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水滸傳第一惡女,讓武松動情,讓魯智深破戒,最後卻洗白成仙 -

《水滸傳》中惡人遍地走,不過有惡人的地方也總會有好漢懲奸除惡,正是因為這些橋段的存在,《水滸傳》的故事才格外吸引人,甚至有時候會讓人覺得“惡人越壞越好”,隻有這樣,梁山好漢懲戒他們時,才會讓讀者有大快人心之感。

可如果惡人也披上瞭“好漢”的外衣,甚至最後還莫名被洗白瞭呢?

(武松、魯智深劇照)

《水滸傳》中還真有這樣的橋段,有一位女子就堪稱罪大惡極,她卻讓魯智深破戒,讓武松動情,最後還成瞭仙。

一、水滸傳中的惡女

談及《水滸傳》中的惡女,有那麼幾個名字總是繞不開的。

比如武松的大嫂潘金蓮,那女子正是因“武十回”的出圈而變得無人不知。

潘金蓮無疑是書中最壞的女子之一,但你若是細品,其實這女子也有可憐的一面。

她在王婆的慫恿下謀殺親夫的舉動自然是無法被洗白的,但你是否想過,她為何要謀殺親夫?

關於這女子的身世,書中其實寫得很明白:“那清河縣裡有一個大戶人傢,有個使女,小名喚做潘金蓮,年方二十馀歲,頗有些顏色。因為那個大戶要纏他,這女使隻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從。那個大戶以此恨記於心,卻倒賠些房奩,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地嫁與他。”

她本是貞潔烈女,都不願屈從大戶,卻被那大戶故意送給武大郎,意在惡心她,武大郎這人也當真是死皮賴臉,無論潘金蓮如何求他,他也不願意休妻,一副癩蛤蟆吃定天鵝肉的姿態,你說潘金蓮如何能不恨他?

(武松、潘金蓮劇照)

所以潘金蓮壞,武大郎也不是什麼好人,他們的悲劇,其實是二人聯手上演的。

又如宋江的女人閻婆惜,那女子看到瞭宋江的密信,繼而以那密信威脅宋江,宋江則是在慌亂之中將那女子殺死。

閻婆惜確實也壞,她不該那麼貪心,但問題在於這件事的根源是“宋江與反賊勾結”,其實宋江也有錯,因此拋開閻婆惜的“敲詐”之舉,她是理應要揭發宋江的。

所以無論是潘金蓮還是閻婆惜,她們固然惡,卻還談不上是骨子裡的惡,因為書中還有一位女子,她作惡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那人即是孫二娘。

二、武松與魯智深的經歷

讀過原著的人都知道,孫二娘後來也上瞭梁山,成瞭七十二地煞之一,不過以她的為人來看,她真的配得上“好漢”二字嗎?

施耐庵可絲毫沒避諱去談張青、孫二娘夫婦的惡。

比如張青自己是這麼說的:“小人姓張名青,原是此間光明寺種菜園子。為因一時間爭些小事,性起把這光明寺僧行殺瞭,放把火燒做白地。後來也沒對頭,官司也不來問,小人隻此大樹坡下剪徑……隻得依舊來此間蓋些草屋,賣酒為生。實是隻等客商過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藥與他吃瞭,便死。將大塊好肉,切做黃牛肉賣,零碎小肉,做餡子包饅頭。”

他們幹的是攔路搶劫的活,搶瞭錢財還不夠,甚至還要殺瞭過路客,將他們做成包子餡,這簡直就是一對魔頭。

所以這種人也算是好漢?不過這問題不需要咱們來回答,至少武松和魯智深的經歷,已經給出瞭答案。

(魯智深、孫二娘劇照)

率先與孫二娘接觸的是那“花和尚”魯智深,在多數人眼中,魯智深就是書中最符合“好漢”形象的角色,甚至有人說隻有魯智深配得上好漢之名,就因為他這人向來都是路見不平便會拔刀相助。

他當初正是為瞭幫金老漢和金翠蓮才失手殺瞭鄭屠,不得已才落草。

所以當他遇上瞭孫二娘時,為何沒懲奸除惡?

書中寫得很明白:“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帳前提轄,姓魯名達,為因三拳打死瞭一個鎮關西,逃走上五臺山落發為僧。因他脊梁上有花繡,江湖上都呼他做花和尚魯智深。使一條渾鐵禪杖,重六十來斤。也從這裡經過。渾傢見他生得肥胖,酒裡下瞭些蒙汗藥,扛入在作坊裡,正要動手開剝。小人恰好歸來,見他那條禪杖非俗,卻慌忙把解藥救起來,結拜為兄。”

魯智深被迷暈,卻沒被張青殺死,便吃人嘴短,隻能與對方結拜瞭。

而佛門有說:禁止殺人,也不能傷害生靈等。不但戒直接殺害,而且也戒殺因和殺緣,如賣獵槍的人則是間接助殺者。

所以見惡不殺,反而與之結拜,不就是助紂為虐嗎?魯智深此時算是破瞭戒。

而武松呢?

(張青、孫二娘劇照)

他也一樣,他比魯智深機警,沒被迷暈,反而將孫二娘擒下,卻在張青一番苦苦求情之下,也放過瞭那對夫妻。

而武松比魯智深更為心軟,他向來都是誰待他好,他就待誰好,在張青夫婦好酒好菜招待之後,他也與對方結拜。

後來孫二娘死瞭,他還動情落淚,盡管這是電視劇中加上的情節,卻也符合原著中武松的形象,他確實是十分重感情的一個人。

無論如何,孫二娘都是女魔頭一般的存在,本該被武松和魯智深一刀處死才合理。

而作者賦予她的結局卻更是讓人不解。

三、莫名洗白的結局

原本上瞭梁山之後,孫二娘也就吃上瞭“大鍋飯”,也莫名其妙成瞭“好漢”。

(武松、孫二娘劇照)

而到瞭末尾,作者又借宋江之口提到過這麼一句:“宋江奏道:‘天帝哀憐臣等忠義,蒙玉帝符牒敕命,封為梁山泊都土地。因到鄉中為神,眾將已會於此。有屈難伸,特令戴宗屈萬乘之主,親臨水泊,懇告平日之衷曲。’”

他說的是“臣等”,也就是說,梁山好漢死後都成瞭那水泊梁山的土地,也算是成仙瞭。

這樣的結局對於孫二娘這惡女而言未免有些太好瞭,不過話說回來,施耐庵寫《水滸傳》本來也不是寫“梁山好漢除惡”的故事,他不過是客觀地將綠林狠人是如何在亂世謀生的故事呈現在讀者眼前罷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