
顯然這段話本身就漏洞百出,周芷若、滅絕師太、風陵師太知曉的這消息都是源自郭襄這一脈,但當年襄陽大戰爆發之時,郭襄本人壓根都不在襄陽,乃至襄陽城都已經被攻破瞭,她都還在從西川趕回去的路上。
簡言之,她壓根不知道襄陽城裡發生瞭什麼,至於“郭靖夫婦戰死”“屠龍刀流落江湖”,她也隻是從別處聽來的,她不可能見到瞭父母和弟弟的屍身。
對於武俠小說作者而言,一個角色的狀態若是“生死未卜”“下落不明”,那這個角色就有再度出現的可能。
比如《天龍八部》中的蕭遠山、慕容博,《神雕俠侶》中的小龍女,都是如此,那郭靖死不見屍,自然也可能沒死。
而郭靖能保住一命的原因也很簡單,蒙古一方有人不希望他死。
不用多說,那人正是一直在牽掛著他的華箏。
當年華箏與郭靖就有婚約,盡管郭靖不情不願,卻也看到瞭華箏的真情,縱然二人後來因為李萍之死而不得不分開,但華箏心中一直有郭靖。
當聽聞侄子忽必烈率軍再攻襄陽時,華箏不免擔心曾經的未婚夫,於是她隨軍出征,繼而在郭靖被擒之後將其救下。
此時郭靖已被蒙古新招募的打手百損道人廢去武功,已是回天乏術,他見華箏對自己一往情深,曾經也確實是自己負瞭華箏,於是答應與華箏在一起。
(郭靖、華箏劇照)
不過蒙古一方給華箏面子,為瞭保全郭靖的名聲,則是對外宣稱郭靖已死。
二人後來甚至有瞭一個孩子。
若無意外,那孩子便是後來的陽頂天。
他那“陽”姓的繁體是“陽”,則是取自“郭”的“阝”加上郭靖“改瞭名字”的“易”,即變化的意思。
這也是為何明教會在陽頂天的統領下成為抗元先鋒一般的存在的原因。
三、復雜的感情
作為正邪兩道的至尊,郭襄一定是見過陽頂天的,隻是他們二人的見面卻不一定是劍拔弩張,因為隻需要二人對視一眼,聰明的郭襄就能看出對方臉上的奇怪之處。
郭襄終於見到瞭陽頂天,二人四目相對的那一刻,她便呆住瞭:“你怎麼(那麼像……)。”
陽頂天看穿瞭她眼中的遲疑,卻隻回瞭一句:“郭女俠,我知道你心中的疑惑,或許你已經猜到瞭一切,恕我無法解釋來龍去脈,我唯一能告訴你的,就是我們身上留著相同的血,我志在抗元,望你莫要糾結正邪立場。”
(陽頂天劇照)
郭襄更疑惑瞭,她不知道那句“相同的血”是什麼意思,是真如他所想,陽頂天真是她爹的另一個孩子,還是說他們同為漢人?
既然對方不願說,定是有什麼難言之隱,她一副“我懂瞭”的樣子,隻留下一句“你我皆志在抗擊蒙古,望陽教主勸誡手下莫要行惡,否則我峨眉與你勢不兩立,告辭。”
至於後來發生的故事,就如《倚天屠龍記》中呈現的那般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