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大多情節簡單,通俗易懂,甚至有些故事寡淡如水,讓人讀瞭就忘,但金庸的故事卻如一壺老酒,讓人越品越香。
有人說“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金庸的故事就會讓不同年齡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比如《神雕俠侶》中,那郭二小姐郭襄的故事就值得細品。
(郭襄、郭靖劇照)
兒時看郭襄是處處都好,不理解金庸為何要讓這聰慧可人的小妮子最終以悲劇收場,長大後再讀原著,卻有瞭截然不同的理解,而郭襄不得善終也純粹是她咎由自取。
一、聰慧可人的郭二小姐
《神雕俠侶》書名中的那對俠侶指的是楊過與小龍女,但順著原著劇情讀下來,其實推動劇情發展的核心人物,其實是郭靖的兩個女兒,前半段的故事中,郭芙斬斷楊過一臂,以冰魄銀針打傷小龍女都是劇情的重要轉折點,而“十六年後”的劇情則多半由郭襄的視角展開。
也正因為郭氏兩姐妹都有不俗的戲份,她們自然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那大姐郭芙刁蠻任性,甚至有些無腦,她的存在便會讓郭襄看起來格外可愛。
郭襄初次在風陵渡口登場時,就展現瞭與姐姐截然不同的脾性,那郭芙是看誰都不爽,對江湖人士也很是嫌棄,隻是與人發生言語沖突,便傲慢地說出“你算什麼東西”,屬於是典型的仗勢欺人的行為,若沒有郭靖、黃蓉撐腰,她又算什麼東西呢?
(郭襄劇照)
而郭襄則不同,她不僅與那些江湖客打成一片,甚至還主動將自己的貼身飾物當瞭換酒分與眾人痛飲,她有著與年齡不相符的豪爽,很難讓人不喜歡。
接著她與楊過一同調解瞭周伯通、瑛姑、一燈大師以及裘千仞的舊怨,那些前輩高人就沒有一個不喜歡她的。
楊過給瞭她三枚金針,她許下的那三個願望也將她的純真一展無遺,第一個是讓楊過揭下面具,第二個是讓楊過為自己慶生,第三個則是讓楊過不要親生,足見她的心中除瞭楊過,還是楊過。
如此可愛又癡情的小妮子,如何不值得一個好的結局?她就該與楊過走到一起才是。
然而金庸卻沒讓故事向讀者預想的方向發展。
二、悲劇收場
第三次華山論劍結束之後,楊過雖得瞭“西狂”之名,但他卻對這虛名毫無興趣,他隻想與小龍女攜手退隱,不再插手江湖之事。
至於郭襄,她隻能眼巴巴地看著楊過夫婦攜手走下華山的背影。
原著結尾的這段描述當真是悲涼至極:“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啊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正是:‘秋風清,秋風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盡管楊過在下山之前是答應郭襄“日後你如有何為難之事,雖無金針,仍可來要我為你辦到”,但後來的楊過卻食言瞭,郭襄尋遍五湖四海,也沒能再見郭襄,或許楊過也是不願耽誤郭襄吧。
隻是郭襄不知道,屬於她的悲劇才剛剛上演,尋不到楊過絕不是讓她最意難平的事。
後來郭靖夫婦在襄陽以身殉城,連弟弟郭破虜也沒能幸免,那屠龍刀也下落不明。
(郭襄、張三豐劇照)
郭襄的後半生一直都致力於尋找屠龍刀的下落,奈何江湖何其大,天下何其大,那寶刀總與她失之交臂。
後來不知又過瞭多少年,郭襄便早早撒手人寰瞭,之所以說她是“早早撒手人寰”,是因為與她同期出道的張三豐仍屹立於武林之巔,而她卻早已淪為枯骨。
所以回到開篇提到的那個問題,金庸為何要賜予郭襄如此淒慘的結局?
當你年過三旬,再回頭看郭襄的經歷,就知道她壞在哪瞭。
三、自毀貞潔
郭襄率真、可愛,還通情達理,確實是值得交的朋友,但瀟灑霍達和輕浮的邊界在哪?她似乎不太清楚。
當初她在風陵渡口遇上楊過之後,便與楊過一同為史傢兄弟去討要瑛姑的九尾靈狐瞭,接著便是他們一同調解周伯通、一燈、瑛姑舊怨的故事。
從表面來看,郭襄是做瞭件好事,但你若是站在郭靖和黃蓉的視角來看,這故事就完全變味瞭。
後來郭芙就將此事說給瞭父母聽,你看郭靖夫婦是何反應?
原著道:“郭靖吃瞭一驚,忙問端的。郭芙當下將郭襄在風陵渡隨一個不相識的江湖豪客出外、兩日兩夜不歸之事,加油添醋的說瞭。郭靖這些日來正為軍務緊急,憂心國事,甚為焦慮,聽大女兒這麼一說,怒氣暗生。”
小女孩和陌生男子外出兩日不歸?誰傢女兒做出這種事,父母不想打斷她的腿?
而這還不是最過分的。
後來她又為瞭尋找楊過私自外出,乃至被金輪法王擒去,成瞭人質。
(郭襄、金輪法王劇照)
事情隻發展到這一步,也沒什麼,那是她自己選擇的命運,即便最終被殺,也還體現瞭她作為大俠之後的英勇。
可她千不該萬不該拜金輪法王為師。
當郭襄即將被燒死的時候,那金輪法王不忍看愛徒身亡,良心未泯的他便出手救下瞭郭襄,自己卻被那火柱壓住,最終氣絕身亡。
金輪法王本來也非惡人,隻是立場與中原群雄不同,隻是他最後提出讓郭襄叫他一聲“師父”的請求難免讓人誤會。
襄陽百姓和襄陽守軍都看到瞭,郭襄稱呼蒙古國師為師父,這件事她該如何解釋?
莫不是她被擒去當人質是因為她勾結瞭蒙古人?
郭襄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瞭。
(郭襄、郭芙劇照)
其實早在之前,郭靖就已經放棄這女兒瞭,他得知郭襄被擒時,就說過一句:“郭襄這小娃兒成日闖禍,倘若過兒有什麼好歹咱們心中何安?讓這小姑娘給蒙古兵燒死瞭幹凈。”
是啊,讀者看到郭襄的好,都是表面,若站在郭靖夫婦的角度來看,這女兒與陌生男人廝混,與蒙古國師關系不清不楚,當真是胡來。
可以說郭襄是親手毀瞭自己的清白,她是看似灑脫,實則輕浮,長大後再讀這段劇情,金庸沒讓郭襄善終,其實是合情合理的。